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专题观察:从中国自愿捐髓第一人到抓饭大王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02日13:22 乌鲁木齐晚报

  (新疆都市报记者赵红梅2005-11-02)

  □人物印象

  强者的含义

  什么是生活的强者?可能成功100次也不能说明。如果被击倒100次,还能第100次站起来,这样的人一定就是一个强者。

  从安于现状的团场普通工人到下岗,在经历了妻离子亡、白发人送黑发人的人间悲剧,又经历了财富的大起大落后,这个男人最终还是没有放弃对生命的热爱和对希望的追逐。

  从工人到下岗工人,从幸福之家到失去家园,从父亲到孑然一身,从2元钱到200万,从富翁到穷光蛋……他与命运抗争过,他与死亡对抗过,他在商海沉浮过,他被一次次地击倒,但梦想却从来没有垮掉。我们在想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在我们现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这样的人最为可贵。

  这个人叫王文新。

  中国首个自愿捐髓者

  1997年8月的一天,王文新刚刚从北京回到新疆石河子的家中。晚上,他打开电视,新闻联播里的一条消息吸引了他。播音员对全国人民说,国家卫生部同意并批复了中国红十字会呈报的《中华骨髓库发展规划》,即将在全国开展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报名登记和配型检测工作,新闻里还公布了报名捐献的电话。

  这个消息让王文新当场愣在那里。“这是真的吗?是真的吗?”

  第二天一大早,王文新就按照新闻里公布的电话号码打了过去。

  接电话的人的口气有些诧异地说:“你好,这里是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工作委员会。”

  王文新用颤抖的声音说:“我想捐献骨髓。”

  “你考虑清楚了吗?你是第一个打电话报名捐献骨髓的人,你是哪里人?”对方停了一下问。

  经过确认后,王文新被告知,当时新疆还没有相应机构,所以他只能到北京去报名检测。

  为给女儿治病已经倾家荡产的他,终于未能如愿,但是在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正式向全国公布招募捐髓者后的报名名单上,王文新是第一人。

  王文新报名捐髓的背后,有着一个悲伤的理由。

  人生改变缘自女儿

  王文新的人生黄金时代是灰色的。

  他是石河子人,从小在兵团长大,质朴真诚。1982年,刚刚初中毕业的王文新在家人的安排下,进了石河子市棉纺厂,当上了一名普通工人。

  26岁时,他和一个团场姑娘结婚了,婚后不久,他们有了女儿。小家庭虽不是很富足,但依然幸福,王文新觉得,自己这辈子知足了。

  女儿长的可爱极了,红润的嘴唇,娇嫩的皮肤,王文新对女儿简直爱极了。

  1994年秋的一天,王文新发现两岁的女儿突然变得焦躁不安,发烧哭闹,于是他带女儿去厂医务室检查。

  抽血,化验,医生脸上露出疑惑的表情:“再去化验一次吧?”医生向他建议。

  结果出来后,医生脸色更加凝重:“我们怀疑你的女儿可能得了白血病!”

  王文新懵了!

  很快确诊了,女儿得了白血病。

  妻子一个月前去了北京,王文新哆哆嗦嗦折腾了两个多小时才把电话打通,通知了妻子。听到这个消息,还沉溺于大都市繁华生活的妻子痛哭失声。夫妻商量,决定带着女儿去北京治疗。

  一年时间家破人亡

  那时,王文新所在的厂子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了,工人们都是轮流上班,每月只有300元左右的工资。好在他早先为了给妻子一个好的生活环境,在工作之余就开始做小买卖补贴家用,所以有了几万块钱的积蓄。

  接下来的三年多时间里,王文新带着女儿奔波在新疆和北京的医院,没有再管过厂子的工作。

  和所有类似家庭一样,王文新虽然不顾一切想要挽救女儿的生命,虽然倾家荡产债台高筑,还是没能从病魔手中夺回女儿。

  最困难的时候,他每天只吃一个馒头,以至于连大便都拉不出来,卖血的念头一直在他心里存着。

  1996年,王文新的父亲因为糖尿病而去世。1997年初,已经习惯了北京生活的妻子向他提出离婚。

  1997年12月2日,他的女儿也永远离开了他。

  短短一年时间,父亲去世了,妻子走了,女儿也夭亡了,这一切让王文新几近崩溃。

  王文新埋葬了女儿,送走了前妻。在付完租车的钱后,他的全部财产只有2块多钱了。

  回到家中的王文新,向工作了17年的棉纺厂提出了辞职。

  对当时的他来说,生活的一切美好也都结束了,如果不是对父亲的死抱有深深的歉疚,如果不是为了年迈的老母亲不再为自己担心焦虑,王文新几乎连活下去的勇气都没有了。

  每一个认识他的人,都以为他就此要倒下了,他这一辈子算是完了,王文新自己也这么认为,他害怕阳光,害怕天亮。

  摆起地摊开始创业

  这样浑浑噩噩的日子过了很久。一天,石河子当地一个小混混遇到了萎靡不振的王文新,他竟然也嘲笑说:“你小子不行,你没有男人的意志力!”

