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文化周末”风生水起怕“疲劳”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01日09:53 南方日报

  本报记者 李格英

  “文化周末”掀起魅力风暴,高雅艺术倾倒东莞市民。今年4月15日晚,由市委宣传部、莞城区委等主办,每周一场的“文化周末”晚会,以一场交响乐演出拉开序幕。快乐的时光易逝,精彩却永远留在每个人的心中。“文化周末”至今已经举办28场,不仅场场引起市民热捧,还为东莞这座城市初步树起了一个高雅艺术的新品牌,更为在农村走向都市的转型

期里,如何提高市民的文化素质,摸出了一条路子。

  继“音乐舞蹈季”与“国际戏剧季”成功举办后,不久前,“文化周末”开始转入了“中外民族舞季”,以少数民族之名演绎壮族、瑶族、藏族等民族舞蹈。

  虽然节目精彩纷呈、吸引了大量的市民,但也有热心市民表达了各种各样的担心。那就是“文化周末”这样大规模、不间歇的形式,是否会使市民产生“审美疲劳”?而每场数万元的“公益”演出费用,主办方又将如何“坚持到底”?以高雅为名的“文化周末”在举办了多期后,“高雅”的品质是否还有保证?

  大投入提升硬件质量

  记者昨天从主办方了解到,目前,“文化周末”不管在演出资源、舞台硬件还是观众素质等方面,都比几个月前有了很大的提高。

  据介绍,随着一个个“季节”的到来,“文化周末”在各方面都相应地作了许多调整。为了达到更好的表演效果,莞城区在灯光与音响方面狠下资本,投入了近30万元装置设备;除了每周花数万元请表演团外,还在舞台上按不同表演形式置换主背景与侧背景,设置舞台、灯光造型等。

  此外,他们还广泛征求市民意见。有许多观众认为主持人说的话太多,特别在一些常识方面反复说明,造成自己欣赏高雅音乐的耐性被扰乱。对此,主办方认为这是观众对“文化周末”的定位不了解所致。在活动过程中,“文化周末”摆脱纯粹的说教模式,通过运用现场表演、多媒体手段、示范等多种方式进行,将对高雅艺术的欣赏与学习交互式进行,让市民边学边赏,边赏边学,这正是“文化周末”与其它文艺活动的不同之处。

  以多样化的艺术形式避免出现“审美疲劳”

  屈指一算,“文化周末”演出已历时7个月。据莞城区负责人介绍,“文化周末”每场订票人数均在1600人以上,特别是第11期“拉丁舞之旅”,索取门票者超过2000人。而文化广场报告厅只有800个座位,为此主办方采取多种形式尽力满足观众观看演出的要求,比如在演出场地加位,在报告厅外加位,电视台转播实况等。虽然大部分场次都赢得市民的广泛关注,如交响乐、现代舞等表演均收到惊人的效果,但也有部分档期出现座位空缺现象,甚少只有五六百人的惨况,比如歌剧表演等。据透露,在那次话剧团未出演时,主办方已料到了可能会出现冷场,但主办方为了培育这样的观众群,仍继续坚持下去。

  有部分市民认为,目前演出有时候会出现观众减少现象,是“审美疲劳”造成的。“文化周末”具体的操作者、莞城区宣传办张主任这样解释,“文化周末”从举办以来,观众爆满的场次有很多,但是各种艺术样式有不同的观众群,有些场次观众较少是正常的。但是为避免观众出现“审美疲劳”,主办方还是改进了单调的讲解与演出的方式,灵活地结合了更多的娱乐活动与杂技表演等,甚至在文化广场报告厅门口处放置美酒给观众试饮或试穿服装走台。

  而最困扰主办方的问题是,莞城区文化广场报告厅的座位有800个,最火爆的时候,索票将近2000张。但即使在售票高峰期也同样会出现空位的状况,主要原因多为持票者拿到票却不到场观看。“想看的人拿不到票,有票的人却不来,个别演出甚至出现上半段退场的情况。”这位负责人失望地说。如何才能让想看的人来看,使票的使用率达到100%呢?主办方想到了一个办法,那就是以35元/张的优惠价格销售门票。据悉,部分精品剧场会适当提高票价,门票预售截止日期为每周六上午12时。

  “赢利不是我们的目的,35元一张票,卖出800张也远远达不到我们请一个灯光音响制作组的费用,我们只是希望能够通过售票的形式,使票能到达‘来’看的人手里而不仅仅是‘想’看的人的手里,用钱买来的票相信观众会比较珍惜。”负责人解释说。

  “东莞人欣赏高雅艺术的水平有很大提高”

  不过,“文化周末”在举办初期也出现不少问题。因场内要求不严,表演期间陆续有人进出场;有的观众在演出期间不关闭手机铃声;带孩子的父母也没有管好孩子,让孩子嘻哈笑骂满场跑,特别是有的还抱着两三岁的小孩,哭起来吵得全场不得安宁。还有的观众把这当成看电影,带了许多零食入场,有的甚至聊天。因此,有人悲观地说:高雅音乐进不了东莞。

