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抓高考要抓出血来”?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02日18:10 人民网

  目前,县级高中,在我国高中教育阶段已经成为"应试教育"的代名词,据记者在基层采访时发现,县级高中的一切工作都瞄准高考,不考的科目可以不学,甚至一些学校根本就不设置非高考科目。有的学校提出:"为了学校的升学率,要把学生的油全榨出";"为了提高升学率,非考科目全让路";甚至提出"抓高考要抓出血来"这样令人吃惊的口号。

  按道理说,学生学习的目的简单明了,就是通过学校的教育,学生个人的努力,学习文化知识,学会如何做人,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与能力,把自己培养锻炼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这个学习的过程,应该是轻松的、愉悦的,让孩子的身心、知识与整体素质同步发展提高。

  但现实是,县中的学生“起得比鸡还早,睡得比狗还晚”,没有节假日,没有休息天,每天十几个小时超负荷、挑战极限地沉浸在题海之中;老师像狗又像慈母一样扮演着“恩师”角色,教育着学生,看护着学生。“抓高考要抓出血来”就能抓出学生的素质?有些老师直言不讳地说:“高考成绩高就是素质教育搞得好,能考上大学就是素质高。”事实是,这种“县中模式”只能培养造就一批“高分低能”的书呆子,因为这种教育模式只能是“老师讲,学生听、背”,学生讲求唯书、唯上、唯标准答案,而不能锻炼和培养独立思考、探究的习惯与能力。对此,曾经有位中国学者作了一项中美学生的比较,分别给出一组纯粹计算题、一组简单文字题、一组答案唯一的应用题和一组答案不唯一的应用题。结果,中国学生前三组试题的平均成绩均高于美国学生,尤其是第一组高出美国学生40个百分点,但最后一组题中国学生远远落后于美国学生。

  国家教育目标要求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现在几乎变成了单纯的智力教育和应试教育,学生拼尽全力进行各种题型的技术性练习,为的是打造一块入学的敲门砖。假如让良心与理智说话,我相信没有人赞同“抓高考要抓出血来”、“让非考科目全让路”等刻薄的教育方式。因为它僵化了学生的思维,扼杀他们的创造力,成为学习与考试的工具与机器;摧残了学生的身心,学生的身体素质普遍下降,厌学情绪严重,高中学生的近视率高达80%左右;学生普遍出现“高分低能”现象,人格缺陷严重。由于学校的思想品德、行为方式、艺术审美、劳动技能等项教育内容几近空白,造成学生的社会价值观念不能充分建构,人文素养低,生活自理能力差,社会公德与公益意识不强等。

  在整个社会大力素质教育、摈弃应试教育的今天,本来安静祥和的校园缘何还充满着“肉搏”的“血腥气”,让学校高呼“要把学生的油全榨出”,“抓高考要抓出血来”等触目惊心的口号?我想,表面上看,都是高考升学率“惹的祸”;实质上,是整个社会已经把教育功利化了——政府有关领导要的是政绩,学校要的上名次与声誉,教师要的是饭碗,而实现这一切的“幌子”就是对学生的诱惑——考上重点或名牌大学自己才有好前途。于是学生就成为整个教育功利化的一种牺牲品,一种工具。教育哪里是“面向未来,面向世界”,而有“面向考试,面向升学,面向政府、学校与老师”。

  教育的功利化违背了教育目的和初衷,对于提高民族整体素质而言,无疑是一场灾难!要想扭转这种愈演愈烈的功利化“县中教育模式”,最根本、最直接的办法就是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教育评价机制,重新衡量、界定政府、学校和老师的教育成绩,尤其是,应重新审视、建立起一套更加科学的高考考试办法,真正选拔出综合素质高的学生进入大学深造,而不是仅凭几张薄薄的试卷与干巴巴的分数。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