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中国城市密集区的发展态势及战略构想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03日16:19 人民网

  城市密集区的形成与发展,是现代城市化进程的重要特征,也是世界区域经济和城市化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世界各国城市化进程表明,城市密集区是区域城市化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产物,是国家或区域综合竞争能力的空间表现。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的日益深入,城市密集区在世界和国家经济发展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在本世纪初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中,对城市密集区进行科学的战略定位,对其未来发展做出总体判断和长远谋划,既符合国家总体发展战略的需要,又有利于整合全国各地区之间的发展。

  一、我国城市密集区发展的现状特征

  

  城市密集区是特定地域城市密集发展的群体空间,城镇密度大、城市化水平高、区域整体性强、结构层次多是其基本特征。依据城市密集地区的空间形态或发育程度,也常将其称之为“城市群”、“(大)都市带”、“大都市圈”、“都市连绵区”、“都市密集区”等不同名称。

  在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快速发展过程中,城市密集区成长迅速,一批城市密集区正在形成和发展,已成为我国人口、经济、城镇集聚的重点地区。从总体上看,我国大陆已形成了以上海为中心、南京和杭州为次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城市密集区、以广州和香港(深圳)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城市密集区、以北京和天津为中心的京津唐城市密集区、以沈阳和大连为中心的辽中南城市密集区、以济南和青岛为中心的山东半岛城市密集区、以福州和厦门为中心的闽东南沿海城市密集区、以郑州为中心的中原城市密集区、以武汉为中心的江汉平原城市密集区、以成都和重庆为中心的成渝城市密集区等九大城市密集区。基本情况见表1。

  此外,正在形成的规模稍小但对区域经济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城市密集区还有,以长沙为中心的湘中城市密集区、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城市密集区等。

  

中国城市密集区的发展态势及战略构想

  这些城市密集区,由于在发展条件、历史基础、经济结构、城市化进程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而其发展状况、规模大小、影响范围及演化趋势亦各具特点。

  1.从发育程度看,我国城市密集区的形成发展大体适应了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发展水平各不相同,具有阶段性差异。

  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城市密集区,与其他城市密集区相比,发育相对成熟。这两个城市密集区城镇分布密集,人口和产业高度集聚;区域经济发展水平高,基本处于工业化后期;“五普”时城市化水平接近或超过60%,城镇等级规模结构完整;有着较发达的立体交通网络和相对完善的基础设施,城市之间经济社会联系密切,呈网络化发展态势。参照法国学者戈特曼提出的大都市带形成的五个基本条件和标准,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已经清晰地出现了大都市带的基本特征。

  京津唐、辽中南、山东半岛、闽东南、中原、江汉平原、成渝等城市密集区,正处于成长阶段。城镇较密集,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工业化进程正从中期向后期迈进,城市化水平在40%以上,城镇空间沿轴线发展态势明显。受大城市不断增强的扩散效应和乡村非农化的双重影响,城市化地域正快速扩展,在区域中所占比重不断增加,城市辐射范围开始出现重叠,城市之间的联系逐渐强化。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相对成熟的城市密集区相比,城镇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城市间联系强度及经济一体化程度都有明显的差距,城镇规模等级结构不够完整,都市区之间仍存在非农化程度不高的“低谷区”。

  关中、湘中等城市密集区已具雏形,但城市、人口和产业的集聚规模较小,正处于形成阶段。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基本处于工业化中期,城市化水平在40%左右,核心区和空间发展轴线已经形成。这些地区已经分布了较多的城镇,具备了城市密集区的雏形,但区域城镇整体规模较小,发展水平较低;中心城市辐射功能较弱,仍处在以集聚为主、不断扩展之中;地域发展差异较大,城市之间仍存在大片的非农化程度不高的地区,城市化地域分散,主要沿空间发展轴线相连;城市间联系强度较弱。

  2.从规模等级看,我国城市密集区的规模大小、影响范围具有明显差异,呈现多层次发展的特点。

  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京津唐城市密集区是跨省级行政区的、具有全国性影响的大型城市密集区,有望培育成具有国际影响的大都市带。这三大城市密集区不仅拥有国际性城市(如上海、香港、北京),与世界经济联系广泛,而且有大经济区中心城市或副中心城市即区域性中心城市(如华东经济区的南京、杭州,华北经济区的天津,华南经济区的广州、深圳),具有相当大的地域规模、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不论是城市、人口和产业的集聚程度,还是中心城市规模和辐射范围,都居全国前列。城市密集区经济辐射能力强,影响范围可达全国各地。

  其他城市密集区,如辽东南、山东半岛、闽东南、中原地区、江汉平原、成渝等,从城市、人口和产业的集聚程度、中心城市规模和辐射范围看,均是具有区域性影响的城市密集区。这些城市密集区是一个较大区域内城镇、人口和产业的集聚空间,都拥有一个或两个区域性中心城市(如东北经济区的沈阳、大连,华北经济区的济南、青岛,华南经济区的厦门,华中经济区的武汉、郑州,西南经济区的成都、重庆),具有较大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在各所在省区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属于各省区的经济核心区,经济辐射范围覆盖全省,有的已经影响到相邻省区。

  湘中和关中城市密集区虽然城市数量、经济规模和人口规模略小,但在所在省区的地位十分重要,如国内生产总值分别占其全省的70%以上,同样拥有区域性中心城市(如华中经济区的副中心城市长沙、西北经济区的中心城市西安),因此也属于区域性影响的城市密集区。这些区域性城市密集区一般是所在大区内最重要的投资区位、最具综合竞争力和成长性的地区,经过一个时期的建设和发展,将在全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加重要的战略作用。

  3.从地域分布看,我国城市密集区东、中、西部梯度递进,呈多样性发展的特征。

  与自然地理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相适应,我国城市密集区的发展呈现地带性差异(见表2),在已经形成和正在形成的、具有区域性影响的11个城市密集区中,6个分布在东部地带,3个分布在中部地带,2个分布在西部地带。东部沿海地带城市密集区数量多、规模大,已经形成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京津唐、辽东南、山东半岛、闽东南等6个大型城市密集区,整体发展水平高,呈强势发展状态。中部地带分布有中原、江汉平原、湘中3个城市密集区,整体规模较大,发展水平较高,呈加速发展状态。西部地带分布有成渝、关中2个城市密集区,整体规模和发展水平略逊于中部地区。我国城市密集区的宏观分布态势,为实施东部带动、中部崛起、西部开发战略,以城市密集区为核心推进全国区域经济整合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地域基础。

  

中国城市密集区的发展态势及战略构想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