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我区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建设巡礼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30日07:50 宁夏日报

  宁夏拥有1000多种中药材资源且种质优良,被誉为西部“天然药库”。自治区党委、政府紧抓机遇,1999年将中药和生物制药业确定为我区6大支柱产业之一,并绘制了一张蓝图:到2010年,建成中药材种植基地100万亩,围栏补植基地300万亩,实现医药产值50亿元,将宁夏建成“西部药谷”。

   白驹过隙,转瞬6年,宁夏中药产业捧给世人一张怎样的成绩单?记者日前采

访获悉,到2004年种植中药材80多万亩,沙生药材围栏保护和补植及六盘山野生资源保护近200万亩,一个包含中药农业、中药工业和中药商业的中药产业在我区已具雏型。

  我区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建设可谓紧锣密鼓,好戏连台。2000年4月,科技部批准我区为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中药材基地。同时,自治区将中药现代化科技行动列为“十五”期间我区“8613”农业科技工程八大科技行动之一。在宁夏中药材开发领导小组的指挥下,科技、财政、计划、经贸、药监、林业、扶贫等部门通过产业规划、行业标准、产业技术政策及必要的行政手段,着力创造有利条件,官、产、学、研、金密切配合,力促宁夏中药产业向生产集约化、技术高度化、经营管理专业化、支撑服务体系化、市场拓展多元化方向发展。

  盐池、灵武沙生药材围栏保护核心区建设全面启动,沙生药材野生资源修复和人工种植基地建设同步进展。宁南山区已建立千亩以上中药材种植科技示范基地4个,百亩以上的8个,种子种苗基地300亩,中药材封育保护面积39万亩。贺兰山东麓、红寺堡、盐池、中宁长山头、原州区、隆德县、同心予旺、吴忠市孙家滩、平罗明水湖等优质特色中药材规模种植基地已基本形成,确立了7个中药材规范化种植示范基地,带动示范面积10万多亩。中药材种植和围栏补植分别达到规划的80%%和67%%,初步确立了国家中药材基地优势。

  宁夏中药产业的迅猛发展形成了招商引资的强力磁场。上海养生堂、广州太阳神、华源集团、山东药材总公司等国内知名企业,已经或正在我区建立种植基地,开展合作。宁夏紫金花集团与沈阳药科大学、中国药科大学合作,投资在盐池和银川高新技术开发区建设的50吨苦豆子系列原料药及相关制剂已投入生产;天津海泰药业兼并宁夏龙凤药业,在宁夏建立加工基地;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吴祖泽院士从“宁夏大黄”分离提取结构成分研发的降糖新药,已进入临床前的后期试验,该药投入生产后,将在宁南山区建立“宁夏大黄”规范化种植基地。国内一批大型产业集团看好我区枸杞、甘草等药材开发,正以兼并、重组等形式实行高位嫁接,在我区建立生产基地。我区中药产业开发的宏伟蓝图正在伴随一个个企业的新生而渐渐成为现实。

  为打破我区中药研发人才奇缺和技术水平低的产业开发瓶颈,科技管理部门努力创造条件,积极争取国家支持,与国家大院大所开展科技合作,建立开放式的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研发平台。银川高新技术开发区和一些制药企业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人才来银创业,一批高技术人才已开始发挥作用。

  通过项目带动,中药生产加工企业龙头扬起。博尔泰力药业已形成近3亿元的苦豆子总碱、苦参素胶囊和针剂的生产规模;启元药业开发的新型枸杞多糖杞圣、益肾胶囊等新产品提升了我区枸杞深度开发水平;宁夏上实保健品有限公司开发的枸杞泡腾片、枸杞颗粒冲剂已有稳定市场,同时还拥有枸杞明目胶囊等一批后续产品;在国家农业成果转化资金的支持下,宁夏志成生物公司等枸杞加工企业,应用二氧化碳萃取和常温保鲜技术实现了复方枸杞子油、枸杞鲜汁常温保鲜工厂化生产,产品已出口到美国;宁夏大学研究开发的甘草深加工专利技术已在甘草加工企业得到转化;伊正回药有限公司正在加紧建设我区规模最大的中药材饮片加工厂。

  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品种选育科研课题捷报频传。宁夏枸杞和枸杞栽培技术国家标准的制定,枸杞原产地域保护通过国家批准以及宁夏枸杞道地性取得的突破,为宁夏枸杞产业筑起了坚实的技术长城。枸杞育种实现整体突破,新品种0105通过快繁技术大面积推广,转基因抗蚜虫枸杞、抗肝炎转基因枸杞等育种取得阶段性成果;肉苁蓉人工种植技术获得突破性进展,研究水平和基地的种植水平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并在我国首次制定了肉苁蓉种子质量标准和肉苁蓉规范化生产标准操作规程;甘草种质遴选和规范化种植研究取得阶段性成果,开发出适宜宁夏推广的种植技术体系,制定了甘草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和标准化操作规程,甘草原产地域保护申报工作全面启动;开展了银柴胡、黄芪、党参及板兰根等主要大宗中药材品种的规范化栽培技术研究和良种繁育体系及基地建设;加强了沙生药材优良品种引进、筛选及种子种苗基地建设和宁南山区优质药材引种、人工驯化及旱地中药材节水栽培试验等,为不同区域的规范化种植基地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撑。

  在中部干旱带通过沙生药材围栏保护和补植,实现了野生资源药材修复重建和植被的快速恢复统一,农民在禁牧的情况下获得了新的收入来源。宁南山区开展林药、草药间作研究与示范,实现退耕还林还草和特色产业培育的统一。药材种植与生态环境建设有机结合的做法,得到了国家有关部委和专家的肯定。

  同时,科技人员挖掘整理回族医药文献,编纂出版了两部回族医药专著和五部回族医药文献,填补了国内空白。初步建立的研究开发体系、特色中药材种植体系、中药材生产加工体系、信息服务体系等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支撑体系,在我区中药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本报记者 白燕)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