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文化盛市”铸造城市竞争力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31日09:03 南方日报

  珠海构筑以传媒业、印刷出版业、音像业、网络文化业、娱乐演艺业、文化旅游业、文化会展业、版权贸易业等文化产产业体系

  “文化盛市”铸造城市竞争力

  文化建设大潮观⒅珠海文化产业

  核心提示

  近年,珠海提出了“文化盛市”的战略构想,力求提高每个市民的文化品位,提升一座城市的文化内涵和文化竞争力。而创办大学园区、高新技术产业区和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就是在为“文化盛市”工程奠基,为经济和社会事业的腾飞插上文化的翅膀。

  目前,珠海正集中力量建设一批展示现代化文明城市形象的公共文化设施,形成鼓励和支持市场要素进入文化领域和依法管理文化市场的投资环境;构筑以传媒业、印刷出版业、音像业、网络文化业、娱乐业、演艺业、文化旅游业、文化会展业、版权贸易业等门类齐全、具有珠海特色的文化产业体系。

  大潮走笔

  让文化成为城市发展引擎

  7年前,建筑社会学家刘云德经过珠海梅溪村,看到了一字排开的古宅和牌坊,虽然破败,却仍然美丽。于是,刘云德留了下来。

  7年后,陈芳故居和梅溪牌坊成为许多珠海游客的必到景点。你在这里会看到一个华侨富商的家族史,更能了解一段珠海的历史。

  老宅还是那个老宅,牌坊还是那座牌坊。但在刘云德和许多人的努力下,它们却从湮没在历史风尘中的古建筑,成为每年接待上百万游客的历史文化旅游景点。

  这无疑是一个文化产品推向市场取得成功的例证,更昭示出珠海发展文化产业的巨大潜力。

  珠海是一个有着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宝地。开创近代中国留学教育先河的容闳就是珠海市南屏镇人;而清华大学首任校长唐国安、民国首任总理唐绍仪均是珠海唐家湾镇人。

  珠海不仅涌现了许多近代历史名人,而且拥有中西交汇、南北荟萃、海纳百川、开放兼容的多元共存的移民城市文化,一大批文化人才长期在珠海定居,如胡松华、庞学勤、萨仁高娃、文征平、吴齐等。今天,一大批珍贵的文化资源、日趋成熟的文化消费市场、还有适合文化产业发展的社会自然环境和毗邻港澳的地缘优势,已成为珠海发展文化产业的底气。在中国文化产业刚刚起步之时,珠海人希望再次抢占先机。

  一位市领导曾表示,我们要充分发挥珠海丰富的人文历史资源优势、中西交融的地缘优势、高校集聚的资源优势,发掘好、保护好、开发好历史文物古迹和文化名人故居,着力培养具有时代特征、珠海特色、大众特性的融“开放、多元、现代、民族”为一体的城市文化,提升珠海的文化感染力、凝聚力和号召力。

  珠海各级政府站在历史的高度,为子孙后代的文化传承着眼,提出了“文化盛市”的战略构想,力求提高每个市民的文化品位,提升一座城市的文化内涵和文化竞争力。珠海近年来不遗余力地创办大学园区、高新技术产业区和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就是在为“文化盛市”工程奠基,为经济和社会事业的腾飞插上文化的翅膀。

  文化是资本,是资源,是生产力,是竞争力。一位专家审视一番珠海后,作出了一个结论:珠海市正着手进一步推动经济与文化的融合,做“文化经济”大文章。

  言而无文,行之不远。这是古人对文章的看法,现在用它来说明文化与城市发展的关系也很恰当。一个品位高雅、文化发达的城市,具有强大的竞争力和发展后劲,这也是珠海的未来。

  文化视野

  “读懂”这座古老而年轻的城市

  本月中旬在珠海举行的南方文化产业论坛的“锣声”已渐渐隐去,但是,精英汇聚、高端论剑仍然余音绕梁,在论坛上签约的30个项目全部落户珠海,令不少人对承办此次论坛的珠海市刮目相看,禁不住要去重新“读懂”这座城市。

