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我与日报结缘]看到日报犹如回到家乡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01日10:42 大华网

  从打起行囊辞别母亲的那天起,我已经离开家乡50多年了。但,“无论你走多远,我的心总是和你连在一起,黄昏时无论树影多长,总是和树根连在一起。”这是印度诗人泰戈尔的名句,用来表达我对家乡的感情应该是再确切不过的了。而时时慰藉着我对家乡这种感情的是我专门去邮局订阅的《汕头日报》,每次看到日报,我就仿佛回到了魂牵梦萦的家乡,熟悉而亲切。

  我是广东潮南峡山镇人,1936年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之家,从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在家乡读完初中之后,到上海读完高中、大学。因为从小酷爱文学,读高中时我便在上海的报刊上发表散文和诗歌,大学毕业后曾在一中学当过几年教师,后便专门写作,先后在国内各报刊和美国、法国、泰国等中文报刊发表200多万字的作品。美国国会图书馆、日本国会图书馆、英国大英图书馆、法国国家图书馆、俄罗斯国家图书馆都有我的作品,台湾大学、台湾师范大学、台北图书馆、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也都有我的作品,《中外名人风采录》签名本还由中国现代文学馆征集收藏,其手稿则由中国文化名人手稿馆收藏。离开家乡多年,思乡之梦就做了多年。记不清多少次我是饱含泪水读着《汕头日报》的。在上海看书、读书我都是用潮州话读、用潮州话思维。如果你到我家,你会发现满堂生辉的都是名人墨宝。这些名人墨宝有一个特点,就是都有一个“潮”字。赵朴初先生写的“同根花叶,四海潮音”,启功先生写的“八方连汉胄,四海听潮音”,刘海粟先生90岁时写的“潮音”二字,钱君匋先生写的“工夫茶香,潮汕水甜”,还有胡问遂先生写的“工夫茶香”、谢海燕先生写的“休嗟城邑住天荒,已得仙枝耀故乡;从此方舆载人物,海滨邹鲁是潮阳”(陈尧佐诗),等等,都突出一个“心系潮汕”的潮人精神。要问我为什么对日报有如此深厚的感情,除了因为它是家乡的报纸外,还因为它时常反映了潮汕人奋斗的历程,体现了这种在海外创业胼手胝足、勤勤恳恳,一旦有成都不忘家乡,即使旅居在外客死他乡,坟头也是遥望着家乡的潮人精神。这种精神一直激励着我、教育着我、鞭策着我,也由此萌发了我把潮汕名人的事迹写下来,发扬潮汕文化和潮人精神的念头。

  我开始写潮汕名人是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第一篇专门写介绍潮人专访的文章就发表在《汕头日报》上。这么多年来陆续出版了《潮汕名人采访录》、《潮州会馆史话》、《中外名人风采录》等专著,其中所收集的文章很大一部分都在《汕头日报》发表过,尤其是日报以前的“潮汕乡讯”和现在的“潮风”版,更是我笔耕不辍的见证。讲述人:周昭京职业:作家居住地:上海(整理撰写:本报记者陈静莹

  (责任编辑:林伟练、黄幼华)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