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中国发展模式开始转变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03日03:55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转变符合邓小平多年前的预计

  对于改革中将会出现的问题,邓小平在1992年的南方谈话中就曾有预见:如果富的愈来愈富,穷的愈来愈穷,两极分化就会产生,而社会主义制度就应该而且能够避免两极分化。解决的办法之一,就是先富起来的地区多交点利税,支持贫困地区的发展。可以设想,在本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的时候,就要突出地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

  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传递的信息显示,中国改革开放27年所形成的一些路径将得到修正。中国领导人已下决心要对国家发展模式进行战略性调整。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将成为指导中国未来发展的重要原则和执政中的重要依据,一个值得关注的事实是,在新的“十一五”规划建议中,不再有“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之类的表述。

  历史性转变的前提

  中国城乡居民的人均收入差距在1995年时为2.5倍,到2003年时扩大至3.23倍,如果考虑到城镇居民获得的各种转移支付和补贴等,实际的收入差距则约达5倍。

  清华大学教授胡鞍钢说:“中国已从收入比较平等的国家,迅速成为收入不平等程度比较严重的国家。”中国城镇已出现“穷人”阶层。中国领导人不可避免地要面对“穷人”的诉求。“十五”计划把经济结构调整定为主线,然而,东西部之间、城乡之间的差距没有缩小,反而有进一步拉大的趋势。越来越多的学者加入到对效率优先、市场万能的迷信的反思中来。

  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孙立平认为,近几年来,利益已经成为影响改革的一个基本因素。

  五中全会将影响地方施政

  “十五”期间的体制不完善,一些地方大员拼命搞政绩工程。一旦“十一五”规划上升到法律层面,地方官员再追求不切实际的经济增长,风险必将增大。

  自从非典危机以来,中央高层领导人一直在提倡以人为本,而一些地方官员却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忽视甚至漠视了普通老百姓的利益,甚至与民争利的现象极为严重。

  国家信息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高辉清提出,“十一五”期间,如果改革的核心还是政府自身的改革,下面不执行,上面的政策再好有什么用?现在的情况是,财政收入对地方政府的激励还是很大,改革会遇到一些阻力。

  改革27年来,产生了改革的受益层和受损层。如果按照原有的改革模式进行下去,改革受益层和受损层的差距将越拉越大,受损层对改革的不满加剧,可能产生新的社会动荡。中央领导层近年来十分关注一些人群的利益,包括“总理替农民工讨工钱”、取消农业税、进行煤矿整顿等,多有深意。

  作为执政党,更多的是从社会整体和长远利益出发来考虑问题和制定政策。

  覃爱玲文摘自《瞭望东方周刊》

  《人民日报海外版》(2005年11月03日第八版)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