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市富有特色古村落的有关情况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02日18:53 人民网 |
我市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底蕴丰厚,体现鲜明地方特色、富有开发利用价值的古村落众多。这些古村落反映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足迹,是我市璀璨的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为旅游事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人文景观;这些古村落如同明月珠子,镶嵌西江、绥江两岸,灼烁大地生辉。前段时间,我部牵头会同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组织了专门力量,对辖区范围的古村落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基本弄清了品类、渊源、分布,作出了分析评估。今明两年,我市将重点抓好端州区白石村等21个古村落的开发建设,精心打造集生态、 文化、旅游、特产于一体的生态文明村品牌。一、21个古村落的特色 “端砚发祥地”——端州区黄岗镇白石村。该村面积1.2平方公里,人口1000多人。村民制砚起源于唐武德年间(公元618年—626年),距今有1300多年历史。目前,全村有端砚厂家、作坊近200家,90%的家庭从事端砚制造业,走进村里随处可见男女老少凿砚刻画、雕龙画凤,工艺精湛细腻,在国内外享有盛名。村中遗留的古迹有张之洞碑刻,行业中的五登祖师堂,李氏、梁氏宗祠,长庚书塾等,还有老砚工手记、众多的采砚诗歌民谣。去年,投资1200多万元建成了端砚展览馆,投资50多万元建设生态小公园。 “古木参天不竭泉”——鼎湖区坑口办事处蕉园村。该村面积8.4平方公里,人口830多人。建村已有700多年的历史。村中有上百株树龄数百年的仁面、木棉、五味子和古榕。整个村庄古木参天,翠竹掩映,“不竭泉”龙井清澈,溪水环绕。“山主故居”、苏真人祠等古迹保持完好。 “中国民间古法造纸第一村”——四会市贞山街道办事处白龙扶利村。该村110户、530多人。该村男女老幼都会造纸,古法造纸作为家庭副业,已有400多年的悠久历史。至今,村民依然沿用着2000多年前蔡伦发明的造纸方法,经过浸、斩、干打、湿打、抄纸、松纸等工序去做一张张纸,其原始古朴的工艺保存了古代造纸术的精髓,可称得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造纸术的“活化石”。该村背靠青山,植被良好,两条清溪翠竹簇拥,蜿蜒穿行,田园风光优美。 “横平竖直棋盘村”——高要市回龙镇槎塘村。该村三面低山环抱,一面临水,建筑群体最大的特点是横平竖直,居民均为单层,分十横七纵,每一行统一高度,走向与背山地势一致,巷道统一宽度,结构十分工整,村庄布局酷似一张“大棋盘”。同时,村民根据当地传统,在屋檐下绘上各种人物、风景之类的壁画,或用灰油雕出人物、花鸟等浮雕。 “九里一坊”——高要市回龙镇黎槎村。该村始建于南宋嘉定年间,村落整体布局承传了明清时期广府村落中典型的“梳式布局”和“二元一体”布局。高空俯瞰既像一顶倒扣的帽子,周边水塘环绕,村内巷道似通非通,似连非连,曲折玄妙。几条通往村外的道路呈放射状,又像一个谜宫。村内共有10个门楼,每个门楼均有古榕和水塘映衬,村民出入都要通过门楼,每个门楼有不同的名称:兴仁里、柔顺里、毓秀里、仁和里、居和里、淳和里、尚仁里、仁华里、遂愿里、遂德坊。这些名称,体现了儒家文化“仁义礼智信”的内涵。在村子里,有上千年历史的“周家井”保存完好,象征祥和与祝愿的壁画、灰雕、对联随处可见。 “八卦十六祠”——高要市蚬岗镇蚬岗村。该村建村已有650多年的历史,村庄布局及建筑物蕴含丰富的道家文化。村庄依岗而建,周边水塘环绕,碧波荡漾,古榕参天,枝繁叶茂,民居按照八卦阵原理分布,8大出口均有榕树映衬。在空中俯瞰该村呈现“八卦”型,有“八卦村”之称。该村的祠堂按照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原理布局建造,共有16个之多。这些祠堂,记载了该村的各个家族迁徙的历史,体现了南北文化的交流。