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20多成语典故源自夫子庙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29日08:09 南京晨报

  《“秦淮八艳”上了夫子庙文化墙》见报后,许多读者来电、来信,记者从中发现,无数成语典故和夫子庙有关。据秦淮区文化局介绍,至少有20多个。

  乌衣巷口、王谢堂前成语多

  东床快婿东晋时,太尉郗鉴要为女儿挑选一位好女婿,便派人到丞相王导府中提亲

。王导对来人说:“我家子侄全住在东厢,你可任意挑选!”来人一个个仔细看过后,回去向郗鉴禀告说:“王家子弟长得英俊不俗,惟有一个袒露肚皮,像什么也没听见似的。”郗鉴笑着说:“此子不同流俗,正是我的乘龙快婿。”

  画龙点睛南朝梁代名画家张僧繇,曾为乌衣巷附近的安乐寺作壁画。他在墙壁上画了4条龙,张牙舞爪,栩栩如生,但都没有画上眼珠。方丈问其缘由,他说:“点之即飞。”方丈不信,坚持要他画上。张僧繇提笔点睛,顿时电光一闪,雷雨大作,大家吓得目瞪口呆,被“点睛”的龙破壁飞上天空。

  入木三分王羲之写的《黄庭经》,被誉为最好的小楷范本。从小,他就刻苦练习书法,写在木版上的字,由于笔力遒劲,深透入木,木工拿去雕版时,发现字迹印入木质足有三分深。后人称其书法功力深厚,就叫做“入木三分”。

  才高八斗南朝宋代大诗人谢灵运,深受刘裕皇帝宠信,但国家大事却一直不倚重他。谢灵运觉得自己的才能得不到施展,于是辞掉职务,寄情山水。当时的人称他文才盖世,他自己说:“天下才为一石,子建(曹植)独得八斗,我得一斗,天下人共得一斗。”

  空洞无物东晋丞相王导爱结交朋友,周围人对他赞美有加,却无实际内容。一天,王导到名士周伯仁家做客,两人小酌后,带凉席到树下纳凉闲聊。王导说到兴头上,竟忘乎所以,伏下身去,把头枕在周的腿上。王导指着周的肚子问里面装的是什么东西,周回答:“这里面空洞洞的,不过像你这样的人足可以容纳数百个。”说罢,二人大笑不止。

  凤毛麟角南朝时的谢超宗,是乌衣巷有名的才子。一次,新安王的母亲逝世,谢超宗写了一篇表彰死者的文章,宋孝武帝读后大加赞赏,称赞说:“超宗殊有凤毛。”

  管中窥豹东晋王献之,小时候在院子里看家里几个下人玩樗蒲,发现一个人要输,遂脱口而出喊了一句,提醒那个人要输了。下人欺负他是个小孩子,就说:“这小孩只不过是从管子里看豹子,只能看到一个斑点。”

  一往情深东晋的桓子野善于吹笛,也喜欢听别人吹笛。每当听到好听的乐曲,他就激动不已。宰相谢安听说桓子野喜欢音乐到了如此地步,赞赏说:“桓子野对音乐的这份感情应该是发自内心深处的,只要一听到好听的音乐就激动地不能控制自己。”

  人琴俱亡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年老后,儿子王徽之随父从乌衣巷移居浙江会嵇,王献之留在了南京。公元386年,王献之去世,徽之赶回吊丧。坐在献之床前大哭一场后,他取下献之生前喜爱的琴想弹一首曲子给献之听,可怎么也不成曲,于是将琴掷在地上感慨道:“呜呼子敬,人琴俱亡。”

  大笔如椽东晋大臣王珣,家住城南乌衣巷,一天他做了一个梦,梦见有人送了一枝像房顶的房梁那么大的笔给他。醒来后,他对人说其预感到会有大手笔的事情发生。果然,一会儿有人来报告说孝武帝驾崩了,而王珣则被任命负责哀册等重要文书的起草事宜。

  梅花三弄东晋桓伊善吹笛,人称“江左第一”。一次,书法家王献之应召回京,停舟在紧靠秦淮河的清溪时遇到桓伊,便邀请他为自己吹笛。桓伊素闻其大名,便为他吹奏“三弄调”,即梅花三弄。奏完,二人没说一句话,桓伊上车离去。

  渐入佳境东晋画家顾恺之,住在夫子庙附近的“顾楼街”,关于他,还有一个成语。他喜欢吃甘蔗,但总是从梢吃起,渐渐吃到根。别人感到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吃,他回答得很妙:“渐入佳境。”乌衣巷简介:据了解,乌衣巷在夫子庙文德桥南岸,是三国东吴时的禁军驻地。由于当时禁军身着黑色军服,故此地俗语称乌衣巷。东晋时王导、谢安两大家族,都居住在乌衣巷,人称其子弟为“乌衣郎”。入唐后,乌衣巷沦为废墟。三人谈笑间三成语出炉

  危言耸听东晋顾恺之和桓玄,在殷仲堪家中谈笑取乐,约定用一句话形容一个很危险的情况。桓玄说:“矛头秫米剑头炊。”殷仲堪说:“百岁老翁攀枯枝。”顾恺之说:“井上轱辘卧婴儿。”后人就把这种夸大形势吓唬人叫做危言耸听。

  盲人瞎马三人谈笑间,旁边一位参军插嘴说:“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瞎了眼睛的人,骑着一匹瞎马,深更半夜,走到深水池边自然是很危险的。

  咄咄逼人当时,殷仲堪正好瞎了一只眼睛,听后,自觉难堪,又不便当众发怒,只得说了句一语双关的话解嘲:“真是咄咄逼人呀!”

  “诗仙”李白留下两成语

  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唐代诗人李白在南京的长干里(故址在秦淮河之南)游玩时,写下《长干行》。诗云:“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

  应读者的要求,晨报定于周日10:00举行座谈会,您可拨打晨报热线84701110报名参与。如果您是研究夫子庙的有关专家或长期关注夫子庙文化,也可发短信至13655198661或拨打热线84701110提供线索。记者程琼整理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