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来发”朱永耀的幕后故事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29日11:37 中国宁波网-宁波晚报

  

“来发”朱永耀的幕后故事

  

“来发”朱永耀的幕后故事

  

“来发”朱永耀的幕后故事

  “来发”演样板戏

  

“来发”朱永耀的幕后故事

  “来发”表演说唱

  

“来发”朱永耀的幕后故事

  “来发”演话剧(上图右一、下图左二)

  

“来发”朱永耀的幕后故事

  记者丁晓虹摄影张柯资料图片翻拍张柯

  与想象中的不同,主持人“来发”窝在宁波电视台17层大办公室的一格子间,一台电脑、一张桌子就是所有的办公行当。桌上堆着一大沓观众来信,有的是群众投诉的,“来发”就转交给相关部门或者记者;有的是“来发”的追星族,“来发”都会给他们一一回电;碰到没有留电话号码的观众,“来发”会给他们一一回信。

  10月19日中午,“来发”穿了一件很休闲的白色夹克衫,急急忙忙地从外面进来。跟电视上相比,他稍稍胖了点、白了点也帅了点。正赶上他和他的伙伴们吃午饭,“你也一起去吧!”“来发”热情地邀请。这一去,便见到了一大群《来发讲啥西》的编辑记者。大家都亲切地叫他“来发”、“发哥”、“老朱”、“朱老师”。

  在通往宁波电视台二楼职工食堂的走廊上,有一排宣传栏,栏里有部分空间是用来张贴台里自制节目和电视剧的收视率的。电视台的人介绍,原先,收视率表格最高的统计数据是8,但到了7月份,电视台的人不得不将表格重新做了一张,因为,当月《来发讲啥西》的收视率突破了8个点。而现在,已经接近了10个点。

  在宁波,姥姥也疼、小孩也爱的主持人,大概只有“来发”一个。家住镇明路的何大妈和老伴一起为了看《来发讲啥西》,改变了多年保持的9点半睡觉的习惯:“一定要看好‘来发’再困觉,否则第二天天亮,勿格到公园里头去讨论了。”何大妈说,他们一群老年人,每天在晨练的时候,还要一起讨论讨论昨晚“来发”讲的闲话。而还在上幼儿园的季晨宵每晚都会同他的爸爸、妈妈一起,坐在电视机前,看《来发讲啥西》,一直不会说宁波话的他,也学会了几句。

  “来发”,不是他真名,他叫朱永耀,今年50岁。不过,就在短短的8个月内,“来发”已经从一位默默无闻的人,成为了宁波家喻户晓的人物。尽管有人认为,这个节目相当俗气,有人认为“来发”主持很做作,但电视节目收视率桂冠的事实足以证明“来发”很受人欢迎。

  报名“海选”纯属偶然

  去年年底,宁波电视台打算开办一档用宁波话说新闻的电视节目,节目主持人则采取了“海选”方式,向全社会公开招聘。“当时来报名的有600多人,最后进入面试的也有40多人”,《来发讲啥西》的责任编辑张剑锋告诉记者:“竞争很激烈。”

  但老朱并没有主动去报名。“我三四年前参加过电视台的一档谈话节目,内容跟宁波老话有关,当时电视台的老师记得有我这么一个人,因此,他们打电话给我,希望我能来参加这个招聘。”朱永耀解释道。

  当时,朱永耀是宁波友谊汽车出租有限公司一名运管部的业务经理,收入也还可以,最主要的是工作很安稳。“其实,一开始,我根本没有想过自己会换工作,只当面试是一次表演罢了。”

  可能是凑巧,朱永耀在面试时,抽到的一道题目正好同他的专业有关,“是讲无证驾驶最后酿成悲剧,要用讲新闻的方式来讲。”抽了题目后,老朱就在大厅里跟其他选手一起准备,他一看,大多数的人都是拿着纸将内容从头到尾地背下来,“一开始,我也打算把内容原原本本地背下来,但总觉得不大好,看了三遍后,我就用自己的话开始组织。”

  事后,老朱才知道,是“奇瑞QQ帮了他大忙”,题目中那位无证驾驶的人抽奖得到一辆奇瑞QQ,“QQ,是现代语言,宁波话里根本没有与之对应的,我当时灵机一动,解释了一下QQ,说是鸭蛋后面拖了条尾巴,后来,评委们告诉我,他们对我的这样解释特别满意。”

  说是凑巧,但更多的是靠实力。朱永耀天生对语言特别敏感,山东话、江山话、杭州话、宁波话,他都会说。不过,他说得最好的还是宁波话:“普通话也凑合,我小学是在解放北路上的,那时我们班主任是北京人,她一开始就教我们普通话,所以我就说得这么标准了。”

  经过激烈竞争,朱永耀在众多候选人中胜出,而这时候,朱永耀却犹豫了:说实话,我都这么大年纪了,如果再换个岗位,等于一切重头再来,我只是抱着参与的心态来考试的。但我夫人鼓励我说,不就是一份工作嘛,任何事都没有一定的,失败了,大不了重新来过。”

  刚开始每晚都要失眠

  一开始,主持《来发讲啥西》,朱永耀的压力很大。很多人都说他的“宁波话不正宗”、“主持水平不够格”,甚至有网友在论坛上强烈要求栏目“换主持人”。每每看到一些措辞激烈的帖子,老朱自然会产生情绪,晚上也经常失眠,通常只睡了两三个小时就起床了。而且,那个时候朱永耀充满了一种紧张情绪。老朱说,一开始面对摄像机时,他根本不知道左手该放在哪里,手势该怎样才合适。“结果,领导让他拿一张小桌子将自己的左手固定,然后再慢慢地把桌子拿掉。”老朱比划着。