  其实,在新一轮发展大潮中,珠海依托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两年前便响亮地提出“文化盛市”的发展战略,推出了一系列有利于文化创新和发展的市场机制。

  “文化盛市”构筑广阔平台

  大学园区是珠海“文化盛市”的亮点和重点,预计到2010年,大学园区全日制在校大学生要超过10万人……

  沿京珠高速进入珠海,人们惊异于路两旁突然冒起的现代化厂房和独具风格的高校建筑群。“仿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几年间,这里崛起了国家级软件基地、广东省集成电路基地……近4年来先后引进了中山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著名高校设立校区(分校)、产学研基地和教育科学园,全日制在校生现已达到5万人,成为全省拥有大学、在校大学生第二位的城市。

  按照规划,从2004年到2010年,市政府每年拨出5000万元专款并每年递增1000万元,用于全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建设一批现代化标志性文化设施;到2010年全市镇、村、街道、居委会、社区的文化设施覆盖率、设施面积人均拥有量和设备档次达到先进城市水平。计划到2010年全市20个文化站达到省特级文化站标准,每年拨出180万元作为全市广场文化活动专项活动经费。

  大学园区是珠海“文化盛市”的亮点和重点。预计到2010年,大学园区全日制在校大学生要超过10万人,并将建成我省重要的高等教育和产学研基地,成为全国引进大学创办大学的范例和我国高等教育对外合作与交流的窗口,从而成为珠海乃至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富有特色的新亮点。

  创新体制激活文化市场

  珠海市粤剧团及女子中乐团破天荒地向社会公开招考团长,建立经营管理新体制及分配新机制,两团先后赴港澳等地演出117场……

  人口仅130多万,硬件远不如广深等市的珠海,竟吸引了俄罗斯、英国、奥地利等地的一大批艺术团体频频登台献艺,令市民大饱眼福。近一年来,维也纳皇家爱乐乐团、俄罗斯国家芭蕾舞剧院、白俄罗斯芭蕾舞大剧院已先后在珠海演出。

  这得益于该市改革文化体制的创新之举。该市近年推出《扶持高雅艺术演出办法》、《关于以市文化事业建设费扶持高雅艺术演出的门票发放办法》等举措,激活了文化经纪中介机构及演出市场,一批国内外高雅艺术团体及著名艺术表演家相继登台珠海。

  2004年5月中旬,珠海组织“公益文化项目推介”活动,向社会公开推介近70个文化设施和公益文化活动项目,为文化产业探索“政府扶持、市场运作”模式迈出实质性的第一步;珠海度假村独家赞助50万元,承办建国55周年暨建市25周年大型文艺晚会,开大型公益活动由企业掏腰包独家承办的先河。

  珠海市粤剧团及女子中乐团在当地破天荒地向社会公开招考团长,建立了团长领导下艺术总监、市场经理分管的管理经营新体制及分配新机制,两团先后赴港澳等地演出117场,既旺丁又旺财。香洲区拱北街道办创办的拱北爱乐合唱团,在第六届中国合唱节中拿了金奖,令艺术界大感吃惊。

  两大品牌晚会“春晚”和“新年音乐晚会”也抛出绣球,向全市文化艺术团体招亲;珠海润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计划投资1.2亿元,打造东方神韵艺术博物馆;珠海添艺影视文化传播公司计划投资上百万,承办2005年岭南舞蹈大赛……今年以来,珠海在探索文化市场化方面频频出招,无疑是在为文化真正成为产业做基础性和前瞻性工作。

  文化旅游造就“北斗七星”

  梅溪牌坊已成为“珠海十景”之一,不仅向人们展示爱国华侨陈芳的传奇一生,更成为珠海历史文化旅游的一张名片……

  从南屏镇北山村杨氏大宗祠门前往里走,穿过一座小桥,前面是一条狭窄的小巷,两边挤挤挨挨全是明清时期的老房子。从今年开始,这些原本寂静的老房子变得越来越热闹,因为这里有了珠海第一个画家村——“北山画家村”。

