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背后的故事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29日05:52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背后的故事
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现址。

  金红霞摄

  长窗外软碧的草茵,黯红色砖墙青藤缠绕,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位于美丽的清华理学院西侧。这里是中国最先进的纯学术理论研究机构,中心自1997年成立,借鉴国际一流

学术机构——普林斯顿高等研究所的模式运作,目标直指世界最高水平的理科,它得到了国家外专局的大力资助和关注。

  中心底楼大厅肃立着世界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教授的半身塑像。他是这里的始创者,也是一任8年的名誉主任。现在这位83岁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上午还常来2楼办公室上班,为中心网罗人才、基金募捐仍是他生活的重头戏。清华高等研究中心走过平静的8年,背后蕴藏着一个个不平凡的故事。

  创始:了不起的工作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清华大学数学系肖树铁,物理系张礼、熊家炯三位老师率先提出办一个以理科为主的研究单位。那时的清华经历院系调整后理科势弱,该建议得到后来的清华校长王大中和副校长梁尤能的高度认可和重视,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的构建思路渐成雏形。

  清华九十年代中期开始筹办高等研究中心,恰逢杨振宁多次来华访问清华大学,关注支持中国科学事业。在国际上享有极高声望的他自然是高研中心名誉主任的理想人选,杨振宁以他在普林斯顿高等研究所执教17年的经验,为清华大学高研中心提供了相当多有价值的构建理念。

  当时中心需要一名负责具体事务的主任,清华大学理学院院长周光召立刻想到了华裔物理学家聂华桐教授。聂华桐曾与杨振宁在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理论物理所共事30年,彼此配合已然默契。

  聂华桐在台湾长大,后赴美留学,他在哈佛求学时接触到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一系列讲座,从斯诺的《西行漫记》到格林关于中印边界战争的书,自此结下了浓厚的故乡情结。当时一接到杨振宁的电话,聂华桐毅然辞去他在香港科技大学和纽约州立大学的职位,出任高研中心全职主任。筹备初期,他和现任清华校长顾秉林在深圳花了整整两天的时间,一点点商量讨论出中心运转的章程细节。

  一晃8年,聂华桐最重要的任务还是如猎头般搜寻国内外人才。现在他家人不在身边,饮食起居均自理,笑称自己又“回到了过去研究生的生活”。

  “中心要找一批有潜力、有兴趣、有追求的年轻学者,提供宽松舒服的条件,让他们一心一意好好做学问。”聂华桐介绍说,“当然,一个真正一流的学术机构,不是你把人和钱摆进去了,就一定会立刻见效,这也是中国慢慢要学会接受的。5年、10年、甚至20年能做出一个两个真正了不起的工作,我已经甚感欣慰。”

  “中心的另外一个追求就是培育年轻人才。清华有个基础科学班,里面有十分优秀的学生,中心从基科班收到了几位非常杰出的研究生。我们的希望是中心能培养出将来会真正做出一流科学成绩的学者。”

  发展:私下的“密谋”

  姚期智当初没有想过他57岁的时候会从普林斯顿来到清华,成为高研中心的全职教授。

  这位“计算机界诺贝尔奖”———图灵奖的首位华人得主,生在上海,长在台湾,留学美国,是国际计算机领域大师级人物。

  2003年10月,姚期智来华参加微软亚洲研究院一个研讨会,顺道应邀来清华高等研究中心举行“杨振宁论坛”讲座。他第一次走进高研中心,就喜欢上了这个普林斯顿式的中国研究机构,也就在这里他与杨振宁和聂华桐相处了愉快的几天,交谈甚欢之时,聂华桐提出了请姚期智来清华发展的建议,原来这是他和杨振宁私下“密谋”已久的。

  “我一开始觉得挺意外的,聂先生刚提出的时候,我觉得几乎是不可能的。后来仔细回想,并不是那么难的一个决定,”姚期智在一年后回忆道,“中国正处在一个起飞的阶段,尤其对于我们海外中国人,这是一个能够做一番事业的地方。聂先生说你回来吧,makeadifference(开创一个新局面)。”

