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陆文夫的雅号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03日03:55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刚刚去世的著名作家陆文夫,曾经有过一些雅号,这些雅号折射着他的人生经历和走过的文学道路。

  新中国成立初期,陆文夫还是个年轻小伙子,随军渡江到苏州,在《新苏州报》当记者。因为他说起话来总是慢条斯理,从不高声急语,所以报社同仁送了他一个“拖拉机”的雅号。其实,他一边说话,一边在思考,是个很有见地的人。正是这种内秀性格,使他的

文学作品就像讲故事一样,既从容不迫娓娓道来,又高潮迭起妙语惊人,耐人寻味。

  “美食家”的雅号,并不是他写了《美食家》小说而有的。上世纪50年代,苏州还没有作家协会,只有一个作家小组,成员有范烟桥、程小青、周瘦鹃、陆文夫、滕凤章5人。作家小组约定每周活动一次,地点就是各个酒家饭店,几年下来,他们几乎吃遍了苏州城的大小饭店,再加上当时范、程、周名气很响,又精于美食,一些厨师不敢怠慢,就经常变着法儿做出些名馔佳肴来,陆文夫的“美食家”确实是“吃”出来的。平时,陆文夫在家里,尽管是家常菜,也是十分讲究的。比如,某些菜如何烹饪,味道才鲜美;煎鱼要在鱼背上加刀后才入味;最后上汤要淡,等等。待他后来在《人民文学》上发表《美食家》后,别人才说他是“美食家”,其实,他早就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美食家。

  陆文夫发表《小巷深处》后,有人称他是“小巷作家”。他也说自己“生在小城里,长在小巷中,写些小人物,赚点小稿费”。此外,陆文夫还有一个雅号,就是“陆苏州”。陆文夫一生居住在苏州,对苏州的一草一木有着深厚的感情,他写的小说、散文,大多离不开苏州,后来又创办《苏州杂志》,专门介绍苏州的历史文化。在一次“陆文夫作品学术研讨会”上,有人说他:“世界这么大,他只写苏州……陆文夫是苏州的,苏州也是陆文夫的,陆文夫是文学上的‘陆苏州’。”从此,“陆苏州”的雅号就传开了。一个作家能与他居住的城市联系在一起,足见这个城市对他和他的作品的眷爱。

  陆文夫半生坎坷,下放工厂劳动,举家迁徙去苏北,几经磨难。“陆师傅”这个雅号,是他从1964年被赶出作家队伍后,去苏州苏纶纱厂当工人时,厂里工人叫出来的。苏纶纱厂是建于清朝光绪年间的一爿老厂,有4000多位职工。陆文夫当记者时,经常去这个厂采访,后来曾想写一部以这个厂为背景的长篇小说,他还曾卷了铺盖住进了工人宿舍。下放工厂劳动,没有使他悲观和沉沦。他是个心灵手巧的人,许多技术一学就会,不到半年就当上了平车队二号手(副队长)。当了副队长,他也不搭架子,随叫随到,因此,许多女工都喜欢叫他修车。落纱机上有一把剪刀很难磨,他却能磨得又快又经用。磨刀出了名,许多女工把家用剪刀也拿来让他磨。他每天下班时带一口袋破剪刀,第二天上班又带一口袋磨好的剪刀,别人都说:“陆师傅磨的剪刀可好哩。”陆文夫为人厚道,修车技术好,与工人相处融洽。“文革”中,他虽成了“牛鬼蛇神”,工人根本不想斗他,虽然也叫他去挂牌子,“坐飞机”,但工人们为了不让他受苦,挂的牌子是硬板纸做的,老阿姨还特地用棉纱搓了一根粗绳让他挂。后来,陆文夫重返作家队伍,工人在路上见了他,仍然称他“陆师傅”。5年工厂生活,不仅让陆文夫接触了许多工人,也让他积累了许多创作素材。他自己说,他的第一篇小说《荣誉》,以及以后许多描写工人生活的小说,如《小巷深处》、《唐巧娣翻身》、《二遇周泰》、《葛师傅》等,都是以在苏纶纱厂的生活体验作为基础而创作出来的。

  我一直在猜度,陆文夫完成了《有人敲门》和《人之窝》的长篇小说之后,会不会着手接着写他曾经在几十年前就想写的以苏纶纱厂为背景的长篇小说。在生病住院期间,我去看望他时,他还说起这部长篇小说。我总觉得陆文夫走得早了一些,以他的性格和经历,以他的文学修养和创作才能,还可以写出更多的作品。我想,他是带着许多构思的腹稿走的。

  《人民日报海外版》(2005年11月03日第七版)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