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成长的困惑(三)凋零的蓓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02日09:18 贵州日报

  有关生命的话题,我们曾与读者朋友一再谈及。比如《生命的绝响》中赵长江为完成宏愿搏击一生,最后壮烈倒下的生命个体;比如《提速生命》中已被医生下达了死亡判决书、至今却仍以忘我的付出奇迹般延续着并完善着自己生命旅程的癌症患者谭爱华……是他们,让世界变得多姿多彩,人生的要义与活着的价值,因之而彰显无遗!

  然而,本期所要议及的生命话题,却让我们于无奈与不忍中,徒增了那么多的痛心疾首

———如蓓蕾般正在迎着朝阳绽放的生命,却在一瞬间零落成泥;青春吐蕊的人生,竟然未能抗住精神的空灵与认知上的缺失,而活生生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两个16岁的花季少女,曾以全县前100名的成绩考入高中重点班。诱人的景致,似乎正在前方显山露水,然而她们却在成长的历程中,过早地经历了生命的阵痛。耳闻目睹的吸毒、拐卖少女、收保护费等个别社会不良现象,让她们敏感孱弱的心理,作出了“世界虚伪”、“人间冰冷”的偏激认知。于是,她们感到了生活的“空虚无助”,感到“活着太累”,不知生命“是否应该继续”。最终,在一次相约自杀中,一位“完成了自己的心愿”,一位因发现及时幸未铸成大祸。

  娇艳欲滴的花儿,就这样褪色了,枯萎了,凋敝了,消弭了!短暂的喧嚣之后,一切又复归于平静,历史,依旧以其固有的法则继续延展着,更迭着。对两位少女的选择,我们不忍再去说三道四,只希望正在度过特殊年龄段的未成年人们,切记一个朴素的道理:珍惜宝贵生命,展望美好前程。我们自然希望这个世界愈加美好,但需明白那要靠我们的共同努力。正是不懈的求索让世界魅力无限,人性化的给予则令社会大家庭温暖如春。规避、厌世,实在不可取!

  请读本期——《凋零的蓓蕾》

  我怎么也不想把花季高中生、自杀、尼姑这样的词连在一起。但是,当这样的事情真真切切地发生了的时候,花季少女成长的阵痛,就成为无法回避的社会问题。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是米兰·昆德拉半开玩笑半认真地留给世界的黑色幽默,而有这样几个女孩,却不是在“为赋新词强说愁”……

  笔者到达金沙县时,一家音响店正放着刀郎的《冲动的惩罚》,那嗓音,苍凉、沙哑、声嘶力竭。对于已经离开人世的康倩来说,她已不知道自己是否应该受到惩罚,而她的父母,却在实实在在地饱受着比惩罚更剧烈的痛苦。

  帮助联系的朋友叫我们5点10分在金沙逸夫中学门口见。他一再嘱咐,见到康倩的父母千万不要提康倩的事,等吃完饭把康母安排走了再说。

  在一家饭店吃完饭送走康母,已是晚上7点。康父抖抖索索从内衣口袋里拿出康倩的遗书、日记和她欲向《现代中学生》投的稿件,悲痛地对笔者说:“康倩这娃儿太精了,中午和我们一起吃饭时还显得很平静,想不到她会……真是防不胜防!”

  悲剧,在防不胜防中上演

  2004年11月27日下午5点35分,康倩的母亲叫女儿吃晚饭,可怎么叫都没有回应,她撞开紧锁的卧室门走到女儿床前,大叫一声“天啊,我的倩倩”,顿时晕了过去。

  此时的康倩已死去多时,“身体都凉了”。书桌上,静静地放着她留下的遗书:“……无言了,我和思思无法面对现实,面对这个世界……我们想要自由的天堂,不再寂寞。”