该村的文化底蕴深厚,悠久的耕读传统孕育了多个进士、举人。 “福鼠吊花篮”——广宁县江屯镇石桥崀村。该村背靠葱茏大山,面向小河环抱,石板搭桥,故取名石桥崀。该村的客家大屋设计独特,是为追思北方的祖先而仿北方四合院建造的古建筑,至今已有180多年的历史,是革命烈士江国光的旧居。整座大屋总建筑面积4000多平方米,门楼前面广场600多平方米,广场下有一口200多平方米的池塘。大屋分为前、中、后三进厅形建筑,每进均是青砖烽火形山墙,金字形瓦顶,船形装饰脊梁。屋墙上有10多幅彩绘山水花鸟风景画,屋檐下均有坚实的雕刻花鸟木板和各式各样的山水彩绘画。 “百鸟归巢”——广宁县北市镇大屋村。该村有10多座砖石结构的清代客家古宅,鳞次栉比,错落有致。其中2所宅院各自形成封闭式建筑群体,最大一座宅院占地面积1645平方米,有55个房间、100个门口,故有“百鸟归巢”之誉。这些客家大屋建筑布局精巧,造工精细,檐、梁、柱均雕有山水花草画,门匾上两旁均绘有龙凤呈祥、展翅云鹤、缥缈祥云等花鸟图案,比较完整地反映当地客家人的历史风貌、民俗民情、文化特色、生活习惯。 “深山水乡”——德庆县官圩镇金林村。该村有1700多年的历史,许多居民依然保存着明代特色,硬山式山墙遍布其间,博古龙灰脊图案、燕尾飘脊的古祠堂具有独特的南国建筑特色。该村重教兴学风气浓郁,明清期间培育出了10多名进士,抗战期间肇庆中学迁来村中办学6年,村幼儿园创办50年来不断发展。村庄地形奇特,“寿星、金龟、蝠、鹿、鹤”五山环绕,有五山会局之势。古榕、樟树、相思、木棉、菩提等古木参天,象绿色屏障横亘于村边。金林独具水乡特色,古来就有两河双圳五大井,村中湖泊池塘众多,两河就是金林河、吉岗河,村内的四大井和村外的“高清井”是“龙眼”,双圳蜿蜒曲折,从各家各户的门前流淌,“小桥、流水、人家”的水乡风貌凸显。 “山环水绕荔林秀”——德庆县新圩镇荔岸村。该村在德庆颇有名气,村名就是取荔枝林海岸边之意。村庄背靠葱茏大山,两条小河环抱民居,溪水环流,小桥处处,村中形成由高而低三口池塘。为荔枝树林带来了充满灵气的水源,村中有千余株百年荔枝,年年开花,岁岁结果。苍劲古态的荔枝树沿河而生,沿池塘边而种,整个村庄掩映在郁郁葱葱的荔枝林中,彰显一派南国园林的风光情调。蝉鸣荔熟季节,全村的荔枝树都是压弯了枝头的累累果实,红荔与绿叶相映,绿树与碧水成趣。 “古韵新貌聚武垄”——德庆县武垄镇武垄村。村内有11座别具一格的古建筑——“镬耳居”,造型独特,整齐有序,蔚为壮观,具有典型的古代广府民居的特色,祠堂雕樑画栋,古朴典雅。千年古榕枝繁叶茂,古井甘泉汩汩。村边有一条千年羊肠古道,古道上建有一座“状元桥”。该村正在规划建设与村民生产生活需要相适应、与周围田园风光相协调的新民居单体,让新颖别致的新民居与独特的古建筑相辉映。 “岭南第一村”——封开县罗董镇杨池村。全村有60多座砖木结构古屋,结构严密、匀称,造型美观、精致,屋脊上和正门上方均雕刻花鸟虫鱼、龙凤麒麟等民间工艺品,并有书法、摹描。整个村庄环拱相接、古色古香,体现着明清时期独特的建筑风格。建村380多年,该村人才辈出,其中进士2名、贡生9名,武生2名、秀才27名,县长3名、飞行员1名,解放后出了大学生25名。村民勤奋好学、知书达理,村中擅长书法、吟诗、作画的人才30多人。 “岭南第一状元村”——封开县河儿口镇西村。该村是岭南第一状元莫宣卿的故乡,村中心有闻名遐迩的状元祠,有“状元村”之称。该村毗邻素有“小桂林”之称的龙山风景区。莫宣卿开启了岭南刻苦攻读、报效祖国的先河,振兴了封开的学风。仅是西村,在建国后考上大学的47人、留学生3人。 “李炳辉烈士故居”——封开县平风镇平岗村。该村地处两广三县交界,为店铺式街村,一街成村,历来是商贸繁华之地。该村有著名的“广州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李炳辉烈士的故居——松柏山庄,李炳辉烈士祠,大革命时期农民自卫军的指挥部大造宫,登河红色革命老区、大革命时期的革命烈士纪念碑两座,全省独一无二的风雨桥——明清建筑泰新桥。 “白面包公故里”——封开县南丰镇汶塘村。该村始建于明末,共有古民居40多组。在各建筑组群中,以中轴线贯穿,主体建筑位于中轴线上,其余建筑左右对称、长幼有序,充分体现人与自然、建筑物与周边环境和谐统一以及相互协调,体现出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理念。古屋群有多口地下汶泉,泉水如注,常年不枯。乡贤祠牌坊门楼上有皇帝御赐的“乡贤”和“圣旨”牌匾。该村祖先侯应遴是岭南状元王时进的老师,在明朝崇祯年间(1628—1644年)曾一人同时担任广西容县、北流、岑溪三县知县,在执政期间爱民如子,清正廉明,业绩显著,被誉为“白面包公”。