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汕头企业盼建个信息平台为企业搭桥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30日14:21 大华网

  编者按:叫嚷了一年多的“民工荒”现象相信各位读者已有一定的认识,不管这种现象的发生是必然还是偶然的,不管这种情况是哪些因素造成的,不管它对城市会有多大影响,这些都留给专家学者们去讨论及研究。立足本地,我们想务实的探讨一下现在在汕头劳动力市场出现的一些新情况,以及该如何解决。

  每年6月到10月,为了完成欧美国家圣诞节、万圣节(鬼节)产品的订单,粤东很多

玩具工厂、制衣工厂必须彻夜加班,这已经成为常态。今年7月中旬起,记者接到几个亲戚朋友的电话,因为找不到足够的工人,请求帮找包装加工厂;特别是踏入9月,在市区四处看到有招聘手工的小招牌。

  一位熟知加工企业的朋友介绍说,加工厂一般都是依靠生产企业生存,基本上都是对生产企业的产品进行简单的加工与组装;事实上,这样的加工厂进入门槛很低,找个地方,雇上一批工人就可以经营。经营成本低的同时利润率也低,这些加工厂无非就是赚几个人工钱。本来,这些加工厂能接到更多的加工订单当然是更好,像这样四处找加工厂的情况也属少见。

  既然加工厂如此简单,为什么却出现加工厂不能满足生产企业的情况呢?记者向几个加工厂的负责人了解了一下情况,他们也有不少苦水。首先,现在来料加工的活儿很难做,一般生产企业自己有加工能力,只是因为赶货期才外判一些给别人加工,而生产企业也总是把属于“难剃头”的部分进行外判。其次,为按时完成生产期,一张单子往往要拆开给好几家加工厂,造成加工厂收到的单子过小,有时某个产品的数量只有几万个,工人刚熟手,单子已经完了,只能接新的单子,使工人今天组装产品,明天又要换成包装,工人既累速度又慢,难以有效益。而且,在接单子方面,中间有很多人要“吃饭”,有的单子就这样转了好几手,工钱价格被压得很低。鉴于这些情况,加工厂也常常无法请到工人,导致有订单也不敢接,有时被弄得很尴尬,那边催着要货,这边又出不了效益。

  据悉,我市大部分企业依然是劳动密集型的产业模式,如果我市企业生产的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附加值高的产品,这样的矛盾必然不会发生;在现时情况下,企业的发展也必须建立在现实条件下,那么,如何解决现在摆在面前的问题就显得十分迫切了,因为商机稍纵既失,必须依靠有效方法解决问题才能抓住商机。

  近两年,记者在工作中接触了不少企业,发现随着时代的发展,不少企业负责人都在上网寻商机。那么,我们是否可以在互联网上建立一个平台,让生产企业及加工企业能相互联系,充分地沟通?实际上,现在汕头几个有关玩具、服装的网站都有生产企业或加工企业寻找合作的信息,但是由于太分散、不专业所以才少有人问津;我们现在缺乏的就是一个由权威机构建立专门的平台,给这些企业提供有关的服务。建议劳动部门在这方面可以做一番尝试。

  同时,作为行业中组建的协会也应该发挥自己在行熟行的优势,在信息沟通上下点功夫,为协会中成员提供服务,既能生产社会效益也能得到经济效益。

  本报记者罗晓红通讯员李丹

  (责任编辑:林琳)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