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不能只抱怨父母 还要期待制度完善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02日04:58 中国青年报

  10月26日的《女儿在喊:如果你是我会怎样想》一文刊出后,引起读者强烈反响。大家认为,家长给孩子施加压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很多读者给我们发来邮件,现选编几篇供讨论。

  看了雷鸥的文章,我深有感慨。其实,我目前还没有孩子,但我一直坚定地认为:我以后,决不让孩子报班,决不让孩子非得学这学那!谁知与已经有孩子的朋友交流后,竟

遭受全面讥讽与否定,他们的结论出奇地一致———“没孩子时,我们也这么想”。

  一位朋友语重心长地告诉我,原来咱俩的想法差不多,但是我发现,如果真的不给孩子报班,一样会伤害孩子。幼儿园报美术班,我没有给孩子报,结果全班25个小朋友只有6个没报,大约一个月后,孩子闷闷地告诉我,小朋友不和他玩了,因为他们都在一起谈蜡笔的事。当这样的事再次发生时,我立刻在别的地方给孩子报了个美术班,我不想让孩子因为没学美术有被小朋友抛弃的感觉,我能做的,只能是报班,但不考级,只要大部分小朋友都学的,我都给孩子报了,不为别的,只为孩子能健康成长。

  这话让我一愣,心里发苦,“不报班———有被小朋友抛弃的感觉”,太可怕了,这么小的孩子就有这种感觉,太不正常!(也许有的父母认为我不正常)

  不报班,孩子因而被(无形的)孤立,家长担心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伤害,不得不报班。这样的家长,与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拼命填鸭给孩子报班是决然不同的。但如今,“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与“担心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伤害”两种思想相互助长,决定了“报班”现象只能越来越普遍。当一种异常现象成为普遍现象时,要反思的,不仅仅是孩子、家长,还有社会了。

  我努力反思着,什么地方出问题了?我有问题?他们有问题?想来想去,愚钝地以为,是社会出了问题,包括教育制度、就业制度、分配制度等等,这是社会问题的“并发症”,从这里表现出来而已。打个比方:心脏病,不一定心口疼,也会从背部疼痛表现出来。

  当社会体系中的基本公平实现不足时,我们的家长只能选择:努力将自己的孩子纳入现有的“既得利益”轨道,使孩子尽可能享受制度的优越。父母之爱是无可指摘的,他们没办法,因此我非常反对单纯把板子打在父母身上,他们的心灵、个性、对孩子的期待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被“扭曲”,只有教育体制的完善才能从根本上改变现状。

  仅仅依靠家长自身解决不了问题,因为问题不在家长,仅仅表现在家长。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