  一语惊醒,王文新像顿悟了一般,是呀,一个男人,活在世上,不仅要有自己的事业,有自己的财富,还要照顾好身边人。自己不能一味沉浸在悲伤和痛苦当中,自己的生命还很长,不能一直这样下去。

  债台高筑的他,向朋友借钱想要重新开始。尽管朋友们也都没钱,但是,却你50元,他50元的给王文新凑份子。

  摆地摊创业之初的艰难可想而知,刮风下雨严寒酷暑王文新都一一忍受。

  这样,王文新依靠几角、几元的微薄利润,在一年之内,就有了十几万元的积蓄。

  经历财富大起大落

  摆地摊赚了些钱之后,王文新已经不满足于在石河子发展了,他开始涉足地板行业。在和乌鲁木齐华凌市场的生意人接触中,他更加对目前生活的不满足,有想要做一番事业的冲动。

  2000年,他的地板生意进入正轨,财富仿佛很容易就光顾到了王文新的口袋。短短的时间里,他已经成为拥有200财富的人,这在团场,已经是一笔一辈子也花不完的巨款了。

  财富来得容易,去的也就更加容易。和很多一夜发家的人一样,王文新短时间内也无法适应财富的巨增。这让他认为,赚钱是一件很容易的事。2002年,股市泡沫最为高涨,突如其来的财富和股市神话让一向踏实的王文新也躁动不安,自负的他决定将钱投入股市。结果,他损失了近200万,他再次成为了穷光蛋。

  百万富翁重摆地摊

  还在最困难的时候,王文新重操旧业。

  在王文新的摊位旁边卖小百货的,是一个维吾尔族兄弟,叫艾买提,他的妻子叫哈米提。

  这是从沙湾来的一对夫妇。因为王文新没有钱,所以常常对付着吃些东西填饱肚子,可是,一个成年男人,长期这样下去,又怎么受得了。

  艾买提也是借钱摆的摊位,他和王文新经常烤一个馕分着吃,吃不起5角钱一串的烤羊肉,他们就在馕上抹上一些羊油。哈米提每次给丈夫送饭来,也顺便捎带上王文新的饭。

  在分吃一个馕的日子里,王文新和艾买提建立了兄弟般的感情,他亲切的把艾买提叫哥哥,把哈米提叫大嫂。

  立志成为抓饭大王

  以往的人生经历,加上财富的迅速获得又转眼的消失,王文新变得更冷静、踏实了。他的心中闪过一个念头:为什么不自己创一个像肯德基、麦当劳那样的饮食品牌呢?自己是新疆人,何不在新疆民族餐饮上下工夫,对,抓饭,就是抓饭!有根有源,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

  其实,这个念头由来已久,因为早在王文新和艾买提一起摆摊的时候,他就有过这样的想法,因为他常常吃哈米提大嫂的饭,觉得真是好吃极了。通过和这对维族夫妻的感情加深,他了解到,哈米提大嫂原来是吐鲁番一个大户人家的女儿,他们家很注重饮食,而作为女子,出嫁前一定要拥有一份好厨艺才能赢得婆家人的尊重,所以,哈米提练就了一手好厨艺,并且将这手厨艺传给了自己的四个女儿。他们家做饭好吃在沙湾都是很有名气的。

  王文新当时在吃哈米提大嫂送来的抓饭时曾经开玩笑地说,要是我以后开饭馆,就请你来做抓饭好了。当时,哈米提大嫂一口答应下来,并说:“你放心,只要你兄弟要干,我的抓饭一定打得响,我有这个信心!”

  死寂的心又似乎开始翻腾,王文新决定,要把新疆的抓饭做成中国的“麦当劳”。

  遍尝抓饭初创纪录

  2004年11月,王文新的抓饭专卖店正式开张。

  开张前,王文新和现在的妻子王玲一起研究抓饭的做法,到新疆各地去“求取真经”,他们吃遍了新疆最有名的抓饭,并且研制出了20多种新配方的抓饭。为了做出新疆最好吃的抓饭,他们试验了成袋成袋的大米,并且将广西黑米、云南红米、泰国香米等各地特色米也融入到新疆的抓饭中,独创了许多抓饭新品种。

  新疆烹饪协会会长托乎提·巴克被称为“新疆抓饭王”,他对全世界的抓饭都做过研究,并且专门写过一本抓饭专著,听说王文新在抓饭上做的创新后,70多岁的他来到王文新的连锁店,品尝并且高度称赞了王文新的抓饭,“世界上有30多种抓饭,你这里就有20多种,了不起!在新疆甚至世界上都很少有这样的抓饭专卖店,你可以去申请‘世界上抓饭品种最多’的世界纪录。”

  托乎提特意送给王文新一本介绍世界上所有抓饭的专著,希望这个汉族人,能够把维吾尔族的传统抓饭发扬光大。王文新的梦想是,将新疆维吾尔族抓饭像肯德基、麦当劳那样,能够推广到全世界。

  :

  (责任编辑:高毅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