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三招"保海岛人民健康 崇明中心医院"托管"演变记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30日04:01 东方网

  上海卫生界曾流传一种说法:一条长江,令缺医少药的崇明成了上海的“西伯利亚”。

  崇明人一度看病难。天未亮摆渡、夜已黑返程,有时为医治普通疾病,数次渡长江也不算稀罕;遇到需细查的病种,病人常为回家或留市区而头疼;突发意外重病,则拜托天气、船期决定命运……

  岛内唯一的二级甲等医院———崇明县中心医院经上海交大附属仁济医院托管后,施出“三招”,仅21个月,巨变发生了。不久前公布的数据显示:医院医疗事故发生率从全市第一跌到几乎为零,公众满意率从排不上名攀至全市第四,门诊量剧增……

  破茧重生,立规矩树声誉

  有一阵,崇明百姓生了病,常不敢看。一名入院7天的病人,前后换了5种抗生素,吃尽苦头、掏空腰包,病却始终未见好转。

  仁济医院党委副书记蔡秉良出任中心医院院长不久,就遇上几大“怪现状”:药贩子背着挎包在病区兜售药品,近一半坐诊医生不见人影,同类抗生素却有数种不同规格的产品……蔡秉良与副院长程华丰、药剂科主任杨忠英等调查后,将百余家药品推销商统统请到崇明,约法三章:凡违规促销,药品一律撤架;凡勾结药商,医生必受惩处。去年,院内已有60多种药品被停止使用。

  仁济“托管”,首先输出规范的医疗管理理念,继而形成有力制度:收治重病人,须向院领导汇报;医生开处方用药须明晰记录等。一条条硬规矩,让病家倍添安全感。常年在医院就诊的70多岁脑梗患者余老太,近日拎着配药马甲袋直奔院办,高兴地说:“这药的品种固定了,难怪我最近病情稳定多了!”

  借鸡生蛋,育人才克难症

  不久前,80岁的彭老太在家突然昏迷,不省人事。入院第三天,正当家人准备后事之际,奇迹诞生了———由院内神经外科主治医师张健主刀实施脑血管畸形切除术,将老人拽出了“鬼门关”。

  留不住技术、留不下人才,县中心医院一度步履维艰。毕业五年的大学生,竟然没摸过手术刀,狭小的发展空间“逼”走了一批又一批有志青年。

  仁济托管后的第二招,就是联合培养专项技术人才。崇明地区肿瘤发病高,意外伤害多,医院参照当地疾病谱定下专项技术种类,先后送出40余名青年医生,师从仁济黄钢、丁罡等知名大专家,门诊、病房、手术……全方位汲取顶尖技术。岛内破天荒地有了颅脑手术治疗能力,护理队伍有史以来首次刊出学术论文,院内职工闲时查资料、看图书渐成习惯。

  46岁的吕先生遭遇车祸,在中心医院顺利救回一命。还没出院,他的新闻已在单位传开:“用不着乘船,崇明一样能治大病!”

  换位思考,布网络谋便捷

  每周四,总有一辆载着患者的白色面包车准时奔向南门码头。一年多来,这条“仁济—崇明医疗绿色通道”为无数患者传递着便捷与温馨。

  肾脏肿瘤患者苏女士深有体会:“过去不到一个月就得往市区跑,现在检查结果全部可以传真。一样的专家,不一样的感受。”

  偌大的崇明岛,不算偏远的乡镇到中心医院,往返至少也要两个多小时。就医不便,使崇明人慢慢养成了“生病一大忍”的习惯。县中心医院托管后,第三招是接轨大医院服务模式。上至仁济医院、下通7家乡镇卫生院,一条便捷式医疗绿色通道,结成了颇具层次的就诊网络。一旦遇紧急抢救,仁济名专家随叫随到;基层的检查报告,也直通中心医院;而白色面包车,成为岛内患者的就诊“专列”。对于一些特殊患者,绿色通道还提供订船票、找专家、提供午餐的“一条龙”服务,一律只收成本价。

  院方说,今后“绿色通道”还将扩充下属站点,力争织就岛内严密的就诊网络,为更多的崇明群众解决“看病难”。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