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关埠老教师林立模退休15年来为乡村教育发挥余热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01日11:12 大华网

  昨天上午,潮阳区关埠镇港底居委会热热闹闹,只见一位年逾古稀的长者,颤巍巍地把60个慰问春节五保户与困难户的红包递给居委会的主任,这个人就是关埠镇港底村妇孺皆知的现代“活雷锋”———林立模,就像他的名字一样,老人为后代立下了“不为名利、乐于奉献”的精神楷模。

  “一个人做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然而,已退休15年的高级教师林

立模,几十年如一日,尽自己最大努力为社会做贡献,实现了自己的誓言。他做的事情似乎微不足道,但他所做的事情的意义远远超出了这个界限。

  林立模是潮阳区棉城镇人,20多岁就当上了一名人民教师,先后在关埠镇任教46年。其中在关埠镇港底小学一呆就是29个年头,任教导主任、高级教师、兼职关埠成人文化技术学校讲师。1991年退休后他还继续被港底小学留用,义务办起了青少年补习班和村民扫盲班,1997年因为年事已高、体弱多病,离开港底村到汕头儿子家居住,但他说,“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仍然要坚持每月两次到港底村扫盲、扶贫。”

  虽然疾病缠身,老人仍孜孜不倦为乡村勤播知识种子

  耄耋之年上门义教育才

  站在讲台上的林老师声如洪钟、出口成章,讲课形式活泼、诗词名句信手拈来,让港底村的学生和乡民们听得如痴如醉,谁也看不出这是个患有脑动脉硬化、脑萎缩、骨质增生等疾病缠身的77岁老人。

  林老师不为功名,虽然他曾做过主任、代理校长一职,但他更乐意别人叫他林老师。在任教期间,林老师全身心地扑在农村教育上,使得港底村的教育步入一个新的台阶。正如港底小学现任的黄校长说的,在林老师的言传身教影响下,港底村学生的素质和师资队伍有了很大的提高。他所任教的三所学校,均被评为县级先进学校或文明单位。为了关心下一代的成长,他在做好全日制工作的基础上,从80年代开始,利用晚上的时间义务开办了十多年成人教育扫盲班。后来,每逢暑假,他又义务办起了青年补习班,对那些学而不厌者,还主动上门义教。凡是林老师辅导过的学生,在作文和运用诗词名句方面都有显著的提高。他教过的学生,遍布各行各业,培养了许多优秀的人才。

  现任港底小学教师的曹松沐,小时候就常常去听林老师的成人教育扫盲班,当时只是觉得林老师讲课有声有色,十分有趣。1992年暑假,他听说林老师要开免费的暑假补习班,既送资料,又送作文本,写多少就送多少。天下哪有这么好的事情?曹松沐抱着好奇的心态,参加了补习班。没想到就是这一次偶然的相遇,让曹松沐立下了当一名人民教师的志愿。曹松沐说,林老师讲课形式多样,不仅教给他们知识,更教育他们要行善举。林老师的教育深深地影响着他今后的教学。有一次,曹沐松在作文中写到:“要多做好事,少作坏事。”林老师马上帮他修改后,骑着单车亲自送到他家。批注上写道,“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不是“少做坏事”,而是“不做坏事”。曹沐松被林老师深入浅出的讲解和教学严谨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进了港底村,林老师了解到村民们文化水平不高,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走街窜巷,组织村民参加扫盲班和业余高小班,传播文化知识,也带动了关埠镇的扫盲工作,成为潮阳区第一个脱贫镇。这一办,就坚持了15年之久,许多从扫盲班出去的学生,都经常写信与林老师交流,对林老师充满了感激之情。而林老师在他们步入工作岗位后,还不断的寄学习资料给他们,鼓励他们不断进取。如一个叫何少芝的女孩在信中写道:“您从不接受学生的任何报酬,您说我们学会了,就是对老师的答谢。您退休了,不是园丁,却比园丁更辛苦;您不是蜡烛,却比蜡烛更明亮……”

  林老师省吃俭用买来一台录音机,课余录下自己编的土教材,插上一段潮剧或用成语编成顺口溜,生动易懂。他潜心钻研、精心编写的《农村常用书信写作范例》、《农民四季歌》等乡土教材达17万字,其中《农村常用书信写作范例》获得汕头市农民教育自编教材二等奖。

