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器利”耕沃野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03日07:46 大众网-大众日报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全市经济的快速平稳发展,农业生产现代化功不可没。而农业机械化就是农业现代化的利器。”刚刚抖落“三秋”生产的征尘,龙口市农机局局长吕世林接受了我们的采访。

  龙口市农业机械化发展速度之快令人惊叹。目前,全市农机总值达到3.58亿元,农机总动力70.1万千瓦,各种配套机具2.2万台(套)。小麦生产基本实现机械化,玉米生产机

械化也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前列,成为省“农机创新示范工程示范基地”。

  链轨式农机下岗

  行走在四通八达的硬化乡村公路上,放眼田野,各种新型拖拉机来往穿梭,机声隆隆战“三秋”,与这种场面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锈蚀的链轨式拖拉机躺在村口沉睡。

  随着近年来“村村通”工程的实施,链轨式拖拉机成了农民心中“说不出的痛”。“政府给咱硬化了路面,咱得把它当宝贝使啊,那么大一个铁家伙轧在路面上,破坏的是路面,碾的却是咱农民的心哪!”链轨式拖拉机出不了村,进不了地,农民“收种难”的问题凸显出来。

  如何解决农民“用机难”?市农机部门迅速把农机推广的重点转移到发展玉米收获机械和轮式拖拉机上来,每年投入资金达1000多万元。在小麦生产基本实现机械化的同时,今年该市实现玉米联合收获面积4万亩,占玉米面积的43%,秸秆还田面积达到5万亩,占玉米面积的51.6%。

  农机化效应

  “穗摘得净,地耕得深、平,到头到边,又省工又省力,来年我还要请他们来干。”10月下旬,笔者在诸由观镇赵刘村采访时,一位穿着干净的农村妇女高兴地说,“现在种地简单多了,我一人就可以种上五六亩地呢!”

  一场耕作制度的改革正在龙口的乡村如火如荼地展开,农业机械化彻底改变了以往手扒、镐刨、牛拉等耕种方式。由于机械化的大面积推广,龙口“三夏”生产由过去的半个月,缩短为一个周;“三秋”生产也由过去的一个多月,缩短为10天左右。

  如今,龙口农业机械化已经彰显出其独特的优势,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机械化的秸秆还田,不仅培肥了地力,而且大大改善了土壤结构,促进了粮食增产。据测验:龙口市土壤有机质含量由原来的不足1提高到1.3以上;秸秆还田还从根本上解决了秸秆乱堆放,影响村容村貌、污染环境的问题。同时,农业机械化承担了60%以上的农业生产劳动量,每年替代出10万多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特殊的农机手

  在龙口,有一支特殊的农机手队伍,成员就是市农机局的机关干部。每当农忙时节来临,局内持驾证的近30名机关干部全部深入一线操机作业。

  “三夏”、“三秋”生产任务重、时间紧,特别是缺机少机村的农民对季节性农活更是心急如焚。为此,龙口市农机局成立了农业机械作业小分队,安排服务车,设立农机服务热线,坚持24小时值班,一个电话到现场排除故障。服务小分队的每台作业机械安排2名机手轮班作业,歇人不歇机,有的机组甚至连续24小时不停机,创昼夜耕地200亩的纪录。另外,因作业收费低,年均减轻农民负担20多万元。

  曾有村民问农机干部:“一天能赚好几百元钱吧?”当听说只有二三十元钱的生活补贴时,农民们深受感动,有的甚至流下了眼泪。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