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光有“新本子”,够吗(三味屋)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04日06:55 人民网-华东新闻

  儿时有个农村亲戚,年节时常会携全家到上海小住。一大家子中,有个虎头虎脑的小男孩颇招人喜爱,常有邻居与其打趣:“怎么又到城里来了,没户口要送回去的。”小男孩一时语塞,正尴尬无措时,外婆走来解围:“谁说没有啊,以后你就说我是‘袋袋户口’。”

  一晃20多年,那个被叫作“袋袋户口”的男孩早已音信全无。但他被问及户口时的慌乱与手拍口袋称“袋袋户口”时的喜悦,却依然清晰如昨。孩子终究是孩子,他的尴尬可

以在瞬间转化。但随着年岁的增长,他或许越来越清楚,那个小本子上农村与城市的差异之痛,不是拍拍口袋就能化解的。

  前几天,“袋袋户口”们或许会听到这样一个消息,公安部等有关部门正在抓紧研究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拟取消农业、非农业户口的界限,统一城乡户口登记管理制度。

  不知他会是感慨还是麻木。但不可否认的是,这多少意味着,困扰中国已久的城乡二元结构将面临制度性的改变。而启动这一变革的钥匙,便是建立统一的城乡户籍管理制度。这样做不仅仅是一个名义上的简单变化,其背后蕴含着诸多事关中国未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潜台词。

  其实,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的二元户籍制度,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在一定的历史时期,为防止人员的无序盲目流动确也起过不小的作用。但在近半个世纪后,其计划经济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

  应当看到,这种二元的户籍制度产生了城里人与乡下人的事实不平等。长期以来,许多福利制度都只是城里人的制度,没农民的份。乡下孩子与城里孩子一出生就不在同一起跑线上,多少农民为了城市户口而苦苦奋斗,又有多少人奋斗了一辈子却不能如愿?同时,这种二元户籍制度对人们观念的影响更为深刻,有多少农民形成了自己在人格、生命价值和尊严上都不如城里人的思维定势?

  市场经济应该让人人机会均等。统一的户籍制度,有利于建立一个更为现代且有效的社会控制机制。长久以来,大量来自农村的城市流动人口成为建设城市的主力军。然而,由于户籍身份上的限制,这些城市中的流动人口大军始终没有被纳入有效的城市行政管理体系当中,这显然不符合现代国家的社会管理要求。

  但我有些担心的是,久未谋面的“袋袋户口”得此讯息后,未必会如想象中的兴奋。因为真要打破城乡二元社会结构,农民不仅要有相对稳定的工作,还得有一笔买房资金。很显然,对多数渴望做市民的农民而言,此二者都还是奢望。

  从某种意义上说,二元户籍制度是计划经济残余的标志,废除现有的户籍制度是大势所趋。但想仅靠纸面变化就缓解“三农”矛盾,显然是过于理想化。因为户籍之痛只是表象,在其背后是更深刻的“二元社会”之痛。如果此刻遇到“袋袋户口”,或许他会说:“谢谢你给我一个新本子,但这些还不够。”

  《华东新闻》(2005年11月04日第四版)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