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房价“跌跌”不休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30日13:12 红网-三湘都市报 |
摘编自《中国新闻周刊》/王晨波 9月和10月,这两个传统上的销售旺季,并没有给上海地产带来多少起色。对于开发商而言,上海地产的寒冬已然到来。 根据上海市统计局10月19日的数据显示,上海市房地产企业家信心指数跌至不足90 点,已与1999年的水平相当。而本轮房地产上涨恰恰是从1999年开始的。今年5月,在经历了地方和中央的轮番“出招”之后,上海房地产开始进入僵持和下挫阶段。当时,地产商普遍认为,政策“叠加效应”和“心理作用”将会在今年的9、10月份得以消解。 他们大多参照的是2004年的情形。当年4、5月间,上海市政府也出台了“期房限转”的政策,中央宏观调控也有针对房地产的系列政策,但不出4个月,上海楼市稍事调整就得以再次狂飙突进。 这次显然不同。数据显示,2005年9月上海市商品住宅新增供应366.4万平方米,比上月增加156.9%——出于对9、10月楼市供销两旺传统模式的预期,开发商在9月似乎下定决心加大放盘量。然而9月份成交排名第20的楼盘,成交量却不足30套。 9月的颓势一直蔓延至10月。上海房地产交易中心统计显示,长假之后的第一周,上海新楼市场日成交套数在400套左右徘徊,与9月份相比并没有什么大变化。 一方面是供应量成倍地加大,在售面积达到1400万平方米;另一方面却是需求的不动声色,每个月的成交量大约在100万平米左右,而每个月都还有新增的供给量,尤其是10月长假之后,每天新上市房源一两千套、供应面积15万平方米左右。 这种窘境将大量的中、小开发商带入了“财务泥沼”之中,“相当多在9月之前坚持‘捂盘’的开发商,现在面临严峻的资金缺口以及回笼资金压力。”一业内人士介绍说。 这些开发商多是在1999年之后进入上海楼市的,这些年来,他们已经将涨价看作一种常态,如此“跌跌不休”真是前所未见。 进入10月之后,年关渐至,贷款银行、建筑工程公司纷纷催账,地产企业只能“八仙过海”了。除了少部分大型优质的企业可获海外基金、信托等资金补给外,大多数房企只能剑走偏锋。据业内人士介绍,其资金管道大致如下:向一些余钱充沛的国企借款;或者内部筹款融资;或者出让直接股份,让渡部分企业“控制权”;更有甚者进行高利贷,其利息达到30%以上。据了解,在房地产兴盛时期,这种高利贷就广泛存在,但当时开发商大都能从容还贷,而在目前颓势下,能否按时还本付息就很难说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