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中国新闻周刊》文章:日本经济走向复苏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03日10:21 中国新闻网

  (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日本经济病情已大幅好转,国家财政不再是企业的救命稻草,企业通过艰难的改革强化了自己的体质。日本在这轮经济复苏过程中的作为,对正谋求深化经济改革的中国来说,或许也有可借鉴之处

  本刊记者/谢良兵

  本刊特约撰稿/陈言(发自东京)

  这个夏天,当比尔·艾默特(Bill Emmott)再次站在东京的街头时,他突然发现,一切似乎都在逐渐恢复本来的面目。

  艾默特是英国《经济学人》杂志的总编辑。1989年,正是他,以《太阳也西沉》(The SunAlsoSets)为题,对当时如日中天的日本经济进行了百般揶揄。这也被一些人称为导致日本经济开始走向崩盘的诱因之一。

  而15年之后,他再次率队奔赴日本,进行为期三周的调查采访。10月6日将其在日本见到的繁荣景象,用《太阳照样升起》(TheSunAlso Rises)为题做了封面报道,以见证日本经济的复苏。

  “当年写《太阳也西沉》时,我认定日本的时代已经过去。但今夏当我们取得很多正面材料之后,我对日本另眼相看,太阳照样能够重升。”艾默特说。

  “这是日本经济的拐点”

  “快进场,再不下单就晚了。”日本的证券交易所里,投资客们笑嘻嘻地说。今年以来,日本经济复苏迹象异常明显,日本股市近期的表现可见一斑。从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8月份解散国会前东京股市指数12000点,到大选后的近14000点,不到两个月时间,东京日经指数上涨了2000点,创4年多以来的新高。

  《日本经济新闻》的报道称,在东京证券交易所上市的1600家公司的税后纯利达到1279万亿日元,比上年度增长37%,连续第二年更新历史纪录。

  今年日本经济的亮点来自内需的增长。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今年4月份,日本工薪者的平均收入比上年同期增长1%。个人消费出现了近年来少有的旺盛势头,内需对刺激经济增长的作用在扩大。“让人真是觉得景气已经恢复。”丰田汽车公司的一位销售人员这样说。

  本田Lexus(雷克萨斯)9月开始在日本正式销售以来,不到一个月,就卖出4600辆GS系列车,是预期月目标的3.8倍。

  走在东京的大街上,人们可以发现一些新的变化:东京火车站附近的CBD新办公大楼拔地而起,行走如飞的男女职员脸上已经有了某种信心——日本这两年职员的工资、奖金比过去有了不同程度的增加,企业的国内外业务开始多了起来。在新宿商业区、池袋商业区,每到节假日,潮水般的客人涌入电器商店,液晶电视、等离子电视正成为日本新一代消费品的热销重点。在电子一条街秋叶原,偶尔能看到失业的工人睡在纸箱堆里,但从纸箱边散落的包装盒可以看出他们要么能在方便店的垃圾桶里捡到食品,要么还能买一些打折的食品回来。

  而位于东京新宿的伊势丹百货公司,也看好经济景气的恢复。不久前将“男性化妆品”引厂进店,不仅化妆品、香水受到青睐,连手镯、戒指等装饰品的营业额也增加了两成。

  经济复苏最明显的标志,莫过于地价的上涨。日本国土交通省的年度调查显示,在截至2005年7月1日的过去1年中,东京23个区的平均地价开始上涨。其中,居住区地价上涨0.5%,商业区上涨0.6%。这是日本1991年“泡沫经济”破灭以来东京地价的第一次上涨。也意味着连续下跌了近15年的日本房地产市场似乎要走出黑洞。

  而另一组经济数据也对日本经济复苏进行了验证。对日本经济贡献最大的出口展现了良好的增长势头,表现最好的今年8月份同比增幅超过8%,这使得日本经常账目盈余能够保持较高水准。据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的统计,日本在IT领域进步显著,机械订购比5月份增长了11%。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的经济师YukariSato甚至在《金融时报》上撰文称“这是日本经济的拐点”。

  10月20日,日本中央银行发表的《地方经济报告》也非常有信心地指出:“日本经济已经走出原地踏步的状态。”日本央行把全国分成了9个大区,其中除了北海道大区以外,其他8大区的景气已经出现了回复或者是扩大,生产、个人消费、住宅投资等底气十足。在该报告发表之前召开的央行分行行长会议上,央行行长福井俊彦满怀信心地说:“经济上的转暖速度不是很快,但我们已经进入到了一个长期的回复过程中。”

