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企业技改难在哪里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03日04:05 大江网-江西日报

  特约通讯员陈辉

  盛达建材公司520型高精度连轧机及其配套设施在逐步实施当中;华星企业生产线技改项目正式投产;晶环科技有限公司二期技改项目已进入投资后期……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全南县部分企业正在进行一场技术改造。

  然而,另一方面,大多数企业仍然是“碾子是碾子、缸是缸”的老生产模式。面对科技兴企这把“金钥匙”,这些企业是无动于衷还是另有隐情?

  科技人才奇缺影响技改

  作为承接沿海产业转移基地,全南引进的绝大部分企业科技含量不高,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仅占工业增加值的3.6%。全县200家企业,中专以上学历的员工总共1045人,并且只集中在少数几家企业,由外商投资的合隆制衣公司就占了三分之一。科技人才奇缺,严重制约着企业科技创新,这已成为企业发展的主要障碍。

  科技创新成为全南经济发展的助推器。东珠针织厂用先进机械设备代替手工,一个工人操作可完成原来14人的工作量,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据不完全统计,近两年各企业用于技术改造、扩大规模的资金在8000万元以上。受此影响,今年前9个月,全县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八成多。

  中小企业缺少技改资金

  对于全南这样的山区县来说,要大批引进科技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的大型企业不太切实际,因此,加大对现有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显得犹为必要。

  对县内5家小民营企业调查,2003年至2005年8月累计投入技改资金不足230万元,其中银行贷款不足总投资的两成。

  拦在“科技兴企”前面的障碍不少。首先,企业经营者存在着“小富即安”“知足常乐”的保守思想,不敢贷款;其次是缺乏资金,银行对中小民营企业惜袋;最后是人才匮乏,招不进、留不住。

  政府应承担扶持重任

  扶持中小民营企业做大做强,政府责无旁贷。

  县丝厂是当地蚕桑业的龙头企业,该县帮助厂方争取低息贷款130万元对制丝二厂进行了技术改造,企业在赣州市率先上三条自动缫丝生产线,生产能力增加了1倍,新增工人上百人,带动全县新增桑园3600亩,辐射带动2800多户农户种桑养蚕。政府一个小小的善举,带来了企业增效、岗位增加、农民增收等多重效应。

  为实施“科技兴企”战略,全南县设立了企业发展基金和科技人才贡献奖,企业吸引人才出台优惠政策,把全县具有中级以上技术职称的科技人才组织起来,成立了专家人才联谊会,为企业的科技创新、技术改造提供决策咨询。该县还通过实施“借智”、“借脑”工程,与全国各地多所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帮助解决企业生产技术难题。私营企业主李剑光创办了一家电子厂,投产初期,磁头的质量技术问题一直得不到解决,专家人才联谊会得知后,与中国磁头协会理事黄立新取得联系,帮助该厂磁头生产合格率提高7个百分点,降低生产成本7%。

  该县大力通过技术和资金招商,使本地企业与外地优势企业实行“科技联姻”,互惠互利。该县原八一火柴厂步入困境,吸收加拿大客商资金后,新上3条专供出口的书式火柴生产线,成为全国第三大火柴出口企业。目前,通过这种方式,该县共为30多家企业走出了困境。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