  渐渐地,老朱开始不在意网上的一些批评意见了。“网上的这些帖子,我几乎都看,一般都是说‘不好’的人多。如今,我的态度是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有一回,朱永耀看到一个网友说他“肢体尤其是右手动作过多,希望多动口少动手”,老朱就有意识地在节目中控制自己。“我不是科班出身的主持人,只是半路‘出家’,而且活了50年,很多东西都已经成了一种习惯,很难改正,但我会尽量满足观众的需求,努力地去做。”没有主持节目前,朱永耀对宁波老话仅仅是出于一种爱好,而现在,学习研究宁波老话已经成了他工作的需要,“不仅要推广普通话,也要弘扬宁波话”。

  老朱说,要让所有的人都满意他是不可能的,“10个人里面有5个人说我好,就足够了!”朱永耀说,现在大家争论最多的就是他的宁波话不够地道,有人提出最好是能由80岁的老人来主持。“但是,电视是一门大众艺术,我们就是要让所有人都能看懂节目,如果真的要用很土的宁波话来说,现在的年轻人尤其是外地过来的,不一定能听懂,而且都是宁波老话来讲事体的话,很多现代的语言无法用上去,比如手机,宁波老话当中根本没有这个词,宁波话也只能说成是现代版的宁波话了。”

  不是正宗宁波人

  想不到的是这位在电视上用宁波话主持的“来发”哥哥籍贯是杭州。不过,他生在宁波,长在宁波。“我父亲,是上个世纪30年代就到宁波的,我出生以来,一直都是住在国医街,直到前年才搬到了江东明楼这边。”朱永耀说道。

  老朱生于1955年,他是家里的第十个孩子,哥哥姐姐有去支边的,也有去支农的。而老朱也从当时的宁波青年中学(现在的甬江职高)初中毕业后,就被分配去了工矿企业———当时的浙江江山水泥厂。

  在江山,老朱一呆就是9年。但朱永耀的业余生活很丰富,唱歌、演话剧、说唱,样样都喜欢,他主演的话剧还获得了当年金华地区的第二名。同时,老朱也在那里找到了自己的爱情,在一次话剧演出中,他们俩扮演了一对情人,慢慢地,从舞台上发展到了现实生活中。

  1979年,朱永耀回到宁波工作,跟恋人保持着鸿雁传书。1984年,他与爱人在宁波结婚,并生下一个可爱的女儿,“女儿今年20岁,在宁波念大学。”说起女儿,老朱显出了几分骄傲:“她继承了我喜欢文艺的特长,歌唱得不错。我女儿很懂事,她跟我说,爸爸,我们要低调。他们学校的同学老师都不知道她爸爸是‘来发’。”直至前两天宿舍同学无意中聊起《来发讲啥西》,女儿才把爸爸是“来发”的秘密透露给几个好朋友,朋友们狂喜了一阵,希望能见见同学爸爸“来发”的真容。

  在家里,只要朱永耀有空,都是他主厨,因为太太说“你做的菜好吃嘛”!而太太和女儿,则成了朱永耀最忠诚的观众。一般,每个晚上,夫人都会在电视机前看《来发讲啥西》,“今天衣服搭配不好”、“今天手势过多了”等等,太太都会一条条地给朱永耀提出来。而女儿,回家的时候,也会看爸爸的节目,“前两天,上节目就是衣服穿得太红了,不大好,其他都挺好的”。国庆节,女儿同妈妈一道回了趟杭州的外婆家,她们娘俩就每天在杭州收看同类节目《阿六头说新闻》,回来后,就跟朱永耀说人家的优点。

  “名人”生活有压力

  收视率一高,朱永耀也逐渐成了“名人”。有一回,他特意戴了帽子和墨镜去菜场买菜,没想到,卖菜阿姨一下子认出了他,一个劲地叫道:“‘来发’师傅买菜来啦,‘来发’师傅来买菜来啦!”整个菜场的摊位主都停下来,看着朱永耀。

  “是啊,现在出去就怕人认出来了。”朱永耀感叹道,“很多人都认识你,别人跟你打招呼,你必须要回应,否则他们会说你,出名了,架子大了。”当然,也有要签名的观众,朱永耀说他都会一一答应:“我是来源于普通百姓当中的,即便大家把我看成名人,我也只是一个很普通的人。”

  不仅仅是朱永耀成了“名人”,节目组的其他27位同事都觉得,“节目火了,自己也火了”。“现在我们出去采访,人家一听说我们是‘来发’的,就很乐意接受采访。”

  不过,《来发讲啥西》负责人钱志强倒是希望,电视上的“来发”有点傻里傻气的才好,最好经常犯点错误:“所以,我常跟老朱说,在电视上,你可以傻一点,说错了也没关系。”钱志强说,《来发讲啥西》的获胜不仅仅是因为宁波话,更重要的是内容定位在“普通市民关心的事情。”

  朱永耀说,节目火了之后,有不少公司和商业活动纷纷找上门,希望他能去主持会议和仪式,还有不少广告商找上门来要他做广告。朱永耀说,虽然自己走出去能被很多人认出来,“但把节目做好,才是最关键的!”众多的主持人之中,他还是最喜欢朱军,“他的主持很平民化,这是值得我学习的,现在对我来说,一切都要重新学习。”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