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德国记者在华安“寻找幸福”(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31日13:23 海峡网-厦门晚报

  漳州73岁的农民摄影师李天炳成为主人公,他60年为偏远乡村群众照相的故事让老外惊叹

  

德国记者在华安“寻找幸福”(图)

  李天炳在接受编导阿内特采访。

  本报讯(文/图 杨跃平 邹瑞城)漳州华安山村的农民摄影师李天炳,成了德国记者的专题采访对象。日前,德国电视一台摄制组一行5人,专程来华拍摄《寻找幸福》,李天炳是其中的一个主人公。

  专题片的拍摄是在我国驻德国使馆推荐下展开的,并获得文化部、外交部的批准,将在广东、福建、江西等省进行。该片摄制完成后,将于今年圣诞节期间在德国播出,并通过卫星转播,在欧洲宣传。

  10月16日至26日,《寻找幸福》在华安县开拍。李天炳在农家照相,到乡下看戏,进城娱乐,上土楼找朋友,带老朋友乘火车到上海观光,都成了德国记者的追踪目标。

  今年73岁的李天炳,家住华安县马坑乡福田村。从13岁起的60年来,他跋山涉水、走村串户为乡亲们拍照服务,在山区路上步行达22万多公里,相当于绕地球赤道行走5圈半。他因陋就简,利用原始设备,一直采用自然光拍照、冲洗、晒放照片,时间之久,经历之传奇,世上罕见。1997年,他被上海基尼斯总部授予“世界上用自然光拍摄、冲洗底片、晒放照片时间最长的人”,被收入《大世界基尼斯纪录大全》、《世界名人录》等辞书中。

  中国、日本、英国、意大利等国内外100多家新闻媒体都专访过他,并进行了大版面的报道,他因此成为闻名中外摄影界的一位传奇人物。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著名摄影家张宇特为他题词“摄坛奇艺世海传。”

  如今,老人的大儿子李金城已成为至今华安县惟一的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美国洛城摄影协会博学会士,是位很有名气的青年摄影家,作品在国内外大赛中多次获奖。他还用摄影家独特的艺术眼光和探险精神,发现了著名的贡鸭山生态旅游区。

  从2002年7月起,李天炳父子分别在江西瑞金、北京大山子艺术区、上海美术馆等地举办“父子”及个人专题摄影作品展。李天炳因此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位到北京举办个人摄影展的山村农民摄影师。

  此次,德国记者先后三次到李天炳家采点拍摄。为了让老外目睹自己的技艺,李天炳老人带着老外来到他的老朋友李炳炎家,当场用自然光为李炳炎夫妇拍照、冲洗、晒放照片。老人的自然光拍摄法,老人均匀地布满皱纹的额头、又粗又长的眉毛、黝黑的脸颊和滑稽的神态,都让老外感兴趣。老人那架用了60年的老相机,则让德国记者感到不可思议。那是老人13岁那年,用一头牛换来的一架英国产老式外拍座机。

  听了老人60年如一日为偏远乡村群众照相的传奇故事,德国著名导演阿内特·迪特特竖起大拇指啧啧称赞:“老人真了不起!”

  相关新闻

  李天炳说句话得用3个翻译

  

  摄制组一行有3个德国人,两个波兰人。德国人讲德语,波兰人既讲波兰语、德语,也讲英语。因此,他们带来了德语和英语翻译。

  不过,即便这样,要弄清楚李天炳老人说了什么话,还是有困难,因为老人说的是自成特色的闽南话,我们姑且称之为“天炳语”。

  这样一来,便有了6种语言:“天炳语”、闽南语、普通话和英语、德语、波兰语。

  李天炳小时候没上几天学,在大山里跑了一辈子的山路,斗大的字没识几个。因老伴是漳平人,他讲的话一半是漳平客家话,一半是华安闽南话,有时掺杂普通话,一般人听不懂。必须由本地人先把“天炳话”翻译成闽南话。因此,李天炳每说一句话至少要用3个以上翻译,才能让老外听明白。(来源:厦门晚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