  经鉴定,康倩系服敌敌畏自杀。

  16岁的康倩就读于金沙县逸夫中学高二,和同班同学林思思相约一起自杀。康倩出事10分钟后,林父根据遗言在女儿枕头下搜出约50毫升敌敌畏,不久就给女儿换了新环境。

  “我们知道她最近有轻生念头,时刻都注意着,可不幸还是发生了。”康父介绍说,11月25日下晚自习后康倩就没有回家,同时失踪的还有林思思。两家家长一直找到第二天都不见踪影,赶紧报警。警察和家长们忙乎了一天,还是没有消息。他们怎么也想不到,康倩和林思思那天去了寺庙。在想出家未被接收之后买了敌敌畏,计划于当晚到学校后山戴家堡自杀。当晚,她们去“看朋友最后一眼”,朋友发现她们有轻生动机,把她们锁在家里,使其没能实施计划。

  在遗书中康倩这样说:

  第二天,星期五,我们到了罗马街,去高岩寺,思思烧了一包香,还悄悄问那里招不招尼姑,可那人没听到。

  后来,在一个巷巷头打台球。今天的生活,无比空洞、颓废。我们连街都不敢上,像个逃犯一样,只是不停地打电话给XCX。

  在一个人家听王菲的流言(流年),我和思思抱着哭了一阵。我们要走,可LDY叫我们吃了饭再走。吃过饭又坐了一会儿才出来,转来转去最后到了卓家马路。后来,我和思思估倒去找XCX,求LDY不要再送了。

  刚到一会儿,就有警察进去搜人。我们钻进床脚,大气都不敢出,终于躲过了一劫……

  遗书中所提到的XCX,是康倩和林思思的好朋友,逸夫中学高三学生,笔者找到他时他正在复习历史。提起康倩和林思思,他一脸的悲伤和无奈。他说康倩和林思思与他认识就20来天,但玩得很好。“她们有厌世情绪已经很久了,经常要死要活的,我一直都在劝,可她俩很固执。康倩平时对我说她不喜欢和爸爸妈妈相处;思思则怕和家里人一起吃饭,经常夹一些菜在碗上,一个人到另一个地方吃。26日晚12点钟,她俩来我这里,说是来看我们最后一眼。思思当时还把她写的‘自传’给我看,刚看几行就被她抢回去了。接着就是警察进来找人。”

  在XCX处,笔者看到林思思写的一张纸条:

  今天在朋友家听《流年》,我和倩倩都哭了,这种泪来自最空虚、最无助的心理,哭得我都不能自已。

  我和倩倩去买了两瓶敌敌畏,我准备结束这一切的错误……我现在很想我哥XCX,倩倩也是,我们每隔几小时就打一次电话给他,因为听到他的声音,我们心里会有那么一点安全感。

  12点,我们准备去XCX那里最后看他们一眼。

  大概二三点的样子,我们会去戴家堡一起喝下敌敌畏,寻找一种解脱……我们的一生就是这样的颓废、无奈。

  对不起所有关心过我们、爱过我们的人。再见。

  XCX悲伤地说:“当时,我隐隐约约从纸条中看到她们要做傻事,我吓坏了,和同学Y一整晚都在开导她们,直到27日早上通知了她们的家长。”

  27日早上,康倩和林思思被找到。两家人聚在林思思家,经过3个多小时询问,家长们得到的答案始终只有一句:“没有什么事。”

  而悲剧就发生在当天下午。

  中午,康倩和父母一起回家。吃过午饭,康倩说她想睡觉。从她的遗书中可知,12点零4分,她开始写遗书,计划当天下午结束生命。康母不放心,常推门进去看,母亲一进门她就关上日记,装着翻看英语书。14点,一切准备就绪,康倩开始“睡午觉”。平时周末都是15点叫女儿起床,考虑到前几天的折腾,父母想让女儿多睡一会,还一边商量要给女儿换个环境,送到昆明或贵阳读书。可17点35分母亲叫康倩吃饭时,一切都晚了。

  成长的阵痛

  据康倩和林思思的同学邻居介绍,康倩和林思思是最要好的朋友。林思思生活在一个离异又重新组合的家庭。父亲和后妈在家庭管理上是各用各的钱、各管各的孩子。这件事对林思思的影响很大,在迷茫的时候,她常常一个人泡进网络虚拟的世界中去。

