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祭孔大典之喜忧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29日10:36 今晚报

  公元2005年9月28日,以中国山东曲阜为主会场的全球联合祭孔活动如期举行。看过中央电视台的直播画面,我一则以喜,一则以忧。

  在我看来,这是一次规模空前的为孔子“平反”的活动,孔子终于“名正言顺”了。在中国,虽然近代以来曾发生过两次最大的反孔运动———五四时期的“打倒孔家店”和“文化大革命”中的“打倒孔老二”,但历史毕竟是无法割断的。孔子所阐发的教育思想,

所倡导的为学态度、做人风范,甚至某些治理国家的政治主张,无疑都可为我们提供精神的滋养。若真将孔子“打翻在地,再踏上一只脚,叫他永世不得翻身”,那中国传统文化就不知还会剩下什么,而没有传统文化的支撑,在“全球化”语境中我们必将找不到“自我”。一种颇有影响的观点是,孔子所代表的儒家思想与建设现代国家所需要的价值体系背道而驰,因而尊孔崇儒是对历史潮流的反动。但我以为不然。道理不必多讲,看看韩国、日本就行了。人家甚至比我们还要尊孔崇儒,其现代化的建设和发展被妨害了吗?因此,就为孔子“恢复名誉”而言,我认为这是一件值得高兴的好事。

  但是,眼下的祭孔大典,又因祭得糊里糊涂,不免令人心生隐忧。

  首先,那些地方的祭孔为什么要官办?近二十多年,有关孔子的各种研讨、纪念、祭祀活动不断,对孔子的评价也早与以往大有不同。但除去年山东济宁市政府的首次公祭,其余皆属民间性质。而这次祭孔大典,则不仅由政府官员主持仪式、诵读祭文,有前国家领导人敬献花篮、武警官兵执行礼仪任务。如是自然令人猜想:这是否意味着,孔子的思想和学说,从此将成为我国官方意识形态的一部分?

  其次,如何评价“打倒孔家店”?如今祭孔尊孔,人们必然会感到困惑:五四运动的口号,究竟是对还是错?如果错了,怎么未见重新评价?如果未错,则“打倒孔家店”与祭孔,二者如何并立共存?同样,鲁迅也是批孔的,他说若“外国人来灭中国”,就会“奖励你多读中国书,孔子也还要更加崇奉”,将尊孔都提到亡国的高度了,显然也有一个重新审读的问题。或曰文化应当“多元化”。但一面纪念五四、纪念鲁迅,一面顶礼膜拜祭孔,这样的“多元化”,恐怕就已成为一种实用主义的遁词。与几十年前强调“不破不立”、因而总离不开大批判不同,这些年来我们的策略,似乎是用什么就强调什么,不用什么就“不提了”。然而这样一来,我相信正如现在祭孔不提五四、不提鲁迅,日后纪念五四、纪念鲁迅的时候,对孔子也会“不提了”。如是对孔子我们究竟是在尊崇还是在利用?

  复次,祭孔真的意在“文化”吗?虽然大讲特讲的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云云,然而细想,却觉得未必真是这样。

  其一,孔子故里的政府官员曾坦诚表示,举办大典的重要目的之一,是提高孔子和曲阜市的知名度,吸引更多游客。实际上,他们也确乎是借祭孔之机,大力宣传当地的经济状况和投资环境,并组织了多场经贸、旅游活动。然而如此祭孔,究竟是“弘扬传统文化”,还是“孔子搭台,经济唱戏”呢?“大成至圣文宣王”,岂不是被当成了商标吗?难怪孔子生于公元前551年,至今本应为诞辰2555年,但在大典上却被宣布为2556年,连年头都算错了。

  其二,在孔子的思想和学说中,既有精华,也有糟粕,有的还可以作多种理解,读取不同意义。但祭孔并没有对孔子的思想和学说进行全面、认真的分析。良莠不分,如何“弘扬”?口号而已。高喊弘扬优秀传统民族文化已有年矣,却鲜见对传统文化的爬梳剔抉,如今再次暴露了这一痼疾。当然也有专家“解说”道,孔子提出的“和而不同”,是治理霸权主义和恐怖主义这种现代世界病的一剂良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即主张仁爱、不称霸,中国的和平崛起,就是对这种优秀传统的继承。这些当然都对,但孔子还主张“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抹杀人性尊严和个性价值,强调封建等级伦理观念,这要不要“弘扬”呢?

  其三,最重要的是大典之后怎么办。因为即使确认了孔子思想和学说中的精华,也还有一个如何付诸实践的问题。如果一面尊孔祭孔,一面却与孔子思想和学说中那些有价值的东西反其道而行之,说是说做是做,该如何还如何,譬如在盛赞孔子主张的“有教无类”的同时,照样在大中小学教育中突出“重点”,强调“出身”,尤其是继续使高学费成为贫困青少年求学的高门槛,则祭孔大典除成为商业表演、成为一场大戏,就很难有什么文化意义可言了。

  总之,由于孔子在历史上曾“几上几下”,中国百姓早就司空见惯了,而今虽一些地方由官方举办祭孔大典,但对其思想和学说价值之所在、甚至祭孔本身的意义却都心中无数,所以躬逢盛事,我亦喜亦忧。如果只把大典当成热闹也就罢了,怕的是百姓的脑子因此被闹得乱哄哄,最后什么都不信,甚至说不定将来哪一天,再跟着搞一回对“孔老二”的大批判。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