容县百姓对其感恩不尽,曾为其立下“生人祠”。 “杏花十二座”——封开县杏花镇江尾村。该村民居建筑群背靠白马山脉,面向池塘和一片开阔的稻田,完好保留了典型的清代民居合院式建筑——十二座。这些合院式建筑物,集中体现了当时绘画、灰雕、木雕、书法等精湛的建筑工艺之大成,又融汇了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多样化题材。 “九九奇门村”——怀集县坳仔镇大浪村。该村有奇地、奇屋、奇水、奇竹、奇树、奇事、奇遇、奇观、奇人九奇。其中奇屋六德堂是当年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郑成功后裔的故居,整座建筑集岭南建筑艺术之精华,又体现闽南建筑风格,典雅别致。该村座落在绥江河畔,岸边的古榕、山茶苍劲茂盛,厘竹林郁郁葱葱。 “林海深处举人村”——怀集县凤岗镇孔洞村。该村四面环山,“观音堂”、“孔乡书院”等多座古建筑具有浓郁的岭南文化韵味。村民素有读书习武的传统,历史上曾出过6位文武举人。村边的瀑布群,气势相当壮观。 “世外桃源”——怀集县黑岩村。该村被峻峭挺拔的石灰岩山包围,要进入该村必须穿越过400多米幽暗的山洞。出洞以后豁然开朗,村中环境幽雅,风景秀丽,小桥流水,鸡犬相闻,炊烟袅袅,竹林婆娑,绿草如茵。每年春天满园的桃花,遍地的薰衣草,争相竞放,俨然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该村的空气清新,没有污染,人居条件良好,被誉为当地的长寿村。 “三格四形武威堂”——怀集县大岗镇扶溪村。武威堂始建于明代,呈“三格”、“四形”。“三格”:背靠皇帝山、白鹤山,面临大水塘,属依山临流格;整体建筑与大水塘组成“官”字形,为仕官格;以前楼为文笔,以水塘为墨池,取蘸墨挥毫之意,防护围墙有枪眼,厢房为“兵营式”,凸显文武风威,构成文武格。“四形”:堂中堂、巷中巷、门中门、屋中屋,环环相扣,处处相通,构造奇特。武威堂规模宏大,是特色鲜明的“古兵营式庄园”占地面积6020平方米,浮雕、石刻散落于建筑物,屋檐和内外墙书写古诗词、警世名句的书法作品密布。 “荷花飘香盈古寨”——怀集县梁村镇何屋村。该村有保存完好的百年老屋8座,结构精妙,造工考究,雕梁画栋,墙檐上绘有诗书字画。村中错落分布荷花池7口,池边是一排排的白玉兰、桂花。该村的生态园、运动场、文化室等公共设施不断完善,成为村民休闲健身的好去处。 二、21个古村落的分类 根据21个古村落现有的资源情况和不同的特色,拟分为四种类型。 山水生态型:鼎湖区蕉园村,德庆县金林村、荔岸村,怀集县黑岩村、何屋村。 古建筑文化型:高要市槎塘村、蚬岗村、黎槎村,广宁县石桥崀村、大屋村,德庆县武垄村,封开县杨池村、江尾村,怀集县大浪村、孔垌村、扶溪村。 民间传统工艺型:端州区白石村,四会市白龙扶利村。 名人故居型:封开县平岗村、西村、汶塘村。 三、21个古村落的开发建设情况及下一步的设想 1、运用多种形式,做好广泛的宣传发动,调动当地群众的积极性,动员他们自觉维护珍贵的历史文化资源。 2、根据国家《文物保护法》的要求,由市政府命名了一批古村落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前段时间,在《西江日报》和肇庆电视中心、广播中心开辟了“肇庆古村落”专版或专题,在《南方日报》作了专门介绍。为进一步提高古村落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拟在近期摄制电视专题片,出版画册。正在组织本地的作家深入到21个古村落采风,撰写散文、游记。 4、各地邀请了有关方面的专家,制订了古村落开发建设的长远规划,有计划分步骤抓好实施。 5、市生态文明村建设专项资金向古村落倾斜,今年已投放了200万元。积极发动和争取各部门、单位和社会各界支持。目前,争取了市直27个部门和省妇联的资金120多万元。地方财政的专项经费和部门、单位的扶持资金,主要投放于“五改五有”,完善古村落的基础设施,改善人居环境。 6、古村落游览观光项目的建设,采取市场运作的方法,以互惠互利的原则,寻求与旅游公司的合作,吸引社会民间资本的投资。德庆县金林村、怀集县黑岩村、封开县杨池村等与旅游公司合作开发建设,已收到明显的成效。今后,要进一步做好包装策划工作,把古村落的开发建设列入文化旅游招商项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