  日本经济的复苏迹象,除了枯燥的经济指标外,还在日本政治的层面得到折射。经济的复苏过程往往会需要一个具有绝对权威的领袖人物。几年前日本政治中大腕级的政治家小泽一郎说:“我都数不清楚日本这些年换了多少个首相。”但现在小泉纯一郎政权不仅已经进入到了第5个年头,而且从刚刚过去的9月选举看,他获得了日本选民的绝对支持。尽管小泉首相并没有给企业带来什么公共项目,但他的“无为而治”政策,反让日本企业学会了用自己的力量在国内国际社会上独自行走。

  有趣的是,几乎是同时,10月初,英国《经济学人》、《金融时报》、美国《新闻周刊》等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媒体都把目光转向了日本经济的复苏。

  《经济学人》用“渐进”这个词来形容日本经济的复苏。它的报道称,种种迹象表明,日本经济经过一年多的再次调整,一直阻碍复苏的企业设备投资过剩、员工过多、拖欠债务过大的问题已经基本消除。“日本正在从过去15年的债务和通货紧缩的束缚中挣脱出来。国内一片乐观。”

  “日本经济改革可作为欧洲的榜样”

  和艾默特一样,摩根士丹利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谢国忠也感受到了这份乐观。“我最近到日本调研时,感受到了东京对未来经济走势高涨的乐观预期。我碰到的投资者几乎都认为日本将出现内需拉动型的经济繁荣周期。”谢国忠说。

  在谢国忠看来,仅仅6个月时间,东京的市场预期就完全发生了转变。“这是近10年来充斥市场的最乐观的情绪,韩国过去10年都没有出现过这样的乐观情绪。”谢国忠说。

  日本的外交官和政治家们显然迎来了春天,他们感到宽慰,不用再为日本的衰弱而道歉了,或许时不时掐一下自己来确信这一切都是真的。自10月11~12日召开月度会议后,日本央行理事会的9名成员已就该国经济形势达成一致“谨慎的乐观”。日本央行官员多次对外暗示,到2005年年底,日本核心居民消费物价指数(CPI)有望结束“连跌七年”的局面,意味着困扰其10余年的通货紧缩局面即将结束。日本政府认为它的经济“正以稳健的步伐复苏”。

  乐观的不只是政治家们,海外投资者也对日本的经济复苏保持激昂的情绪。尤其在“9·11”小泉大选成功之后,外国投资者纷纷涌入东京,生怕错过这拨行情。

  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经济室副主任张季风博士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介绍说,日本经济复兴是以出口增长为起点的,带动了设备投资。设备投资是日本经济增长的中枢部分。根据日本经济企画厅提供的数据,2003年设备投资增长率为8.2%,2004年为5.1%。而在前几年,2001、2002年的设备投资率都为-6.2%和-18.5%。

  这种乐观情绪似乎也影响到了国外。2005年10月11日,美国财政部长约翰·斯诺(JohnSnow)在对日本为期两天的访问结束时表示,日本已清理银行业坏账,并在解除管制、公司改革和重组等方面取得进展。“日本经济改革可作为欧洲的榜样。”斯诺称赞道。

  美国运通公司高级经济师格力斯KevinGrice则评价说:“强劲的经济形势已经持续了快一年,现在,各种数据已经证实了这一点。在我看来,目前是日本经济在过去15年里最好的时候。”

  对于日本经济的真实状况,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解读。日本民众大都持悲观论,夸大经济衰退给自己带来的困难。东亚一些国家则认为日本政府出于战略考虑,故意渲染其经济衰退的严重性,其实目前日本经济正处于“老虎起跳前的后坐”状态。

  “失落的十年”

  “只要樱花盛开,日本经济就会复苏。”1998年1月,当时桥本龙太郎内阁中的经济企画厅长官尾身幸次向日本国民这样保证。但其时冬去春来,樱花盛开,日本经济却未见复苏。

