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环球时报专题 > 正文

请多呵护中国“经济发动机”(纵横)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04日09:30 环球时报

  西方希望中国经济增长“由外转内”

  近年来,美日等国屡屡对人民币升值施加压力,想以此削弱中国在双边贸易上因货币兑换而形成的优势,进而实现其国家利益。美日等国一些心胸不宽的人,总是把中国“经济发动机”当成“双刃剑”。他们一面承认在美欧日“经济发动机”相继熄火与减速时,中国“经济发动机”的及时启动与加速,为世界经济增添了一丝明亮的色彩;另一面,他们总
认为中国在与他们的贸易中占了便宜,进而想通过在货币兑换上的压力,将中国一步步地逼上由外转为内、靠自身消费来拉动本国经济发展的道路。

  在这种外部的巨大压力下,

中国经济正面临严峻的考验,中国是否能承受得了这样的压力,中国经济是否能实现发展战略上的转型,是否能将十三亿国人培养成狂热的消费者?

  消费观的“代际转换”需要较长时间

  西方国家对中国狂热消费的期待不可能立即转化为现实。13亿中国人很难全部成为狂热的消费者。中国人喜欢储蓄,并不因当前收入的提高而有所降低。据官方的统计表明,2004年中国的储蓄率达到43%,与1985年存款占收入26%的数字相比有大幅度提升。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根据美国商务部的统计,美国2005年第一季度的储蓄率已经降至1%。即便在一些欧洲大国,储蓄率目前也都只保持在10%左右或略高的水平。中国人储蓄率的居高不下与中国传统的“节俭文化”有关。千百年来,中国老百姓养成了量入为出,勤俭持家的习惯。要中国人放弃这种习惯,是非常艰难的事情。

  许多分析家认为,如果国内消费能够取代出口和固定资产投资,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那么中国所面临的一系列紧迫的经济困难的影响将降至最低。于是,近年来,一种积极消费的大环境正在被营造出来,30岁左右的白领阶层正在掀起了一场大胆借贷(按揭)消费的所谓“消费革命”,使最近几年国内消费出现上升的局面。

  在这场“消费革命”中,年轻一代正在改善着中国人的传统。但“代际转换”是需要时间的,是随着一代人的退出和新一代人的崛起来实现的,因此,世界对中国需要有耐心,要给中国以时间,不能急于求成,乃至是拔苗助长式地强制性要求中国改变自己。这样反倒会适得其反,欲速不达。

  确保美国消费能力,维护国际秩序

  中国虽然还不具备美国那样的消费能力,但在确保美国的消费能力不衰方面,中国却在通过购买美国国债的方式默默地发挥着作用。

  中国购买美国短期国库券的数额:2004年2000亿美元,2005年可能达到3000亿美元。美国著名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说,世界经济的命运取决于中国对美国政府债券的兴趣。他说,“如果某个时刻,中国决定停止购买美国的短期国库券,美元会急遽下跌,美国的利率会上升,

房地产泡沫会破灭。……这会使美国经济———整个世界经济的引擎———立即停止前进,从这个角度看,中国现在是使全球复苏得以持续下去的金融中心。”可见,中国正以确保美国消费能力的方式,竭力维护着现有的国际经济秩序。

  如今,西方世界以“提升人民币”为名,行“保护主义”之实,渴望中国改变“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模式,以使中国的“出口依赖型”经济发展模式,迅速转变成“内需拉动型”为主的经济发展模式。但是,这种外力迫使下的转型对中国来说无疑将伴随着巨大的风险,一旦转型不成功,中国经济发展的车轮就会出问题。作为世界唯一的一台马力依旧十分强劲的“

发动机”就会熄火。这不仅对中国经济是巨大的打击,而且对世界经济也是灭顶之灾。因此,与其对中国经济不断地施压,倒不如多给中国经济一些时间,一些细心的呵护与关照,因为中国经济这台“发动机”不仅是中国的,同时也是世界的。▲

  (作者是上海外国语大学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

  (本版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欢迎读者参与讨论,电子信箱:taolun@peopledaily.com.cn)

  《环球时报》(2005年11月02日第十一版)

  相关专题:环球时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