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到底有毒没毒,请闹清楚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29日09:20 南方日报

  一周述评

  本周,大事不像以往一样多,但有一些还是值得关注。首先就是禽流感搅得全球鸡犬不宁,人们对它严加戒备,全面防控,避免引起大灾难。国际上,伊拉克宪法公投获得通过,布什提名伯南克接替格林斯潘掌控美联储;在国内,全国人大审议物权法草案和个税法草案,各地隆重纪念台湾光复60周年,都吸引了人们的目光。这里,我们关注两件“小事”,

PVC保鲜膜事件和野菜“天绿香”事件。

  先来看一下PVC保鲜膜事件。本月中旬,国内多家媒体报道,由于在本国及欧美遭禁,日韩聚氯乙烯(PVC)致癌食品保鲜膜大举进入中国,其中LG、三菱、三荣三大品牌即占国内市场近80%的份额。一位经理在接受采访时称,“这个市场很大,是个可怕的市场”,“宾馆、酒店、超市和生鲜食品都在用。”换句话说,这个“可怕”的市场,同老百姓息息相关。

  10月21日,卫生部终于表态,声称只要按照国家标准生产的PVC保鲜膜就是安全的(见本报10月22日06版)。但进口的日韩PVC保鲜膜到底有没有问题,我们日常使用的大部分PVC保鲜膜到底有没有毒却未提及。卫生部称依据的部分标准虽是1988年制定的,其中控制氯乙烯单体指标与国际标准一致,不存在滞后问题。但PVC保鲜膜是上世纪90年代中期才进入国内市场,微波炉等新设备则更晚才进入大众百姓家,这些方面会不会产生影响并未涉及到。

  之后,一些专家表示PVC保鲜膜会在微波加热时一些残留会产生毒性,各媒体也纷纷报道PE、PVDC、PVC三种保鲜膜的不同及鉴别方法。终于,国家质监总局10月26日举行新闻发布会,通报了对进口和国产食品保鲜膜的专项检查结果:在确认44种抽查的PVC保鲜膜氯乙烯单体符合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之后,确认一些PVC保鲜膜含有增塑剂乙基己基胺(DEHA),这些成分在遇到油脂和高温(超过100℃,微波炉加热很容易达到)时容易释放出来,“随食物进入人体后对健康带来影响”(见本报10月26日A08版)。

  近几天,一种俗称“树仔菜”的野菜“天绿香”又让大家牵肠挂肚。据一位华农大教授透露,这种很多市民食用的野菜,味道鲜美却有毒,应谨慎食用,一些专家也认为这种野菜有微毒(见本报10月26日A04版)。但随后一些商家包括大名鼎鼎的肯德基却否认,认为没问题,很有可能是炒作(见本报10月27日A03版)。事件一时间热闹非凡,对专业机构而言,做一个相关评估和鉴定在技术上并不难。但是相关监管部门却一直置身事外,不肯凑这个“热闹”。缺少了权威说法,人们只能无所适从,不知道该相信谁的好。

  经历了毒大米、过期奶、孔雀石绿、苏丹红等事件之后,人们对于食品安全更加关心,也更加担心。一幅漫画——“食”面埋伏,正是对这种心理的最好刻画。食品安全关系到千家万户,对于食品安全监管国家十分重视。要杜绝各种食品安全事件,需要监管部门等权威部门细致入微的工作。遇到食品安全事情赶紧处理,尽快作结论,给百姓一个明确信号。如果确实有毒,就让百姓立即停止使用,尽快消除对其身心健康的危害;如果没毒,则让百姓放心使用。对待食品安全事件,就是要“宁肯错抓一千,不能放过一个”,将事件很快消弭于无形,否则负面影响是巨大的。

  其实,监管部门还有一个重要责任,就是防微杜渐,加强制度和法规建设,防止相关事件的发生。这一方面,越主动越细致越好,应关注到新技术和国际行业标准的变化,实时回应,及时变化。能赶在事件前面是最为理想的,不要被事件推着才动,这样很容易酿成大错。一个18年不变的标准,几乎将我们的市场变成了消“废”市场。这为我们敲响了警钟。保鲜膜事件的最新进展是,有关部门同意制定一个“PVC保鲜膜的新国家标准”。

  这是一个好的变化,虽然迟了点。

  刘江涛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