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垄断企业资源利用低效 市场化改革不只是调价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30日10:04 南方都市报

  社论

  近日举行的高规格且官方色彩浓厚的“全国资源价格改革研讨会”已经发出了一个明确的信号: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将会在适当时机调高政府定价的水、电、煤气等资源性商品和地铁、公交、医疗等公用事业价格。

  这一价格上涨似乎是必要的:始于2003年底的粮价上涨,及部分行业投资过热,使抑制通胀成为2004年的主要政策取向。因此,尽管国际市场石油价格急剧上涨,导致国内煤、电、油、运面临较大涨价压力,但国家为控制通货膨胀而限制了成品油、电力等项目涨价。当然,能源、原材料价格还是有所上涨,这些压力传导给公用事业和服务产品价格。而国家发改委三令五申,先后有26个省份暂停出台政府提价项目,因而服务价格和公用事业价格也积累了一定上涨压力。

  从宏观经济角度看,目前调整价格,似乎也是不错的时机。去年粮食丰收,使得粮价涨幅逐渐回落,重要原材料价格也在回落,从而为调整国家定价项目的价格,提供了一定空间。事实上,国家发改委的资料显示,一些城市已从7月开始逐步疏导价格矛盾,出台包括水价、管道煤气费部分调价项目。

  但是,人们可能会提出一个疑问:这种价格上涨压力,果然只能通过政府提价才能化解吗?同样承受能源、原材料涨价压力,面对开放性市场的激烈竞争,当电视机厂商、汽车厂商自己拼命压缩成本的时候,垄断性的成品油、水、电、公交等企业却静等着政府上调价格,从而使涨价的压力“积累”下来,不得不由政府出面“疏导”。

  事实上,水、电、成品油、天然气、煤炭、土地等商品和公用事业服务,大部分仍由国有垄断性企业供应,其价格由政府制定。这种体制让企业与竞争绝缘,从而在面对成本压力的时候,根本不会考虑内部消化,而是依靠自己与政府之间的特殊关系,游说政府提高价格。而政府上调价格,正好是对国有垄断性企业的懒惰予以奖励。

  而政府处理此一问题的方式,也娇惯了这类企业。政府有关官员目前是在坚持市场化改革的框架下谈论上调水价、电价、石油天然气、煤炭、土地价格的。确实,价格是市场得以正常运转的信号体系,价格机制的改革,是市场化改革的重要内容。但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必然是先有市场,然后才有合理的价格。只有通过企业之间的自由竞争,才能最终确定一种商品或服务的价格。没有市场竞争,又如何知道目前的水价、电价、公交票价是过低,还是过高?

  因此,市场化改革,首先意味着打破国有企业的垄断,向非国有资本开放市场,引入真正的竞争机制。令人遗憾的是,在目前的市场化改革设想中,看不出这方面的实质性内容,相反,所谓的市场化改革,其主要内容就是政府调价。

  但是,政府单方面依据垄断企业的成本数据而上调价格,在经济学上的合理性是难以得到证明的,民意的反响恐怕也不会太友好。医疗、教育等领域的“市场化”改革,就是因为没有放开市场而由政府提高价格或者任由垄断者提高价格,导致价格腾涨,民众难以承受。其实,市场化绝不等于涨价。如果在放开价格的同时放开市场,则价格反而可能因为引入竞争而出现下跌。过去二十多年,在大多数行业出现的就是这种情形。

  当然,超出纯粹经济的视野,考虑到环境、生态因素,可能不得不说,目前水、电、油、煤等资源类商品的价格确实不够合理,因为它们没有把环境、生态成本完全包括在内,从而导致资源的低效率利用和严重浪费。但是,试图通过国家直接提高价格的方式迫使人们节约资源,显然是不妥当的。因为这将使价格上涨的大部分收益为垄断企业占据,而无法真正地用于补偿环境、生态的损失。如果民众普遍地追求环境、生态目标,则政府可通过设立或改进资源税的方式,让资源使用者承担其全部可能的经济与社会成本。

  而强化资源税与放开市场是相辅相成的。目前的资源税税率之所以普遍较低,就是因为,这些行业大体上是国有企业垄断的,政府为照顾国有企业而人为地压低税率。因此,打破国有企业在资源性行业的垄断,也有利于政府强化资源税。当然,这些税的征收及税款的运用,必须通过民主财政程序来安排,使得这些税真正地被用于补偿环境、生态的损失。只有这样,征税导致的价格上涨,才不会被民众反感。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