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有感于文学奖项太多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01日12:32 今晚报

  记者上月19日获悉,巴金的女儿李小林拒绝上海作协关于设立“巴金文学奖”的提议。李小林说,“一方面巴老生前为人非常低调,不喜欢如此张扬;另一方面巴金清醒前就表达过,认为国内文学奖项已经有点太多”。(《北京娱乐信报》2005年10月20日)

  巴老去世后,上海市作协一方面忙于举行悼念活动,一方面还要安慰老人的家属,已经够忙碌的了。与此同时,该单位考虑着将“上海文学发展基金会”改名为“巴金基金会

”,并设立“巴金文学奖”。用这两项活动悼念巴金,合乎人之常情,我等不必议论什么。至于说李小林女士坚决反对设立“巴金文学奖”,任何单位都得尊重李家的意愿,勉强不得。看来,“巴金文学奖”,只能被当作一个曾经提出过的建议,“遗憾”在中国文学史上了。

  笔者很欣赏巴老对国内文学奖项“有点太多”的感慨。中国不缺名誉,不缺奖项。就文学奖而言,说得坦率一点,用“多如牛毛”来比喻,都不为过。不说国家级的鲁迅文学奖和茅盾文学奖了,也不必考察各个省市和诸多文学刊物搞的文学奖项评选了,就是到学校走一走,从小学到大学,从城市到农村,哪个地方没有名目繁多的文学奖项?有奖项就有评委,有评委就有评出的获奖者,有获奖者就有奖金和获奖证书。这么多的证书,这么多的获奖证书,究竟为中国培育出多少位作家,恐怕很少有人乐观。

  也许,别的政绩可以靠评比搞掂,但是,精神产品的创造,却不能采用这个办法。本来,设立文学奖项,目的在于奖掖优秀作家,激励更多的人献身文学事业。问题是,文学奖项对文学的繁荣,其作用不可估计得太高。文学奖项在国内满天飞,源于我们对评奖活动乐此不疲,总觉得奖励是万能的。事实上,适度的奖励未尝不可,但是,文学奖项过多过滥,无异于没有文学奖项。道理明摆着,我获了这个奖,还可以弄个别的奖项,这样一来,最终的结果是只要摆弄文学,没有不获奖的。不信,您调查一下今天的中国作家,有几个从未获得过文学奖项的?如果有的话,倒是一大奇迹了。

  文学要经得起时间的检验,关键在于作家要耐得住寂寞,要禁得住名利的诱惑。眼下太多的文学奖项,好比一个又一个“诱惑之神”,它带给文坛的不是便利,而是副作用。的确,中国有一个“巴金文学奖”不多,但反过来说,没有这个“巴金文学奖”也不少。巴金也许生前清醒时预料到自己去世后有人会张罗着设立“巴金文学奖”,才跟女儿“发牢骚”的;李小林也是不愿让太多的作家和文学爱好者为年年角逐“巴金文学奖”所累,才决然不同意设立该奖项的。

  谢谢巴老,谢谢李小林女士了。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