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他们都曾是文青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03日14:54 青年时讯

  江南春 虚荣心让我成功

  2005年7月13日上午,纽约,分众传媒登陆纳斯达克,一夜之间,持股39.7%%的江南春身价倍增到2.14亿美元,分众传媒成为近几年来融资最多的中国概念股。抛开纸上财富不谈,拿到手的真金白银就有2177万美元,约合1.7亿人民币。江南春成为中国广告市场上的首富!

  2005年8月2日早上8点不到,位于上海江苏路兆丰世贸大厦的分众传媒公司仍然是空空如也,员工还没有上班,电梯口分众传媒的液晶广告显示屏上却已经滚动起广告。此时,在一个摆满了公司所获各项殊荣的证书、奖状和奖杯的会议室里,坐在《人力资本》面前的江南春慢声细语地聊起他的“虚荣心”和由“虚荣心”打造的发家史。诗人变商人,爱慕虚荣为美女

  1973年3月出生于上海的江南春,魁梧的体形更像北方汉子。他在向别人自我介绍的时候,总喜欢这么开始:以前,他是个青年诗人!“江南春”这个名字就是酷爱中国古典文学的父亲取自于宋词的词牌名,而且影响了他的文学取向。

  江南春回忆说:“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我东拼西凑的作文得了一个全班最高分,老师当作范文当众宣读;从此一发而不可收拾,每次作文都要挖空心思,不得第一誓不罢休。”习惯被当作范文作者的江南春于是开始了自己的“文学”之路,大大小小的奖项伴随他度过青少年时代。见证他青少年时期文学创作巅峰的,是江在高中期间拿到了上海市中学生作文竞赛一等奖,还有就是因为其显现的文学锋芒于1991年被保送进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就读。

  80年代受宠的诗人身份在90年代日渐没落,美女面前,能开上大摩托的“个体户”更有吸引力,社会对成功的定义发生变化,金钱更能让男人“容光焕发”。意识到这点后,江南春义无反顾地“投笔从商”。面对美女,“诗人”不及“个体户”

  江南春从小就喜欢文学,最主要的原因是作文写得好就可以在课堂上被老师当作范文来宣读,这样就能满足自己强大的“虚荣心”。在不断的“虚荣心”的驱使下,从小学到高中,利用文学这个特长,江南春获得了大大小小无数的奖励。因为在高中拿了一个上海市中学生作文竞赛一等奖,所以没有经历过严酷的高考便被保送到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顺理成章,因为在文学和诗歌上的天赋和成绩,江南春当上了学校夏雨诗社的社长,本来以为可以继续获得“虚荣”的时候,江南春却开始遇到了不大不小的一些“打击”。

  “我们的诗人是以学校女生为市场的,诗人通过这个市场来赢得关注,借此获得虚荣的满足。如果你是诗人,上世纪80年代可能会非常瞩目,而到了90年代,诗人地位受到了挑战。到了1992年,诗人和文学青年跟没落的穷人差不多。我偶尔涉猎学校舞场,结果备受冷落。比如说,你请10个女孩跳舞,会有两个女孩和你跳。跳的时候人家问你是学什么的?你告诉人家你是中文系的,当场人家就对你比较冷淡。下次再想跟人家跳,基本上就不会有人跟你跳了。”

  “对于目标受众的研究,我从那时候就开始了,我开始琢磨怎样变换自己的角色才能赢得女孩子们的青睐。我当时做的第一个职业假设是到后门开店。当时,华东师范大学的后门有一个礼品店,我们都去那里买东西,那个老板有一辆很大的摩托车。虽然这个老板长得不帅,但是每次开着他的摩托车招摇过市的时候,都会得到许多女孩子青睐。我研究发现,不仅仅是这个礼品店,就连卖水产的小老板赚了钱,也会受到女孩子青睐,我意识到现在这个时候是个体户容光焕发的时候,我觉得为了能够继续保持虚荣,我只能做个体户了。如果不做相应的转型,我就会失去可以得到虚荣的市场。”