  日本经济从上世纪50年代的高速增长期,直到90年代初,一直走在世界经济的前列。自1990年2月,以陷入债券、股票、日元汇率“三重疲软”为标志,日本经济的不景气足足持续了约14个年头。对于日本经济来说,过去的14年无疑是一个充满伤痛的历史。过去14年来,也曾多次出现过“假黎明”,最明显的就是1996年到1998年,但复苏的迹象最终演变成一场新的衰退,带来了银行危机。从那时起,日本持续忍受着通货紧缩至今。

  1990年到2000年,日本经济年均增长率为1.75%,大大低于同期美国经济增长水平。日本自战后以来经济衰退最为严重的这10年,也是学界公认的“失落的十年”。

  对于“失落的十年”到底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日本庆应大学教授井村喜代子对《中国新闻周刊》说:“日本对外依靠出口获得经济成长的机制出现了破绽,在日本内部则源于金融机关的不良债券迅速膨胀,企业经营出现了危机后,国家靠扩大公共投资刺激经济发展的政策到了这个时候已经不能发挥作用。”

  在分析日本这“失落的十年”时,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所研究员李素华向本刊指出,日本经济增长速度的下降,有其客观必然性。除了日本正处在转折期之外,还有如下因素:其一,日本经济基数的增大;其二,后发展效应消失;其三,日本舆论过分强调经济中的负面因素。

  这十年,日本一直在为经济的复苏做着挣扎与努力,但路途颇为坎坷。首先是政治上令人眼花缭乱的变动。1993年自民党一党治国体制忽然间破裂了,政治舞台上你方唱罢我登场,走马灯一般地变换着首相脸谱。

  接下来阪神大地震,日本官僚体制的丑闻接二连三,著名银行、证券公司说倒就倒,没有谁能保证现存的银行还有哪家健全。阴影就这样笼罩在日本人的心头上。要走出“失落的十年”,日本需要一种全新的政治经济模式。

  日本人在这10年的低迷期里所做的事,就是改革金融,转变经济增长模式,完成向消费社会的痛苦转型。

  “我们没有奢望国家的财政支持”

  改变发生在2002年,当年日本经济开始步入周期性回升,但其反弹力度不强;2003年日本经济持续复苏,取得了2%的增长,经济复苏曙光初现;2004年12月14日的日本政府经济财政咨询会议上,经济财政担当大臣竹中平藏,宣布日本经济已走出低迷,从而正式给这场明治维新以来历时最久的经济萧条画上了句号。

  张季风博士在向本刊分析此次日本经济的复苏的原因时说,主要是扫清了外部环境障碍。首当其冲的是银行系统清理坏账。在2002年,日本的不良资产占银行资产的8.2%,到2005年,不良资产率已经下降到了2.9%。其次是日本企业内部的自我重组。主要表现为裁员。根据日本经济企画厅提供的数据,在日本企业的调整期里,失业率在2001年达到最高,为5.2%。但在上世纪90年代初,也就是日本泡沫经济将至之前,日本的失业率常年保持在二点几的低水平。日本企业的自我重组还表现在公司治理方面。日本企业在二战后,为了削弱财阀势力,企业内部通常是经营者的权力大于股东权力。但是在企业的自我重组过程中,股东权力渐渐回归,得到重视,对经营层的监管得到加强。

  张季风认为,政局稳定也是一个原因。自小泉上台5年以来政局比较稳定,这也保证了政策的延续性。而在此之前,从1990年开始,日本政坛像走马灯一样换人。

  小泉执政4年,确有可圈可点之处。今年上半年经济平均增长3.3%。“这是近10年来,日本经济首次摆脱依靠公共投资和出口维持增长的模式,基本上依靠国内消费和民间资本投资拉动经济复苏。”高盛日本问题专家KathyMatsui分析说。其中最关键的因素是丰田汽车等大企业增加投资,并调高工资,职工消费开支因而上升。现在消费对日本经济的贡献比例已达到50%以上。

  至于企业是如何具体地强化各自的经营体质的,三菱商事常务董事、中国总代表武田胜年对《中国新闻周刊》说:“日本企业在过去十余年中,消减了没有必要的设备,尽可能地减少了企业负债率,在人员的使用上也采取了一系列的瘦身措施。现在的日本企业体质已经基本合理,能在国际经济社会中重新发挥自己的力量了。”