  画家村的主人张鮀生是珠海市美协油画艺委会秘书长。今年春天他在北山村租下了近5000平方米的两处祠堂作为会所,成为珠海书画家们常年创作交流的基地。据称,目前已经有五六名珠海油画家在这里建立了自己的工作室;还有五六十位画家四处打听北山村的房子,想在北山村扎根。

  “画家村一定会吸引更多艺术人才。”张鮀生说:“我的设想是先形成品牌,逐步建立集策划、展览、销售于一体的美术品产业基地。”

  在很多人印象里,珠海年轻、摩登,是花园般的现代化海滨城市。其实钟灵毓秀的珠海不仅自然风光美丽,更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

  在近代百年的历史上,珠海名人辈出,辉耀神州。中国第一个留美学生、第一所出国留学生预备学校的创办者容闳,中华民国第一任内阁总理唐绍仪,中共早期领导人、工人运动领袖苏兆征,华南地区第一位马克思主义传播者杨匏安,中国驻夏威夷第一任商董、领事陈芳,清华大学第一任校长唐国安,中国近代著名买办、实业家唐廷枢、徐润、蔡昌,著名诗人、文学家苏曼殊,中国第一个世界冠军容国团,著名人民版画家古元……都出自珠海。

  虽然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可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它们却被人遗忘了。如今,“文化盛市”使它们重新焕发出生命力。

  在刚刚过去的国庆黄金周,珠海梅溪牌坊景区再次迎来如云游客。漂亮的石牌坊、中西合璧的建筑,还有十余尊栩栩如生的珠海历史名人蜡像,向外地游客展示了一个家族和一个城市的历史,很多游客惊叹:“珠海还有这样的地方!”

  虽然早在1989年就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但梅溪牌坊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破败凋敝的,甚至一度与制鞋厂为伴。直到2000年,建筑社会学家刘云德在政府的支持下,对梅溪牌坊在保护的基础上进行旅游开发。

  今天,梅溪牌坊已经成为“珠海十景”之一,不仅向人们展示了爱国华侨陈芳的传奇一生,更成为珠海历史文化旅游的一张名片。

  目前,珠海已逐步形成历史人文特色的旅游线,包括唐家湾历史文化旅游区、珠海城区历史文化旅游区、南湾历史文化旅游区、珠海海洋温泉文化旅游区、斗门历史文化旅游区、海岛文化旅游区、金湾文化旅游区等,构成“北斗七星”的文化旅游布局。

  “北斗七星”,从这样一个诗意的称呼中,我们不难看出它被寄予了怎样的期望。人们有理由相信,它们将在珠海这片深厚的土地上熠熠生辉,如同遥远的天空中闪烁的群星。

  高端访谈

  珠海市委副书记王广泉:

  把文化产业打造成珠海支柱产业之一

  记者(以下简称记):“文化盛市”近期和中期目标主要有哪些?

  王广泉(以下简称王):根据《珠海市建设文化盛市规划纲要(2003-2010年)》实施意见,珠海将集中力量建成一批展示现代化文明城市形象的公共文化设施,形成鼓励和支持市场要素进入文化领域和依法管理文化市场的投资环境;构筑以传媒业、印刷出版业、音像业、网络文化业、娱乐业、演艺业、文化旅游业、文化会展业、版权贸易业等门类齐全、具有珠海特色的文化产业体系,文化产业在第三产业中的比重有大幅度提高,成为珠海新的经济增长点。

  中期目标,也就是从2008年至2010年,珠海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形成,城市公共文化设施功能得到充分发挥,建成若干个文化产业区、文化特色区和文化旅游区,形成集约化、规模化和连锁式的产业经营,并重点发展外向型文化产品,开拓海内外市场,提高国内国际竞争力。文化产业在珠海GDP中占有相当比重,成为珠海重要支柱产业之一。

  记:珠海发展文化产业有什么优势?