  诗人加文学青年的江南春在目标客户女孩子那里碰完壁之后,意识到“个体户”比“诗人”更能获得受青睐的虚荣,于是第一次有了改变自己职业理想的想法。

  “每当清晨,我在睡梦中醒来,睁开双眼,就感到自己又重新复活,当我翻身下床,看见昨夜一首略带缺陷的诗还站在狂乱的句法中,我觉得那种感觉分明就叫作幸福。假如时光不使它流失,我相信它会更加纯粹。”这是江南春后来为自己的诗集《抒情时代》写的序中的一段话。他自嘲没能使它纯粹,是“功利性”地选择了放弃坚守梦想,并且在此后10多年间都不再敢动写诗的念头。但一个书生创富的“神话”却从此开始了。

  《人力资本》陈斌姜继玲/文

  王石 被遗忘的文学青年

  冒险已经成为王石名字前最重要的定语,但是就在几年前,文学和冒险一直被并称为王石的两大特色。王石在万科论坛上被网友称为“文学青年”,并非浪得虚名。当年当兵换防到乌鲁木齐的时候,他溜进附近学校破败不堪的图书馆里,在一堆堆的书中寻觅。在他请记者到万科的食堂吃客饭时,记者和王石聊起了小说,王石说:“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红与黑》中的于连,一个木匠的儿子,极具才气,不安于现状,一步步地努力。”于连的个人奋斗触动了王石的心弦。王石也是平民出身。幼年到少年,他随父母辗转柳州、广州、衡阳、北京和郑州,17岁时入伍到徐州,接着换防到新疆,想要出人头地的念头始终没有泯灭。王石承认,部队生活的磨砺对他日后的成功是有巨大价值的,“在冰天雪地之中,裸露的手指都冻僵了,还要继续修车。后来到了深圳,再苦的环境也就不觉得了。”但,在骨子里,王石是不怎么喜欢军旅生活的,“我的性格和军队要求的纪律格格不入。我是个个性极强的人,愿意自己安排自己的生活,严格遵守自己的计划。”

  从军5年后,王石退伍。其实,王石退伍最大的动机是———想念大学。退伍就业时,王石作了一个出乎人意料的决定,放弃握了五年的方向盘,去当条件极艰苦的锅炉工。他对记者说:“我做的事情是常人没法理解的,我那时的行驶距离是18万公里,完全可以到政府开小车,可我宁愿去抡大锤。”关于王石为何选择抡大锤的原因有两个版本,他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总说是为了被人推荐上大学,可是他对本报记者的回答却是:“我就是不喜欢开车。”这两个版本也许凸现了王石性格中的两面,其一是渴望个人的成功,其二是个性上的一点叛逆。王石似乎看出了记者的疑惑,补充道:“其实,以我的野心,干锅炉工一定只是个过渡。”压抑不了的生命冲动喜欢读存在主义哲学著作的王石对记者说:“在1982年到深圳之前,我的命运都不是自己选择的。”他自己也承认:“我先是参军,后来上大学,可以说一直是属于令人羡慕的社会主流。”但是一种“不安分”的情绪总让他“感受到一种压抑”。王石开始在血统上寻找原因,“我的母系是锡伯族,这是一个游牧民族,我祖上入清朝的镶蓝旗任将官,太姥爷是张作霖的少将旅长,东北军不抵抗时,出家当了道士。我和我的姐妹都非常爱看梅里美的作品,喜欢其中异族的、诡异的东西。”王石说:“尤其是《高龙巴》,那种远离大陆的小岛上的风情!”在很难主动选择命运的那段岁月里,王石一直向往大陆之外的碧海蓝天,“如果不是改革开放,我肯定会做一名海员,在世界各个大陆之间飘荡。”改革开放了,王石没去圆他的海员梦,他从广州来到深圳这块大工地。辞去公职的他带领民工扛150斤重的麻袋,“祖上虽然没出翰林,但彪悍和忍耐力还是遗传给了我。”王石打趣道。民工用不解的眼神看着他:这个城里人一定是犯了什么错误,何至于跟我们一起扛麻袋呢?“燕雀焉知鸿鹄之志。”王石对着记者,说出当时的心里话。到深圳下海是王石一生中第一次“探险”,在市场竞争的环境里,王石感到本性中的某种东西得到了释放,他说:“我从压抑中跳出来,完全是自己的选择。以后尽管历经挫折,乃至遭受上级公司的刁难,虽九死而犹未悔。”他早就从杰克·伦敦的《海狼》中读到了“适者生存”的游戏规则。海盗头子把厨工偷魏登的钱全赢了过去,知识分子魏登说:“这钱是我的呀。”“曾经是。”海盗头子说着就笑了,王石念完这一句,更是得意地大笑起来。几分钟后,他说他要在3年内做上海市场的老大。王石担任万科论坛某版版主,他贴在论坛上的一条寄语引自捷克作家哈维尔:“病人比健康人更懂得什么是健康,承认人生有许多虚假意义的人,更能寻找人生的信念。”

