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工务署”何以破解工程腐败难题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02日07:20 大众网-大众日报

  当下,不少干部在政府工程中因经不住金钱和物质的诱惑而落马。深圳从体制上破解政府工程廉政难题,成立了国内第一个建筑工务署,统一管理政府投资项目,并实施40余项廉政制度。据该市纪委负责人透露,3年来工务署管理72项工程,完成政府工程投资85亿元,为纳税人节省了管理成本,节省建设资金高达20多亿元,没出现一宗腐败案件,没倒下一个干部。(11月1日《中国青年报》)

  民谣可真是一种有意思的社会现象,它对建筑工务署反腐绩效的演绎不仅朗朗上口,而且耐人寻味——工期不再“马拉松”,投资不再“无底洞”,质量不再“豆腐渣”,干部不再“落下马”,真是政府工程好管家。其中引号中的12个字,道尽了一些政府投资工程伴生的腐败病,鲜活地勾画出了廉政监督中的机制沉疴。

  很多地方长期难以破解的工程腐败难题,为何成立一个工务署就能够迎刃而解?笔者以为,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它使工程监管更“专”。以往不管哪个部门盖大楼上项目,都要成立“基建办”“项目办”,医生建医院、教师建学校,隔行如隔山,不仅对工程质量方面的事情一窍不通易受蒙骗,而且这些由本单位自己成立的机构也是关系复杂,很容易沦为腐败温床。有人形象地把这种落后管理称为“自家作坊”。由建筑领域行家里手组成的工务署就不一样了,他们实行的是专家化集约化监管,内行管内行,再加上完善严密的制约手段和追责措施,当然能有效盯住那些企图通过跑冒滴漏及以次充好来获利的人。

  其次它使权力分置更“明”。说到底,工务署“壳”里装的是工程“代建制”内容。业主方既不管钱又不管建,从此不再有“大楼建起来、官员倒下去”之虞;工务署负责项目,管着数十亿的工程,亦是看不见一分钱,所建项目又不是自己用,真正做到“看菜吃饭,量体裁衣”,从而防止工程越建越大、出现不切实际的所谓“大手笔”;全部资金由财政部门及国库统一管理拨付,其他人当然难以在资金使用方面动手脚。克服了投资、建设、管理、使用“多位一体”的弊端,四权分立且相互制衡,对腐败的免疫力自然倍增。

  再次它使投资监管更“铁”。目前我国对政府投资监管方法大多属于事后监管,等到发现问题之时,大错早已铸成,损失已很难挽回。深圳市改变封闭式投资和管理模式,以工务署为平台构建全方位政府工程反腐阵线,将投资监管贯穿于全过程,中间想搞猫腻者可以说是“难上加难”,从侧面显示了投资监管之“铁”。

  深圳市建筑工务署3年来85亿元的政府工程出现了“零腐败”,给了我们很多美好预期。希望他们的做法能在全国范围内引发涟漪效应,早日得到推广。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