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反方:我们差的仅仅是一本美国教材吗?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02日00:00 红网

  近日在北京举行的小学科学教育国际研讨会上决定,明年秋季,浙江、深圳、北京、武汉、吴江、重庆、天津等地的10所小学一年级新生将要试用美国版本的科学教材,其中浙江占了4所。据悉,试用的美国版科学教材课程叫面向儿童的科学和技术,简称STC课程。该课程是一套小学科学教材系列,为1到6年级的学生设计了24个单元,每个单元有若干活动组成。24个单元覆盖了四大主题领域:生命科学、地球科学、物质科学和技术设计。(11月1日《现代金报》)

  在这条新闻的背后,网络上掀起了一场激烈的“崇洋媚外”与“拿来主义”之争。虽然只是科学与教育的问题,可是一旦掺入了民族主义激情,总是让人觉得沉重。在我看来,把人家好的东西拿来为我所用,当然是没有问题的。我们不都吃着外国的洋快餐吗?我们不是被外国电影迷惑得神魂颠倒吗?为何到了教育就不行?当然,“崇洋媚外”论者的质问同样应该引起我们的深思:为何我们自己就编不出一本好的科学教材呢?

  在这场争论的硝烟弥散之后,我以为我们更应该思考的问题是:引进一套美国教材对我们的中小学教育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美国教材能否与我们的教育体系和制度实现“兼容”?我们所欠缺的难道仅仅是一本美国教材吗?

  “就你那破盐碱地,移植什么优良品种也白搭。”——有网友引用黄宏小品里的经典台词来质疑引进美国教材之举。显然,教材只是一个死物,如同种子一般。这个死物要想活起来,需要阳光、土壤、水等方方面面地配合。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同一本教材也会有差别巨大的教法和效果。首先是社会体制,其次是教育制度,再次是教师认识与能力,然后还有学生的习惯与天性——不过是一本美国教材,放到这样一个大水缸里,很有可能马上被同化于一色或者被消化于无形。

  而且,教材的实验性改革,说到底都只是小打小闹,今后的学习和考试都还得按照老规矩来。实验成功,全国推广也还罢了;倘若实验无果而终,这些实验的学生们某种程度上正扮演了“小白鼠”的角色。美国教材培养出来的学生,假如不适合中国的应试教育体制,最后在升学和学习方面吃亏,那几乎是一定的。

  一张白纸,今天这里涂一点,明天那里抹一点,总会有被全部涂黑的一天;可是画画却不一样,必须先有通盘的考虑和设计,然后按照规划来涂抹,才有可能画出想要的作品。显然,我们的教育改革不是涂黑一张白纸,而是要画出一幅美丽的图画,必须先有整体的构思才会有目标实现的一天。今天换一本美国教材,明天喊两句素质教育,收效恐怕永远都是有限的。

  观点撞击:

  正方:用美国的教材没有什么大不了

  (稿源:红网)

  (作者:舒圣祥)

  (编辑:潇湘行)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