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环保 > 正文

环境问题的根源在于世界观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01日10:42 中国环境报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社会实现了快速发展,但与此同时,生态环境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面对日益严峻的生态环境形势,人民群众反映强烈。如何保持经济、社会、环境的和谐发展,实际上已成为各级党委、政府面前的一个回避不了、绕不过去、亟待解决的课题。产生环境问题的原因多种多样,但究其根源还是在于各级领导干部的世界观。

  世界观决定宗旨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宗旨观。世界观是一个人对于世
界的根本看法,总是和理想、信念联系在一起的。共产党人的世界观说到底,就是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立场、观点、方式方法来认识与对待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生态环境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依法保障人民群众的环境权益,是我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观的重要体现。生态环境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息息相关,影响甚大。关心、保护生态环境就是关心爱护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特别是在当前环境污染严重、环境纠纷增多的情势下,如果处置不当,一些环境问题很容易演变为影响社会长治久安的重大政治问题。因此,在发展经济与保护生态环境之间,能否处理得当、掌握好分寸,把好事真正办好,实现双赢,直接影响到人民群众的人心向背,关系到共产党的执政基础。马克思主义认为,事物发展具有客观规律。人们在改造自然的实践活动中,既要遵循自然规律,也要遵循社会发展规律。违背自然规律,就会遭到自然界的报复和惩罚;违背社会发展规律,就不能实现人的活动所应有的价值,最终会使人的活动归于失败。自然环境是社会存在和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主要因素,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在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如果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就会给社会,给人民利益带来极大危害。浙江省化工、印染、造纸、制革等高消耗性制造业带来的大量废水排放,让原本的江南水乡也成为水质性缺水的水资源匮乏省份。据统计,2004年全省每产生1亿元的GDP,排放的废水就达25万吨;全省全年GDP总量11200亿元,就产生了28亿吨废水!如果任其发展,经济虽然搞上去了,人们口袋里的钱是多了,可是喝的是肮脏的水,呼吸的是臭毒的空气,生活在垃圾包围之中,这样的“发展”必然遭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反对和唾弃。我们只有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坚持用共产党人的宗旨观认识、处理环境与经济问题,才能把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落到实处。

  世界观决定发展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发展观。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就会有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能否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立场、观点、方式方法来指导发展,保持经济、社会、环境的和谐发展,是坚持科学发展观与形而上学发展观的分水岭。当前,在对待生态环境问题上,要正确处理好眼前与长远、局部与整体、传统发展观念与科学发展理念三对关系。保护好生态环境,既是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与

和谐社会的基础,也是为当代发展保驾护航、为子孙后代从长远计,更是为中华民族和平崛起,实现可持续发展,立足世界强国之列的整体利益之需。因此,我们所有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与决策,都应该把保护生态环境列入其中,摆上议事日程,作为重中之重加以考虑与谋划。不认识到这一点,我们的发展道路就会陷入片面性的泥沼,使经济发展出现欲速则不达的尴尬局面。在发展的同时保护好生态环境,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避免经济畸形发展的一剂良药。科学的发展必须是经济社会环境的全面发展,这是一项系统工程。因此,在取得了近30年改革开放成果的今天,当我们处理眼前发展和长远发展、局部发展和整体发展的时候,要更加着眼于长远和全局,更加注重全面发展和科学发展。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树立新的发展理念。当前,首要的是从建立资源
节约型社会
的角度,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节约使用人类可使用的资源。当然,树立新的发展理念需要一个过程。从传统的“以物为本”的发展观向科学的“以人为本”的发展观转变,从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的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从片面地强调经济发展向全面地构建和谐社会的转变都不可能在一夜之间完成,它会体现出客观、同步的过程性。我们只有用马克思主义永恒发展、普遍联系的观点来对待发展,才能真正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才能真正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新路。

  世界观决定政绩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政绩观。世界观决定一个人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政绩观直接反映领导干部的从政价值取向,是领导干部创造政绩的思想基础。有什么样的政绩观,就有什么样的工作追求和施政行为,就有什么样的政绩和多大的政绩。政绩观直接影响到科学发展观的落实,直接影响到一个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问题作为当前社会公共利益的重要组成内容,是各方十分关注的领导干部政绩的组成内容。对经济运行中的环境管理是否“占位”,对民众生态环境文明教育是否“到位”,对社会生态文化建设是否“全位”,很能证明一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也是人民群众检验执政党政绩的试金石。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必须着力解决好三个问题:一是在指导思想上,是坚持立党为公,还是搞立党为私?二是在发展方式上,是坚持科学发展,还是搞违反规律性的发展?三是在制度上,是实现在法治基础上的发展,还是扭曲地搞人治基础上的发展?这三个问题解决好了,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就可以说没有大的问题了。

  综上所述,生态环境问题归根到底是个世界观的问题,并进而直接影响执政者的宗旨观、发展观和政绩观。只有把这“四观”解决好,才能真正完成党中央提出的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历史任务。

  (作者系浙江省环境保护局局长)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