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吕政:我国工业化进程中面临的主要矛盾 (2)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03日10:47 人民网

  四、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东西部地区间经济发展差距不断扩大

  ——从人均收入水平的差距看,1995年,东部和西部的人均生产总值分别为7104.3元和3035.3元,西部为东部的42.7%;2000年,东部和西部的人均生产总值分别为11334.5元和4687.3元,西部为东部的41.4%;2004年,东部和西部的人均生产总值分别为19351.1元和7430元,西部为东部的38.4%。东西部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差距呈加速扩大趋势。

  ——今天在强调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同时,也要看到生产要素的集中化趋势。

  五.、在扩大开放条件下提高国际产业分工地位面临的外部压力

  ——从世界范围来看,国际产业转移的规模迅速扩大,使各国的产业发展及结构调整之间的互动性显著增强,各国之间的产业关联和相互依赖程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这为各国带来了更多的分工效益,扩展了发展中国家参与国际分工以及获得外部资源和先进技术的渠道。

  ——由于目前发达国家的大跨国公司控制了产业价值链的关键环节,发展中国家在国际分工体系中始终处在不利的边缘地位,同时也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发展中国家产业成长与结构调整的自主性。

  ——虽然跨国公司产业转移对我国产业成长和结构调整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对我国经济发展和产业安全也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①跨国公司产业转移一定程度了加剧了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路径偏差和外部依赖;②跨国公司技术转让的水平偏低,而且以生产设备等硬件技术为主。跨国公司技术溢出的范围有限;③由于现阶段外商投资企业出口主要采取加工贸易方式,跨国公司产业转移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我国对外贸易的低水平扩张;④跨国公司凭借强大竞争优势,在我国部分行业中占据了较大的市场份额,形成了一定的行业垄断,抑制了国内产业竞争力和市场份额的提高。国际产业转移的负面效应使国家利益与跨国公司利益产生冲突。

  针对国际产业转移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的利和弊,我国的应对措施:

  第一,由于我国经济发展阶段与工业发达国家仍然存在着较大差距,拒绝或收缩接受国际产业转移是不可取的,积极利用外资的政策应当继续坚持。

  第二,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生产力发展水平具有多层次性,在国际产业分工体系中长期处于受制于人的境地。为了避免这种局面的出现,我国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经济安全的关键性的技术密集型产业,应以引进和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为主,利用外资为辅。

  第三,从产业的生产过程看,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确实已超越了国界的限制,但是利益仍然有国界,其中的关键是对于资本和核心技术的控制权。

  第四,利用外资的重点应转向提高质量和水平,外资进入并非多多益善、来者不拒。如何获得先进技术、增强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是最突出的任务。因此,对外资进入的项目应进行筛选,要求新的投资必须是技术先进的项目。

  第五,对于关系到我国产业升级且具有广阔市场前景的技术密集型产业及重大技术装备,应坚持中方控股、合作生产、转让技术为主,例如高速铁路、干线大飞机等,暂时国内企业不能制造的部件可以外购,但要加强对引进的先进技术的消化吸收,而不应长期依赖从国外购买。

  第六,实施政府采购,推动重大技术装备的市场实现。但政府采购的问题在于:一是规模较小,中国政府采购占GDP的比重不到1%;二是规则不全,至今没有一套系统的通过政府采购扶持本国重大技术的行动方案。为此,应尽快将政府采购纳入国家创新体系,发挥政府采购在重大技术市场实现中的作用。WTO对发展中国家的政府采购有一定的选用本国技术以及产品的优惠空间,大力扶持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技术,政府采购可向这一方向倾斜,以充分利用国际规则。

  第七,尽快推进国内企业与外资企业的税率并轨,使国内企业与外资企业处于同等的竞争条件,以增强内资企业的竞争力。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