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双流:打造西部畜牧特色经济强县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30日06:00 四川在线-四川日报

  畜牧业挑起增收大梁

  双流,成都市近郊大县,连续9年名列四川省“十强县”榜首,连续5年入选全国“百强县”,县域基本竞争力跃升全国第45位。在双流,风光的不仅仅是工业。近年来,双流县结合县域“一坝两山”的地貌特征,不断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围绕“将畜牧业尽快发展成一个大产业”的目标,坚持走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的畜牧业发展之路,以生态型、外向型畜

牧经济为发展方向,大力推进畜牧产业化、现代化进程,初步形成了“户营为主、区域布局、规模养殖、标准化生产”的畜牧业格局。

  2004年,全县出栏生猪100万余头、肉牛3200余头、商品羊22万余只、小家禽3400余万只,肉类总产10万余吨,畜牧业实现产值15亿元。畜牧经济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在农村经济增长中的贡献,在农民家庭现金收入中的比例,在农畜产品集市贸易中的份额均接近和超过50%。畜牧业正挑起农民增收的大梁,托起农业经济的半边天。

  特色引领畜牧经济

  古老而生机勃发的成都麻羊。据考,双流县已有4000多年的养羊史。双流县牧马山是成都麻羊的原产地和主产区之一。早在上世纪80年代,成都麻羊就以“四川铜羊”之名载入《四川地方品种志》,蜚声海外。近年来,双流县大力推广“稻———草———稻”轮作养羊和高床半放牧饲养,进行成都麻羊品种提纯复壮和胚胎移植,引进波尔羊、努比羊进行杂交改良,使古老的成都麻羊焕发出勃勃生机。双流作为“成都市优质肉羊基地”和“四川省养羊先进县”,年出栏22万余只商品羊,产值上亿元。

  以牧马山和东山等10个镇为主的无公害成都麻羊生产基地,获得了标准化生产基地和产品标志认证;近100家商品羊加工营销企业、近10家养羊龙头组织,形成了标准化生产、产业

  化经营的格局。

  四川之冠的双流肉鸭。全国著名养鸭专家冯炳文教授曾言:“中国养鸭业首推四川,而以华阳镇为主的双流肉鸭产业又名列四川之冠”。双流境内沟渠纵横,据考已有近千年的养鸭史。近年来,双流县形成了集种鸭饲养、孵化,商品鸭无公害标准化生产,肉鸭加工营销的产业化格局。全县肉鸭养殖户汇聚了全球的优良品种,同时,双流在全国首家成功研发了肉鸭给温育雏和网上离水离地平养配套技术,改变了养鸭戏水放牧的传统,减少了疫病和污染,降低了养殖成本,且能四季均衡地供应市场。双流的无公害鸭产品不仅畅销省内外,还出口韩国、朝鲜、俄罗斯、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真正形成了生态形、外向型、标准化的鸭业特色经济。全县年出栏肉鸭3000万只以上,产值近4亿元。双流已成为西部地区最大的肉鸭标准化生产基地和集散地。

  家兔野养+标准化笼养的云崖兔。双流云崖兔是利用齐卡兔、齐兴兔等优良品种与本地麻兔杂交选育而成,具有个性适中、生长快、肉质细嫩、营养丰富等特点。5年前,三星镇卧云5社社员郭大成在县畜牧食品局的专家指导下,把家兔按照野兔的方式饲养,创造了有名的“家兔野养”模式。这一模式不断得到推广应用。与此同时,在三星镇为主的东山片区大力推广商品兔标准化笼养。全县野养和标准化笼养的无公害肉兔年出栏达到350万只以上,三星镇已获得国家无公害肉兔生产基地认证。

  乐千家的“良猪富民”工程。双流县于2003年正式启动“良猪富民工程”,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和扶持政策,大力发展纯外血三杂瘦肉型猪。2003年,全县共选留纯外血二杂母猪4200余头,2004年全面投产,新增出栏优质瘦肉型猪6.3万头,新增产值5000万元。2004年全县新引进和选留5000余头纯外血二杂母猪。纯外血三元杂交猪供不应求。该县东平肉联厂采取“公司+基地+标准+农户”的方式,以纯外血三元杂交猪为重点在彭镇等镇建立了绿色生猪养殖基地,在成都市率先获得绿色食品A级认证,优质肉猪畅销省内外并出口。

  西部第一的杂优鸡制种。早在上世纪80年代,成都人每吃3个鸡蛋就有一个来自双流。20年过后,双流蛋鸡养殖不断地向深度和广度进军。在县畜牧食品局的指导下,蛋鸡养殖专业户们另辟蹊径,及时开展杂优鸡制种。目前,该县可常年提供杂优鸡苗(蛋)4000万羽(枚)以上,产品销往全省及西部各省市,是西南地区最大的杂优鸡制种基地。