  在采访众多的日本企业人员时,常能听到的一句话是,“我们没有奢望(日本)国家的财政支持”。小泉入主日本内阁后,日本国家财政不再是企业的救命稻草,大量地消减国家在公共项目上的支出,成为小泉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小泉改革还说不上成功,但在让日本企业进入国际舞台试水这一点上,小泉是下了真功夫的。

  在企业的一系列瘦身运动完成以后,新一轮的投资、技术革新开始在日本出现。2005年日本的设备投资计划比2004年一下子增加了11.6%,制造业的投资更加凶猛,比上一年度增加19.8%,连续3年实现了两位数的增加幅度。东京电力公司一家企业在2005年的设备投资增加额就高达2073亿日元,总额为7685亿日元。丰田汽车在日本充实了雷克萨斯轿车的销售网点,今年的设备投资总额为12500亿日元,比去年增加了1628亿日元。佳能东芝在兵库县合建的新超薄型电视厂的投资额也在1800亿日元以上。如此强劲的投资,显示了日本企业过去少有的信心。

  新一轮日本企业的投资在向高端、节能方向集中。汽车行业投入了新的车型,电子主要集中在超薄型电视、能够对应300毫米单晶的半导体方面。日本的钢铁在向高炉的增容方面、向汽车用镀锌钢板方面投资,化工在对消减原料燃料成本方面投资。

  日本企业的投资超过了美国等国家制造业的投资,如此强劲、巨额的投资,代表着日本企业摆脱“十年失落的悲观”后的一种信心,是日本经济将要整体改善的一个兆头。

  野村证券经济学家神宫健在谈到2004年以来的日本经济转暖时,对《中国新闻周刊》说:“这次的景气回复与90年代出现的几次复苏势头有着本质上的不同。1990年代是靠财政手段、靠IT泡沫拉动景气回复的,但这回则主要是因为企业强化了自己的体质。”

  “经济复苏仍需拐杖”

  在经历了14年的通货紧缩及不动产价格下滑后,日本民众曾一次次被经济回升的假相所打击。因此,尽管官方一再强调,此次的日本经济复苏态势将会持续下去,但是仍然有73%的受访者表示,他们坚信日本萎靡的经济状况在一年内难有改变。

  《经济学人》称,日本经济现在的问题是,第一,这一进程是否会持续下去;第二,债务、通货紧缩、腐败、劳动者保护等历史包袱是否会压垮变化带来的利益,也即日本能否很快回到正常国家的行列开始发展。

  “鉴于日本经济自1999年始,出现了几次回升的反复,而且制约日本经济复苏的主要问题,比如通货紧缩、消费低靡、财政危机、外部风险等尚未完全解决,日本经济是否步入了平稳发展时期还需要再观察一些时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所李素华说。

  “近期的日本经济复苏是脆弱和不稳定的。”日本著名左翼经济学家伊藤诚在其发表于2005年4月号美刊《每月评论》的文章中说。这篇题为《陷入结构性困境的日本经济》的文章称,四个因素使日本经济复苏受到结构性制约:一是促进日本经济复苏的国际环境充满不确定性,二是日本引进的新自由主义政策一直在持续地加深国家财政危机,三是大多数日本工人正面对日益恶化的工作生活条件,四是日本总人口趋于减少。

  英国《金融时报》的观点与伊藤诚不谋而合。10月4日《金融时报》的一篇文章称,乐观还为时过早,日本的经济复苏仍需“拐杖”。该文分析说,从长远看,日本经济前景仍存在严重的结构性风险。第一个风险是日本官方过快提高利率和税收将扼杀经济复苏。其次,经济好转的根基仍很薄弱,经济上升主要是因为资本支出扩大。但持续稳健的经济复苏的必要基础——家庭支出仍处于疲软状态。这使得日本经济近期仍将主要依赖出口的持续增长。

  另外,该文还分析说,人口快速老龄化以及劳动力锐减也会给日本长期的经济前景蒙上阴影。如今,1/4的日本人超过了60岁,而到2040年这一比例差不多将达到1/2,居于世界前列,劳动生产率增长速度的下降使得问题变得更加糟糕。

  “日本经济病情已大幅好转,但在病情尚未完全痊愈前,不可掉以轻心而停止投药,目前还需待在‘加护病房’,经数年调养后日本经济方可完全复苏。”2005年10月9日,日本野村总合研究所主任研究员辜朝明在东京的一场演讲中这样说。(本刊记者陈晓对本文亦有贡献)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