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环球时报专题 > 正文

拉动内需,各国都在想办法(经济观察)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04日09:30 环球时报

  

拉动内需,各国都在想办法(经济观察)
最近10年,俄罗斯购物中心的规模增加了200倍以上。图为莫斯科市民正在商场选购服装。

  (法新社图片)

  编者按最近几年,国内需求不足一直困扰着

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日前通过的
十一五
”规划中明确提出,“立足于扩大国内需求,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重大战略方针”。在全球范围内,俄罗斯、印度这几年的经济之所以快速增长,不断扩大的国内需求发挥了重要作用;信贷消费在帮韩国很快走出金融危机的同时,也为此后的经济发展埋下了隐患。各国在刺激内需,拉动经济增长方面,有哪些经验和教训?请看本报记者发回的报道。

  俄罗斯:养老保险制度的日益完善让老百姓敢花钱

  本报驻俄罗斯特约记者常?报道:俄罗斯经济发展和贸易部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俄国内生产总值(GDP)比去年同期增长了5.6%,预计全年将增长5.9%。值得注意的是,俄经济快速、稳定增长固然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国际能源和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但报告指出,内需增长逐渐成为拉动俄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俄国民经济研究院院长弗拉基米尔·马乌也认为:“内需增长和良好的外贸形势是俄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俄总理弗拉德科夫日前在内阁会议上说,随着国内需求的增加,俄经济结构已开始发生质的变化。

  俄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措施有两个:一是刺激消费需求,包括家庭经济的最终消费及国家机关和非商业组织的最终消费;二是继续增加国内投资,扩大就业。

  为了刺激国内需求,俄罗斯主要采取了以下几项措施。

  增加信贷消费力度。随着俄经济实力的提高,老百姓的消费愿望不断提升。俄各大银行都增加信贷发放力度,其中最主要的是汽车信贷,每人每次的贷款数额从3000—8万美元,期限从半年到5年不等。消费者一般只需要首付10%即可。不少银行为拉拢顾客,更推出了“零首付”策略。贷款买车已掀起了俄新一轮的消费狂潮。记者从《专家》杂志编辑部了解到,俄汽车拥有量不断提高,每千人拥有小汽车138.8辆,每100户家庭拥有31辆汽车。莫斯科居民不到1000万人,但汽车拥有量超过300万辆。最近,俄国有和商业银行还在探讨设立教育信贷的可能性。

  增建超市和大型购物中心。据俄《公报》10月12日报道,10年前,俄购物中心屈指可数,而现在购物中心的规模增加了200倍以上。据有关专家评估,今年上半年,俄大型购物中心的面积较上年同期又增加了16%。随之而来的是,原苏联时期的露天市场逐渐退居二线。法国欧尚和瑞典宜家等公司在莫斯科联合开办的特大规模超市已初具规模。这个超市停车场的车位就超过3000个,放眼望去,一片车的海洋。超市里边人山人海,记者每次去都看到,俄罗斯人采购规模惊人,排队交费至少要花半个小时。据莫斯科市政府《商务》杂志报道,摩斯尔人力资源咨询公司在对全球144个城市的200项居民生活指标进行比较后得出结论,莫斯科物价水平目前高居世界第四位。不过,面对物价上涨,莫斯科市民心态总体比较平和。

  刺激餐饮消费。咖啡店和餐饮业在莫斯科也很火,中餐馆据说已超过了100家。据一家中餐馆老板介绍,俄罗斯人近几年对中餐的兴趣明显增加,只要菜肴做得好吃,回头客特别多。而且,俄罗斯人消费起来几乎不假思索,每餐的人均消费很容易就会超过30美元。他们很能喝酒,酒水的费用很高,几乎占了餐费的一半左右。

  加速发展房地产市场。过去,俄罗斯人的住房全部由政府分配。为减轻国家负担,俄近年来对住房制度进行改革,政府向居民无偿转让房屋产权。比较发达的一、二级房地产市场的建立在改善居民住房条件的同时,也扩大了内需。莫斯科市政府已经开始吸引国内外资本修建200座35层以上的高层住宅楼,并针对年轻人财力不足的状况,采取优惠价格鼓励新婚家庭购房。去年底,莫斯科新建房屋的均价为1800美元/平方米,但记者近日了解到的信息是,目前已涨至2300美元/平方米。

  在增加国内投资,扩大就业方面,俄罗斯政府也采取了很多措施。除逐步加大国家财政投资力度外,挖掘国内居民储蓄的巨大潜力,使其用于经济建设,也是俄增加国内投资的重要渠道。有专家认为,俄目前实际上可以不需要外资,只要使用好这些“自有资金”即可。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政府向不发达地区倾斜,先后开工、建成了一批大型基础设施项目,如,远东水电站、赤塔到哈巴罗夫斯克高速公路等。这些大型项目的修建,不仅更好地促进了本地与发达地区的联系,而且带动了当地就业,刺激了经济发展。

  向国内出口加工型企业倾斜,扩大就业需求。俄罗斯原油等资源出口的扩大促使相关企业增添设备,政府投资也日益活跃。而且,恢复了元气的当地企业和年轻企业家一起,进一步扩大了新的投资。对内直接投资在2000年到2003年期间增加了两倍。

