【文化人物】醒木惊天连阔如:一人就是一台戏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28日15:34 人民网 | ||||
编者点题:已故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连阔如是老北京的精英,如今60岁以上的北京人,但凡听过评书,没有不知道连阔如的。然而,很多年轻人已经不熟悉他的名字了。近日,由蓑笠翁撰写的人物传记《醒木惊天连阔如》和连丽如整理的《东汉演义》陆续出版,带我们重新走近这个一流的民间艺术家。 ●话语 ★1971年,68岁的连阔如因患肠癌不治含冤辞世,去世前,对大儿子振翔说:“你给我找一本《三国》看看。” ★连阔如的口头禅是:“评书要评”,“评”字是金。连阔如先生还主张“懂多大的人情说多大的书”,先有情意真,后有说书人。 ★ 1940年《游艺画刊》第1卷12期,刊登了连阔如的一篇小文,其中谈到说书人的素质和要求: 1、戏剧中分生、旦、净、丑各行角色,而说书则全凭一人学之。2、戏剧中有布景、服饰、切末、场面,而说书则只凭一张口、两只手、一把纸扇、一块醒木,形容出不同环境与动作。3、说书人须口齿清楚,嗓音洪亮,气力充沛,且须精晓世态、人情、风俗、习惯、历史、地理、戏剧、小说等以为参考。4、说书时须将喜、怒、哀、乐表示分明。5、说书人须能分富、贵、贫、贱、文、武、贼、匪、男、女、老、少各种不同身份。6、说书人须能学鸡鸣、犬吠、马嘶、笑声、哭声及其他各种声音。 ★20世纪30年代,连阔如用笔名云游客发表四十万字《江湖丛谈》,引起社会震动。他在解释写作此书的目的时说: 自幼在外奔走,自谋衣食。对于江湖中的事儿,有个一知半解,所以著述这部《江湖丛谈》。以我的江湖知识呀,所知道的不过百分之一。不知道的还多着呐。等我慢慢地探讨,得一事,向阅者报告一事,总以爱护多数人,揭发少数人的黑幕,为大众谋利除害,以表示我老云忠于社会啊! ●纪念 ★《醒木惊天连阔如》的作者彭俐采访了100多位连家的亲戚、故旧与曲艺界人士。每采访一位,他就问:“谁是中国最伟大的说书人?”有人说是扬州王少堂,更多的人回答:就是连阔如。 ★这确乎是本奇书,从今往后没有人能再写出这样的书。连阔如先生以一位评书艺人的身份,写出这样一本可以让后人饶有兴味地知道往事的奇书,本身就是奇迹。奇人、奇书值得我们好好地读一读。 ――苏叔阳评《江湖丛谈》 ★有人评介连阔如说:“此公没有一点江湖习气,也没有丝毫艺人惯有的自卑,有的是谦逊好学的态度,正直为人的风范、阅历丰厚的睿智。” ★学术界总是轻视曲艺,轻视民间文化,对评书等巨大的社会影响力视而不见,仅把它视为一种娱乐,不登大雅之堂,缺乏研究,无人考证。媒体也很功利,只看眼前,如今三流的歌星都有专访,三流的电视剧都有评论,连三流的模特都能上封面,而一流的民间艺人却无人问津。 ――《北京娱乐信报》 ★连阔如说书豪气十足,快人快语,洪亮浩大。我常常在放学后从“话匣子”里听连先生的评书,他的说书更能满足我自幼便有的急脾气。我知道,连先生不但说书,而且是一个敢管闲事、敢发表意见而且极聪明并富有责任感的人。 ――作家王蒙回忆 ●轶事 ★连阔如每次说书必定要提前半个小时坐在台上和观众交流,他常对女儿连丽如说:“观众就是老师,我所听过的书肯定没有台下一百多位观众听过的多,所以一定要向他们多学习。”到电台播讲时,连阔如总会说:“哪位听众听我说的有误,请打电话告诉我,因为中国文化太深,我的学问太浅,我的电话是:三局零三二一。” ★连阔如是第一个“亮家底儿”的说书人。评书历代口头相传,即使有“绝本”、“密本”也深藏不露。但连阔如不同,1934年在《新北平报》上连载《三十六英雄》,此后一发不可收,拿手绝活儿一股脑儿登在报上,不怕断了后人财路。这些连载保存了传统评书的精华,成为珍贵史料。 ★他还是曲艺史上第一位广告人,1938年在琉璃厂开办“连阔如广告社”,承包电台广告时段,并对外承接平面及灯箱广告,业务范围在京城首屈一指,任广告工会主席。 ★“方才连阔如说的那段评书,一人就是一台戏。他只用一块方木头(醒木),往桌上一拍,就讲起红军长征《夜渡乌江》的故事,并受到大家的欢迎,可见曲艺是一支轻骑尖兵。你们每个文艺团体的同志都要向曲艺界的同志们学习。” ――周恩来评价连阔如的《夜渡乌江》 ★1966年,病馁中的连阔如,每星期至少要有两次去同仁医院打针。排队打针的人很多,有人意外而惊喜地发现大评书家也排在队中,说:“我们不着急,请连先生先打针!”“对!让连先生先请!”“去跟大夫说,先请连先生看!” 落魄中的连阔如热泪盈盈,他被听自己说书的听众深深地感动了一回。 【连阔如(1903―1971),原名毕连寿,满族人。幼年丧父,家境贫寒,12岁就出外谋生,先后在北平和天津的首饰楼、照相馆、杂货铺、中药店当过学徒,还到烟台、大连做过小买卖,摆过卦摊。后来,拜师学说评书,艺名连阔如。他擅讲袍带类评书,《东汉》的打功、《三国》的评讲、《水浒》的民俗,被公认为连派评书的经典标志。他说书时台风潇洒,神完气足,语重声宏,口齿清晰,有“千家万户听评书,净街净巷连阔如”之美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