  仅一周,姚期智就做出决定。他卖掉美国的房子,辞去普林斯顿的职位,2004年9月正式加盟清华高等研究中心。

  姚期智加入一年来,从理论计算机研究领域到人才学术交流方面,中心开始产生一系列良好连锁反应。破译国际通用密码、震惊计算机密码学领域的王小云教授2005年4月受聘高研中心,成为“杨振宁讲座教授”。微软亚洲研究院2006年开始在高研中心培养博士生。美国理论计算机学界的优秀学者、研究生来清华交流互访频繁。

  哥伦比亚大学数学系的张寿武教授最近向中心推荐了他在数论领域里表现优异的学生———田野。三十几岁的田野马上就要在世界数学最顶级的杂志《数学年刊》上发表论文,在纯粹数学界里,这是工作成绩的一个最高标志。

  张寿武是高研中心6位长江学者讲座教授之一。这6位教授均为40岁上下、在海外一流大学执教的华裔学者。他们每年定期回清华,带回来的不仅有最新研究领域的成果,还有海外优秀年轻学者的“情报”。

  在对田野的了解过程中,聂华桐写信分别咨询了5位数论领域的顶尖专家,均得到充分肯定答复,剑桥大学的寇特斯教授甚至把他和年轻时的伟尔斯(以证明费马大定理闻名于世)相比。2005年9月,杨振宁和聂华桐分别向田野发出了热忱的邀请函。

  “中心经过讨论,对他充满了肯定,但认为还是不宜于请他来马上就做教授。田野毕竟还很年轻,想请他先从研究员开始。”聂华桐补充道,“永久教授职位那一级我们看得很重,也卡得很严。研究员职位3年一聘,一定要经过考核达到可靠的一流水平,才会正式升任为教授。这也是8年来中心一共只有5位教授的原因。”

  延续:大理石“芳名牌”

  高研中心门口有一块大理石叫“芳名牌”,上面镌刻着为高等研究中心基金会捐款的姓名,迄今已有14对夫妇的姓名铭刻其上。

  高等研究中心基金会是为解决中心最缺少的运行经费及教研人员的工资津贴问题,1998年3月在香港注册成立。计划每年只动用不超过本金之5%。目前总额约1000万美元,其中300多万美元来自中国香港,600多万美元来自美国。

  基金会目前最大的一笔捐款是价值约350万美元的4万股IBM股票。捐赠者名叫黄长风,一位年近90高龄的华裔物理学者。他一辈子省吃俭用,用全部积蓄陆续买了这些股票。出于对杨振宁的信任,他觉得这里有中国科学的希望,去年专程来到高研中心,将这4万股IBM股票倾囊而出,捐赠给基金会,而自己现在住在美国加州的一间简陋公寓里终老。

  聂华桐为基金会算上一笔账:“中心目前的目标是物色10个左右的全职教授,由于名额的多少取决于基金会捐赠的具体数目。1000万美元作本金的5%,每年的赢利就是50万美元。请国际一流的年轻人才回到中国来,要让他们全心全意地做学问,至少要有适当的工资,所以如果基金会的本金能提高到2000万美元,聘请的教授人数也就可以增加10个左右。”

  高薪背后,整个高研中心的运作设施经费上却精打细算。中心的办公室设备一般,桌上堆满了书籍,在每层楼设有一个小小的饮水间,大家都自行到饮水间取水,甚至连杨振宁的办公室也不例外无饮水机。他们觉得这样开放式的设置既可以节约成本,还能制造碰面交流的机会,何乐而不为。

  高研中心明年夏天将搬到清华二校门边的科学馆,这个国家级文物建筑曾经保存下清华理科最古老的记忆,周培源、钱三强、王淦昌等著名物理学家都是从那儿走出来的,正适合高研中心的氛围。也许,若干年后这里会孕育出更精彩夺目的智慧。

  《人民日报海外版》(2005年10月29日第五版)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