  积极扶植中小企业发展。如提供投资支持,建立专门信贷局,为中小企业提供信息、咨询、法律方面的服务等,使中小企业数量大幅增加,吸纳大量失业人员,提高居民收入。

  设立专门的稳定基金。为防止掉入油价陷阱,俄建立了稳定基金。截止到今年10月1日,俄稳定基金高达9607亿卢布,约合336亿美元。俄政府已经初步决定动用稳定基金,进一步扩大投资,促进国内经济发展。

  当然,政局稳定是俄成功拉动内需的重要前提。此外,普京政府还引进了所得税制度,完善了劳动法,改革了养老金和社会保障制度。特别是养老保险制度的日益完善,使俄罗斯老百姓不太担心老有所养问题,在收入不断增加的情况下敢于花钱。

  印度:通过各种途径增加普通民众收入

  本报驻印度特派记者陈继辉报道:印度经济最近几年一直以超过5%的速度稳步增长。据世界银行今年7月公布的数据,2004年,印度GDP已超过6900亿美元,成为全球第十大经济体。不久前,印度中央统计组织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认为,庞大的国民消费支出是推动印度经济全面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印度经济观察中心的资深专家辛格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印度政府非常重视内需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早在瓦杰帕伊政府执政期间,刺激国内消费便被看作是整个经济改革进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今年9月,印度总理曼莫汉·辛格在国家计划委员会的例行会议上再次表示:“我们还是需要想尽各种办法来拉动内需。”

  专家辛格介绍说,印度政府通常采用以下途径促进国内消费支出:一是通过宣传改变国民消费观念;二是放宽银行管制,增加消费信贷服务;三是通过各种途径增加普通民众收入,培养中产阶级购买力。他举例说,今年8月,印度政府通过了《农村劳动就业保障法案》,让广大农村家庭每人每天至少可以获得60卢比的工资(1美元约合45卢比),用以改善生活条件,提高消费水平。与此同时,在政府的支持下,印度银行在全国近400个城市开展了消费信贷业务,利率和5年前相比降低了近一半。

  政府的引导发挥了积极作用。记者对印度年轻一代的超前消费观念感受颇深。印度很多购物中心都有“分期付款”服务,记者经常在诸如笔记本电脑、高档家具等柜台处,看到年轻人办理贷款消费手续。在印度,大约有60%的汽车都是以银行信贷方式购买的。一位和记者熟识的德里大学教授对此非常感慨,他表示,印度人过去那种“先存钱、后花钱”的座右铭对年轻一代已经不适用了,他儿子几乎每天下班后都要到餐馆、咖啡厅或是多功能影院去“放松”,工资一点都没有存下来,而且也根本不考虑将来失去了工作或还不上贷款会怎么样。

  “不过庆幸的是,他现在的收入还可以,否则就得来朝我要钱了。”

  印度国民消费的增加体现在各个方面。以电信业为例,印度目前有4500万手机用户,并且还在以平均每月250万的数字迅速增加。年轻人一年之内换几部手机已经非常普遍。

  韩国:信贷消费过度埋下隐患

  本报驻韩国特约记者沈林报道:韩国在1997—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中受冲击最大,但2002年当韩国提前3年还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贷款时,世界再次对这个曾经的亚洲小龙刮目相看。自金融危机之后,韩国经济连续4年获得了年均7.2%的增长速度。

  韩国迅速摆脱危机,得益于政府采取的鼓励出口和扩大内需的政策。为鼓励内需,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放松信贷管制的政策,使国内房地产价格和股市大幅上升。其中尤为突出的是,政府通过税收优惠等各种措施鼓励消费者使用信用卡透支消费。据有关数据,2002年,年龄在15岁以上的韩国人中,平均每人使用4张不同的信用卡;超过23万人平均每人拥有10张信用卡。当时,信用卡业被称为韩国的朝阳行业,信用卡还赢得了“神奇塑料”的美誉。按照韩国金融监督委员会的规定,申请信用卡必须提供收入及资产证明,对未成年人(15岁以下)申请者发卡要得到监护人的同意。但各家发卡公司为争夺客户,无视申请人的收入和偿还能力,甚至不惜采取在路边发放礼品等方式争夺客户,导致信用卡满天飞。

  韩国中央大学教授申京淑对记者表示,无节制的发放信用卡导致家庭负债急剧上升,“它就像个飞去来器,金大中政府把它放了出去,几年后却重重地砸在了卢武铉政府头上”。韩国共有1561万户家庭,接近1/4的家庭成了信用不良者。巨额家庭负债不仅极大地影响了居民的持续消费能力,而且容易引发银行坏账甚至金融危机。

  2002年,韩国信用卡泡沫的破灭导致人们消费信心大幅萎缩,国内需求一蹶不振。个人消费下降严重阻碍了经济发展。虽然出口一直强劲增长,成为韩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拉动力,但由于内需不振,韩经济增长从2003年开始下滑。

  两年来,韩国一直努力消除信贷消费过度的后遗症。政府严格控制产业资本进入信用卡领域,原则上不再允许财阀企业建立新的或者兼并旧的信用卡公司。信用监管部门要求发卡人加强信用审核并控制信贷增长额。这些措施使信用拖欠比率有所缓解。2004年第三季度末,韩国的信用卡债务总额为38万亿韩元(约合364亿美元),拖欠比率为23.06%。监管机构表示,他们相信贷款标准的提高有助于改善借款人的信誉。今年以来,韩国国内消费恢复上升势头。▲

  《环球时报》(2005年11月02日第十五版)

  相关专题:环球时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