  康倩生前写过一篇文章,她过世后父亲从她的书桌里发现,文章已装进信封,准备投向北京的《现代中学生报》。征得康父同意,全文照录如下:

  杂乱无章

  泪弹琵琶(15岁)

  最难过的是放弃你放弃爱放弃的梦被打碎,忍住悲哀……

  ———5566

  青烟上升,一缕缕,缠绕在发间,将我包围在一片朦胧之中。独自倚坐窗前,或许需要小酌一壶浊酒。

  内心异常平静,看泪滴缓缓落下。

  这世界虚伪得可怕,一切与我格格不入。

  住在心里的那个人不走,却也无法回来。

  年幼时,我怀抱着希望和理想;长大后,现实残酷得逼我将一切遗忘。

  手牵手,在灿烂的阳光下奔跑,纵情欢笑,天那么蓝,世界那么绚烂。忽然之间,一切陷入可怕的黑暗……

  支离破碎的画面,一次次将我惊醒。我大声呼喊,却无人回应。若即若离,如梦似幻,麻痹着我裹足不前。

  得不到的,本应该忘记。我却学不会放弃,像傻傻的孩子,抱着早已摔碎的玩具,眼光迷离。

  童话里美好的爱情,被现实演绎得如此揪心。只听见什么破碎的声音,空灵,如冰。

  很想看到,生命的尽头会是什么情景?天堂会有芬芳扑鼻的鲜花,抑或纯洁无霞(瑕)的天使?

  生命诚可贵,不应该浪费。可活着太累,我无法入睡。

  杂乱无章的思绪,早已超出常理。起风了,暴雨袭击着大地。

  我是否应该继续?

  在采访中,笔者得知,有一位叫童雨暇的学生,是康倩和林思思要好的朋友。答应不谈康倩和林思思的事,童雨暇同意与笔者见面。

  选定了地点,她说15点40分到,提前一分不来,也不会迟到一分。

  在约定地点,童雨暇骑着自行车准时出现,青春的脸上写满忧郁。

  对康倩的死,她的回答让笔者吃惊:“不遗憾,我觉得康倩是完成了自己的心愿。”她惟一遗憾的,是康倩和林思思没把自杀计划告诉她。她告诉笔者,和康倩她们一样,自己也想过结束生命,只是从小害怕吃药才没有和她们一起去买敌敌畏。”

  “那你为什么不劝阻她们,或者是告诉老师和她们的家长?”

  “她们想要结束生命已不是一次两次、一天两天的事了。我曾经劝过她们,但不起作用,今天劝止了预计不了明天。她们已经不在乎生命了。”

  “16岁,很美好的年龄啊,还有美好的大学,甜蜜的爱情,多彩的生活?”

  “没有!我觉得我见到的都很污浊,这种生活继续下去有什么意思?”

  “走过16岁就好了,20岁你就不会这样想的!”

  “你这样认为吗?可我见到的还是20多岁、30多岁人的生活呢。”她不愿意说出这些人的“生活”,但笔者从林思思的一篇文章中看到这样一段:

  “X是一个专门收保护费、拐卖少女的人,Y、Z和X耍得还是可以的。一次一个人问X要小姐,X问:Y和Z要得不?”(注:X、Y、Z为笔者使用代号。)

  “跟倒X耍的那帮人都小(晓)得X要卖Y,他们中有人跟我讲,X油到家了,经常从光明、二中要倒(到)一些小姑娘叫她们做小姐……她对小姐们又打又骗,小姐挣的钱也不还她们……”

  “在二中、中医院坡坡旁边有个(根)电杆,电杆对面是一间又旧又烂的瓦房,他们有些人在啊得(那里)吃白粉,太恐怖了!”

  这就是一个16岁花季少女看到的社会生活!

  趟过花季的阴雨期

  美好的生命就这样离开了盛放的花季年华,离开了这个充满欢声笑语的世界。震惊之余,人们不禁要问:为一件小事甚至一个念头就可以轻易轻生,全然不计后果?现在的孩子怎么了?