  《新闻晨报》付昱/文

  从亚细亚到格调 刘博玩的就是文化地产

  有人说这是一个“她”时代,是一个巾帼不让须眉的时代。女人、诗人、商人,北京依莲轩房地产公司董事长刘博在地产界堪称传奇人物。用文化续写地产故事她是第一个在北京楼市高举“人文地产”大旗的女子,也是她第一个把项目LOGO注册了商标,她运作的“格调”,以比周边项目高出千元的价格入市。在海南房地产领域曾经纵横驰骋过的刘博也曾创造过一幕幕的地产神话,当年的显赫声名使她有着极强的“文化自信”感。她想通过格调告诉人们:建筑不但要用来挡寒避风,而且要有格调、有品位,以此唤起人们对生活姿态的觉醒,这是有格调的建筑应该具备的品格。刘博的人文地产说更多的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思考、对建筑文化的思考、对人的生活状态的思考。

  刘博首次在地产界提出“人文地产的觉醒”,以其独特的诗歌语言与文化手笔引领地产,引起业内广泛关注,被誉为“人文地产第一人”。2004年,刘博做了几件事:一是“格调”开盘,以诗会友,举行了一个大型的诗友会。而当天正逢“国际诗歌节”,国内许多著名诗人也应邀来品味格调。作为诗歌社团“干草部落”的副社长,在当天的诗歌朗诵会上,刘博把自己对诗歌的热爱大胆地抒发出来。工作中实践理想刘博从商很偶然,她原本是个诗人,为了体验生活寻找创作的素材到亚细亚商城应聘,去“体验生活”。老板让她写一个报告,谈谈亚细亚怎么搞公共关系。在15年前,当时要做公共关系全中国几乎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这份报告让她在25岁当了亚细亚第一任公关部经理,制造了风靡一时的“亚细亚”现象。但她没有放弃写诗,直到现在还是“干草部落”的成员。她有些在艺术爱好上的朋友们不知道她是做房地产的,她也不想让他们知道,因为她更倾向于做一个艺术家。她觉得商业其实只是用来支撑理想的,工作是生活的需要。开着豪华跑车流浪刘博的诗歌中,对黑夜的眷恋和对伤口的吟唱是主要的精神主题,她写了一系列的关于“夜”的作品,如《黑夜的情绪》、《黑夜的心跳》、《黑夜的歌唱》,从中可以让人感受到她对生命的深刻感悟,以及对传统女性意识回归的自省和自觉。如果不作地产她最大的梦想是什么?她说是开着豪华跑车去流浪!丝毫也不掩饰自己物质的一面,因为她不能忍受像有些流浪诗人那样风餐露宿,写诗是一件快乐的事,为什么要让自己痛苦,并非只有痛苦才能造就灵感。她喜欢可以令自己感动的东西,感动是精神上的,是可以长久存在的,而现实中的成功和辉煌都是瞬间的。

  《北京娱乐信报》许慧颖/文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