  村里老人组黑板上记着林老师的每一笔“爱心款”

  养老金掏出来扶贫助困

  身体瘦弱、长年患病的林老师把自己的每月千多元的工资和儿女们孝敬他的养老金,精打细算地积攒起来,逢年过节就到村里的老人组慰问老人们,只要听说村里有哪户人家生病住院,他便拿出几百元亲自送上门慰问。

  正是林立模老教师几十年如一日默默无私的奉献,使港底村的村民们感动万分。只要林老师在港底村的大街小巷上出现,老老少少都热情的迎上前来邀请林老师吃顿便饭,但是林老师都一一谢绝了。当林老师走进港底村的老人活动组看望一下老人们时,老人们纷纷站起来欢迎林老师。在老人组的一黑板上,还登记着林老师每年慰问港底村老人们近千元。

  林老师经济并不富裕,但是他非常节俭。退休后的林老师经常往返于市区和港底村之间,从港底村到关埠车站有二里多路,为了节省几元钱的车费,林老师每次都是安步当车。一位82岁高龄的曹老先生说,“从没有见过像林老师这样热心的人,他自己总是省吃俭用,不抽烟,不喝酒。在逢年过节的时候,他就把节省下来的钱都拿出来慰问村里的老人、五保户和困难户。”每个月回到港底村,每天早上,林老师在学校就着咸菜匆匆吃了一点稀饭后,就马上带着讲义上门去找学生和困难户传授知识。

  亲戚朋友都劝他,岁数高了,要注意自己的身体,多吃点营养,去旅游看看外面的世界。林老师总是笑着说,我把省下来的钱捐给失学儿童和贫困的人,不是更好吗?虽然林老师自己非常节省,但只要港底村村民有难处找到他,他都慷慨解囊,为其排忧解难。多年来,林老师义务带港底村村民往城市问医近百次,还为一些经济困难的村民,代付车费和医疗费,甚至过后还主动买药上门探望病人。

  村民陈先生夫妇在10年前收养了一名女弃婴,因为家庭经济贫困,女孩到了适龄时,仍无法上学。眼看着同伴们背着书包高高兴兴地进学校,小女孩在家里哭哭啼啼,家长也一筹莫展。林老师得知情况后,当即掏出钱给女孩交了学费。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不享清福最乐是“吃苦”

  林老师常在给学生的信中写道:“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这句话虽是林老师对学生跨越难关的鼓励,也是对林老师自身多年来坚持扫盲扶贫的最好写照。

  林老师把港底村当作自己的第二故乡,身在汕头,心系港底。退休后,他坚持15年每月都回港底村,对渴望学习知识的农家子弟和村民进行授课和辅导写作,坚持把自己的退休金和省吃俭用的钱拿出来,送给需要帮助的五保户和贫困户。他已经77岁的高龄,在这个年龄有的老人已经走不动了,但是林老师常常到了港底村,一放下行李,就不辞辛苦一天连跑几个教学点,直到夜阑人静才摸黑回家。

  现任关埠镇港底小学的黄校长提起林老师,不禁翘起了大拇指,连连赞叹不已:“林老师一生,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对青年一代,只要学之不厌,诲人不倦,他都乐于教,从不拒绝好学者。”

  关埠镇港底村居委会的陈主任对记者说,乡里的村民对林老师的评价非常高,林老师退休后,儿孙绕膝,本来可以在汕头享享清福,享受天伦之乐,但是他每年都会抽出大量的时间来港底村。一方面,他经常带礼物、买药给港底村的老人。虽然村里面每年都有慰问贫困户,但是林老师还是在退休后坚持把退休金拿出来送给需要帮助的人。另一方面,他对学生的辅导尽心尽力,一到港底村就主动上门找教过的学生,为他们解疑释惑并送上更新的学习资料。

  居委会的曹书记说:“林老师几十年如一日为社会做好事,这种人真是不多,这种精神更值得我们去赞扬歌颂。如果这个世界上有一半人像林老师这样,那么整个社会将会更加温暖。”

  (责任编辑:林伟练、黄幼华)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