  为此,主办方与观众之间开过一次研讨会,收集了众多意见作了一系列的改进。如今,迟到者必须在开场5分钟之后才可进去,开场前作提示要求手机处于无声状态,零食、饮料等不准带入内,孩子身高1米以下不准入场等,维护了其他观众的欣赏权益。第24期的现代舞专场晚会,邀请了广东现代舞团艺术总监、国家一级编导曹诚渊作为嘉宾,演出结束后他感叹地说:“8年前我到东莞,那时候东莞人民对音乐的理解很浅,对高雅音乐表现不尊重,表演的时候台下都是闹哄哄的。8年后的今天我再来东莞,感觉东莞人民的音乐欣赏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在“文化周末”风生水起的时候,代表东莞高雅艺术演出最高规格的玉兰大剧院也将在今年12月31日开业。有市民提出,“文化周末”是否会移址玉兰大剧院?主办方表示不会,主要是因为莞城有自己的一套不错的音响设备以及文化氛围,如果说“文化周末”与玉兰大剧院之间有相关联的地方,那则是“文化周末”提高了市民的音乐欣赏素质,为玉兰大剧院奠定了观众基础。

  “文化周末”的高雅性没变质

  每期都坚持到“文化周末”现场观看节目的戴先生说,“文化周末”每期都很精彩,台上与台下都有互动,但部分节目令人遗憾。他认为,瑶族风情那场演出,有许多活动安排与以前的表演相差甚大,其中出现了烧香招灵的场面,戴先生认为此举与高雅有所背离。而作为“文化周末”忠实支持者的何老师谈到这个问题时说:“上一场的新疆舞表演感觉档次低,许多演员的动作都不规范,不够专业。”他认为现在“文化周末”加入了太多与艺术无关的东西,比如主持人介绍烤羊肉等,给人感觉很杂。“希望主持人能够从艺术的角度引导观众。”

  据了解,现在“文化周末”正上演“中外民族季”,目前已经表演了壮族、瑶族、藏族、新疆等民族舞蹈,主持人分别对以上的少数民族作了许多民俗民风的介绍。而其中在瑶族表演那期,因杂技大师脚踩烧红的铁犁前,烧香召灵护佑而遭致戴先生的质疑。对此,有关负责人表示,此举是在保持“文化周末”的高雅性的同时,让观众获得更多的原始民俗民风感受。在节目上演之前,主办方都会进行筛选,大体上在不违背高雅艺术的层面上,希望能给观众更多的新鲜感。

  那么,“文化周末”的高雅性是否变质了?已观看多期的一位音乐教师说:“‘文化周末’的高雅性是不容置疑的,正因为此,我每次来都要带上女儿,我想给她一个很好的音乐欣赏环境,培养她的乐感。”有这种想法的市民不在少数。据悉,来观看“文化周末”的人群中,“单身贵族”只是少数,教师、学生、干部比较多,此外绝大多数是全家出动,家长为了培养孩子的音乐赏析能力,即使忙都会抽空陪孩子一起到“文化周末”来。

  “文化周末”衍生“七个一”文化产业

  面对平均每场逾10万元的“公益”演出费用,主办方将如何“坚持到底”?“光靠卖票是支付不了演员出场费的。为了能够获取表演经费,目前莞城区正在计划做‘七个一’文化产业工程,包括一台晚会、一份报纸、一份杂志、一个讲坛、一个俱乐部、一个合唱团、一百台大篷车。”据悉,莞城区还为此成立了“莞城文化周末工程办公室”。据介绍,一台晚会即是“文化周末”高雅艺术的表演;一个俱乐部则类似艺术沙龙,量贩式卡拉OK等消费性娱乐活动;一个讲坛将会围绕某一专题请学者、艺术家、歌唱家等前来演讲;一个大合唱,即是由莞城各小学中选拔出来组合成一个合唱团,为以后的文艺活动出演;一百台大篷车即类似邮政读书报亭,除了出售与“文化周末”相关的一些读本外,还将出售电子杂志读本等。这“七个一”的经营内容都将以“文化周末”为主题,又将为“文化周末”筹集演出、舞台搭设等资金。

  目前,莞城区已经将“文化周末”的标志作为一个商标申请注册,而俱乐部也已动工建设。据介绍,“七个一”系列文化产业方案是为“文化周末”这一大型的文化工程服务的,在扩大“文化周末”这一品牌知名度的同时也为莞城走文化产业路线打下基础,以文化带动经济的发展。

  图:

  “文化周末”是提升东莞城市文化内涵的重要文化工程,取得了良好的效应,也得到了市民的普遍认可和赞赏。 何建文 摄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