  康倩在遗书中说她“惟一值得牵挂的人”是WDP和XCX,因为“他们像亲哥哥一样看待我们”。在即将结束生命的时候,父母、亲人不是自己最值得牵挂的人,而自身感受到的关怀则来自于朋友。看到这一段,康倩的父亲声泪俱下:“她是独生女,一家老小都围着她转,怎么会没有关怀呢?只是家庭的关爱变成溺爱了!”

  笔者采访了北京名山书苑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特约首席家教专家杨郁,他说:父母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责任人。为青少年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家庭环境,正确引导子女对心理、生理,对人生、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是至关重要的。家教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沟通,只有家长与孩子进行有效的交流之后,子女在成长的过程中遇上烦恼才会及时告诉家长,家长的引导也才会见效。

  康倩和林思思自杀预谋很久了,也出现了很多迹象。笔者采访逸夫中学校长叶勇时,叶校长说:“部分生活在特殊环境中的中学生心灵脆弱,心性敏感,对事物的理解往往过于偏激,烦恼又得不到及时排遣,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任重道远。”他认为学校应在紧张的课程中留出心理课程的位置并设立心理咨询服务点,及时发现和排遣学生的烦恼。

  而笔者从康倩同班同学处看到的本学期课程表则是:周一到周五,早上4节课,下午3节课,晚上还有两个小时的夜自习,周六上午还有课,所有的课程都是围绕高考转。一位学生说:“我们从来没有正式开过心理方面的课程,对于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个空白。”

  采访回来,笔者在一个叫“青春年华”的网站上发起讨论,参加讨论的多是处于青春期的同龄人。有个帖子这样说:“发生这样的事是非常悲惨的,她应该会后悔,但是她已经没有机会了。”

  是啊,生命只有一次,没有什么比它更可贵的了。如花骨朵样的她们,应该如何走出花季的阴雨期?

  或许,她们没有意识到死亡是永恒的,以为自杀后不过是躺着不呼吸,随后还能活过来,生活仍将变得幸福?

  其实,成长是一个令人喜悦与振奋的过程,它不仅代表着生命的融通与提升,也是人生的另一种诠释与蜕变。花季是美好的,只是她们选择了不属于花季时期应有的生活圈子与生活方式;她们看到的是吸毒,看到折磨“小姐”的主角是身边的朋友。同龄人感受到的是追求一所理想的大学,而她们感受到的则是生活的绝望。

  自杀,并不是解脱的最好方式。海明威说,你可以被打败,但你不可以被战胜,除非你自己放弃,而谁又能理直气壮地放弃自己的生命呢?我们有没有想过,一时的冲动会给亲人带来多大的伤害,会对社会带来多大的影响?人活着是为了什么,很可能我们都不好回答。但无疑,在生活中去体验生活,在不断的追求中去寻找人生的价值,这个过程,本身就是幸福的,勇敢的。

  专家在分析未成年人自杀的原因时,总结了以下几点:未成年人许多正处于“心理上的断乳期”,或曰“情感上的急风暴雨”时期。这是一个危险的时期;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是滋生未成年人产生轻生念头的“土壤”;家庭教育的不完善和教育方法的失当是导致未成年人犯罪的直接原因;学校教育重智轻德,教育方式陈旧,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品德教育,也是一个诱因。

  中国教育研究院副院长李波在接受采访时说:“人的大脑像一个图书馆,信息不能乱放,杂乱了就会无章。家庭、学校、社会要引导青少年正确辨别储存在大脑中的信息,要建立一种有效的沟通机制,引导青少年学会自我认识,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理想和人生目标。”

  离开金沙时,接到康倩父亲的电话,他说:“我以我失去女儿的痛苦教训提醒父母们,不要因为性别、因为儿女长大而失去交流。父母应该多与儿女沟通、亲近一些。即使你的儿女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也要时常拍拍他们的肩,牵牵他们的手。”

  作者:李寅 苏江元来源:金黔在线—贵州日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