  标准化、外向型成绩斐然

  近年来,双流县始终严把畜产品质量关,采用“公司+协会+标准+基地+养殖户(场)”的方式,大力实施标准化生产。全县强化了动物重大疫病预防机制,实行规模养殖场受控管理制度、畜禽产品质量可追溯制度,建立健全了畜禽健康养殖档案,使全县畜牧业步入标准化生产的轨道。双流县已成为成都市的生猪基地、肉鸡基地、肉鸭基地、肉兔基地、奶源基地、肉羊基地,获得了“2001年度全国动物防疫工作先进县”、“四川省养羊先进县”等称号;县畜牧食品局被省政府确定为“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先进单位”。截至目前,全县已取得无公害畜产品生产基地认证12个,无公害畜产品标志认证9个,绿色食品A级认证1个,绿色食品AA级认证7个,有机食品认证7个,欧盟标准EU2002/91认证7个,畜牧标准化生产成绩斐然。

  该县的龙头企业近年来也有较大发展,东平肉联厂、九江羽绒厂、棠湖肉联厂等20多家龙头企业联系基地与

  农户,形成了产供销一条龙,畜产品除销往国内大中城市外,还出口欧盟、俄罗斯、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畜产品占全县出口创汇的80%以上。全县现有22家供港澳出口的注册猪场;华阳小家禽批发市场日交易量达10万只以上,成为全省甚至西南地区最大的小家禽批发市场。

  种养结合构建畜牧循环经济

  双流县畜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程度高,全县有各类户均产值10万元以上的专业场(户)4000多家,年产值超过4亿元,占全县畜牧业产值的30%以上。

  近年来,双流县按照“合理布局、适度规模、种养结合”的原则,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和鼓励政策,积极引导规模养殖场逐渐向种植业发达的东山和牧马山地区转移,根据各种畜禽粪的排泄量和各种农作物对有机肥料的需求量,科学地计算农作物所需配套的养殖种类和数量,实行农牧结合、种养结合,不仅减少了动物疫病,符合无公害绿色畜产品标准化生产,又为种植业的标准化生产提供了大量的优质有机肥料,形成了种养立体结构和资源循环。目前,全县已在东山和牧马山地区建立了7个种养结合示范园区,面积达10多万亩。

  汤锅煲出麻羊品牌

  双流县养羊产业的兴起,与该县审时度势,努力打造麻羊品牌,积极拓展需求市场分不开。

  双流县的牧马山是成都麻羊的原产地和主产区。如何将双流羊业经济推向市场,双流县“倒弹琵琶”,以消费需求来带动产业发展。

  1999年,双流县养羊大镇黄甲举办了首届“双流黄甲牧山麻羊节”。首届麻羊节就出手不凡:20天内吸引消费者3万多人,销售麻羊1.1万只,销售收入350多万元。此后一发不可收,年年举办麻羊节,年年成功。2004年的第六届麻羊节,一个黄甲镇接待消费者30万人,销售麻羊4万余只,实现销售收入1600万元。

  随着人们的消费需求变化和对羊产品的开发不断深入,羊业餐饮也由以前的单一汤锅发展到烤全羊、回锅羊肉等100余道菜。许多以羊肉为主要原料的餐厅酒楼如雨后春笋,仅在黄甲镇就形成了一个羊肉餐饮一条街。一个较为成熟的麻羊品牌由此形成。麻羊节期间,形成了一道“万众奔黄甲,共道麻羊鲜”的特色景观。麻羊饮食文化的发展促进了双流养羊业的发展,羊业经济成为了有显著带动效应的区域特色经济。

  产业化:双流羊业的成功之路

  双流羊业何以能做大?得益于政府的政策扶持,得益于勇于走产业化之路。

  早在1995年,双流县委、县政府就通过农村经济的发展实践,通过充分调查研究,将麻羊产业作为农村经济的重点产业,实施产业化工程建设。县上将10个丘陵山区乡镇列为养羊基地镇,将养羊作为丘区农民增收的骨干项目来抓,实施了商品羊产业化基地建设工程。

  从1995年县政府出台了大力扶持养羊生产政策建设养羊基地以来,县和乡镇财政每年都投入数十万元推动羊业生产,10年来,两级财政共无偿投入资金400万元,用于保种、新品种引进和新技术推广,有力地促进了养羊基地建设。县上出台并兑现奖励政策,对在基地建设中成绩突出的先进集体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同时对建设用地予以优惠。

  该县还大力实施成都麻羊品种保护与利用。10年来,共建立成都麻羊纯繁保种区,开展成都麻羊纯种选择,提高其繁殖力。10年来,共建立保种核心群7组,存栏成都麻羊种羊1500余头,每年从核心群新选留生产用成都麻羊种母羊800至1000只扩充到商品生产群。该县母羊群已由1995年的1.75万只增加到去年的8.25万只。该县还在10年间引进波尔山羊152只,累计配种5万余窝,使成都麻羊得到了有效改良。

  全县始终坚持科技兴牧,实施羊草配套工程。基地建设10年来,优质牧草已发展到3117公顷,保证了羊业发展的饲料资源。

  10年来,该县坚持推广“四推四改”的先进养羊技术,到2004年,全县年出栏50只以上的规模户发展到1000余户,出栏量达到7.8万只。

  与此同时,在近百家商品羊加工营销企业、近10家养羊龙头组织的带领下,全县每年出栏22万余只商品羊,年产值上亿元,产业化之路已具规模。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