  王:一是人文优势,这是发展和投资文化产业的前提;二是环境优势,珠海环境优美,发展文化产业离不开环境优势;三是土地优势,珠海土地资源丰富,是发展和投资文化产业的重要保证;四是地缘优势,珠海毗邻港澳,更容易吸收外国优秀文化成果。此外,珠海有鼓励文化产业发展的税收等配套优惠政策。

  记:珠海的文化产业有什么规划?

  王:珠海未来几年的文化产业蓝图是“六大产业,两个产业园,三个产业基地”。

  六大文化产业是:传媒业、印刷复制业、文化艺术服务业、文化休闲服务业、广告与会展业、动漫产业;两个文化产业园,一个是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出版社投资39亿元在唐家湾兴建的“南方文化产业园”,另一个产业园计划落户金湾,在2平方公里的园区中重点发展印刷及相关文化产品制造业;珠海还要成立美术品创作交易基地、动漫游戏基地和文化设备制造基地这3个基地。

  记:政府有什么措施和政策引导文化产业?

  王:市政府正鼓励和引导民营资本进入文化产业,将在群艺馆、拱北影剧院、数字电视、私人博物馆等项目上大力引入民营资本,逐步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以提高全市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今年上半年,珠海完成了《珠海市“十一五”文化产业规划》(草案),目前正在加紧制订和完善《珠海市文化体制改革配套政策》、《珠海市促进文化产业发展若干规定》等法规和扶持政策。

  记者手记

  壮大文化产业仍然任重道远

  站在珠海市淇澳岛的沙滩上,珠海博物馆研究员肖一亭曾自豪地告诉记者:“你在这里无意中踢到沙滩上的一块石子,可能就是个千年文物。”作为南海史前沙丘遗址研究专家,肖一亭认为,至少在3000年前,珠海的先民就有了先进的航海技术、较大规模的渔业生产和玉石作坊,从西汉起,珠海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咽喉。千年珠海是一个藏在深闺的中华民族海洋文明和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

  珠海的“文化宝藏”蕴含着无限商机。以清朝第一代驻夏威夷领事陈芳的故居开辟的梅溪牌坊,每年吸引游客过百万人次,成为珠海旅游的一张名片。

  珠海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也有不少名胜古迹,但真正形成品牌的不多,梅溪牌坊算是开发和保护并推向市场比较成功的。目前,全市有200多处文化古迹和遗址,除其中的26处为珠海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外,另有6处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文化能够改善城市投资环境。一个文化发达的城市,其公务员素质高,政府办事效率高,社会治安良好,人民安居乐业。这样的城市无疑对国内外客商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在中央电视台举办的2004年度中国魅力城市展示活动中,珠海市跻身于十大“中国魅力城市”之列。这一方面是珠海一直不遗余力改善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对市容市貌全力维护的结果,另一方面也是对珠海近年来致力于发展文化产业的褒奖。近年来,珠海的音乐剧《四毛英雄传》、歌曲《读书的女人最美》荣获中国人口文化奖和广东省“五个一工程奖”;歌曲《快乐的校园》荣获团中央“五个一工程奖”;电视剧《兼并》、珠海出版社出版的《百年中国女性形象》荣获广东省“五个一工程奖”……文化事业日益繁荣,文化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为珠海投资环境的改善起到了重要作用。

  2004年《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对50个城市分项竞争力排名点评。在“文化氛围指数”排名前10个城市中,珠海位列第七。但珠海的文化产业所占GDP的比重还不高,2004年,全市文化产业约占GDP的3.7%。对珠海来说,繁荣文化事业,发展壮大文化产业,任重道远。

  总策划:杨兴锋

  统 筹:陈志红 陈 志

  撰 文:本报记者 刘可英

  通讯员 沈 莉

  摄 影:文 波

  图:

  省委常委、宣传部长朱小丹不久前参观珠海北山画家村。

  音乐大师讲解《黄河大合唱》,引来众多珠海市民。

  不久前在珠海举行的“南方文化产业论坛”精英云集。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