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以人为本,促进历史文化名城可持续发展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31日18:38 人民网

  如何坚持以人为本,做好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和传承,促进其可持续发展?笔者认为,大致可从名城发展定位、正确处理现代化建设和历史文化保护的关系以及提高市民综合素质三个方面去考虑。

  一、名城发展定位,应将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城市生态设计策略有机结合起来

  名城发展定位,应根据各自的特色,将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城市生态设计策略有机地结合起来。

  肇庆城区拥有得天独厚的风景资源和良好的自然生态基础,有着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属典型的背山面水的城市品貌。城区周围有群山环抱,南面有西江绕城而过,中间环抱七星岩景区,倚山临江环湖,与城区外围的山林绿化圈,构成“一江两湖三峡四塔”的城市空间格局,形成自然造化,巧筑营构的山水城市天然格局,奠定了创建生态型山水城市的基础。

  肇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丰富多采,与前人作出的种种努力息息相关,市委市政府以肇庆历史文化和现实状况为依据,将城市发展定位于花园式、生态型、现代化城市,是切合肇庆实际,适应时代潮流和社会发展的。其中从肇庆市作为风景旅游城市的基本特性出发,实现城市景观风格、园林绿化布局、城市交通结构、市政基础设施等总体布局协调发展的城市格局;追求生态环境优良、经济持续增长、社会文明进步,保持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建设良性生态平衡的花园式风景旅游城市和最适宜人居的生态型山水城市,更体现了以人为本,促进历史文化名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二、必须正确处理现代化建设和历史文化保护的关系

  一个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状况是城市文明的重要标志,特别是在历史文化名城,文物古迹是它们的生命。在城市建设和发展中,必须正确处理现代化建设和历史文化保护的关系。如何正确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笔者认为,必须将发展与保护有机地结合起来,使现代化建设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相得益彰。文物古迹的破坏是不可再生的。以肇庆包公祠为例。包公祠修建历史悠久,但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毁。尽管我们现已在大菜园村重新修建了包公祠,但毕竟已经不是原物,它的价值,它在肇庆人民心目中的地位,远不能同原物(原城西包公祠)相比。文物古迹是历史文化名城的生命,“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当然,重视保护并不是否定开发与利用。我们应该在重视文物古迹安全的前提下进行开发与利用,在开发利用中继续加以保护。

  三、提高市民综合素质

  人,是历史文化名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有什么样的人,就有什么样的城市。但遗憾的是,许多人对自己生于斯,长与斯的名城历史和现状了解不多,知之甚少,对有关文物保护的法律法规更是一无所知,导致了文物被毁等种种令人遗憾的现象。此外,由于城市居民的文化素质、富裕程度、创造能力、家庭构成等方面不同,居民文化水平和综合素质参差不齐,导致一些社会丑恶现象,犯罪行为屡有发生。居民自身也存在有悖社会文明的行为。如不遵守交通规则、随地吐谈、在公共场所抢占位子、乱涂乱画、抢道行驶、随地便溺,随扔废物、损害公共财产,沿街商店随意侵占人行道等等。这些现象,有待于社会、政府通过法律的、政治的、行政的手段,实施惩治与教育培养相结合的管理。要使历史文化名城可持续发展,人们在城市应有约束、自治、自控的能力,城市建设应和城市的管理、整治相结合,历史文化名城更应有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和法规,维护良好的城市景观与环境。(作者单位:端州区史志办)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