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少帅军团”统领中国航天(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04日13:29 海峡网-厦门晚报

  闽籍运载火箭专家黄春平揭密中国载人航天背后故事

  

“少帅军团”统领中国航天(图)
操着一口浓浓福建乡音,皮肤黝黑,精神像年轻人一样饱满。在全国政协来厦视察团的驻地,记者见到了全国政协委员黄春平,大名鼎鼎的福建籍运载火箭专家。

  前天上午,结束9天视察活动即将离厦的黄春平,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揭示了中

国载人航天火箭成功发射背后的故事。

  7年攻克两大难题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始于1994年。“当时遇到的最大难题是如何保证载人火箭的可靠性和航天员的绝对安全。我们必须在火箭上研制两套系统,一是故障检测处理系统,二是航天员逃逸系统。此前,我国还从未有人做过这样的两套系统。”

  黄春平说,从火箭竖立在发射台,到发射和最后船箭分离,有任何问题,都要有一套系统将其检测出来,并在影响航天员生命安全时,向其发出指令帮其迅速逃逸。但这一技术难就难在故障指标确定。

  “指标设得太高,指令发出太迟就会造成航天员牺牲;定得太低,动不动发出指令,本来完全可以将飞船送入轨道,结果却发出逃逸指令,那么,这一次的航天工程飞行试验就算是失败了。”

  黄春平带领一群科技工作者就在这毫厘之间埋头钻研,在火箭系统内部的十大系统中一项项地找。经过专家们7年的反复试验,终于攻克了这一难题。

  “逼出”4万多宇航级电子元件

  黄春平说,中国决定开始载人航天试验时,许多技术还达不到要求。比如,半导体、电阻、晶体管等这些普遍的电子元器件。

  “载人航天要求有宇航级的电子元器件,每小时失效率应该在负的9次方以上,而当时我们的电子产品失效率在负的5次方到6次方之间,可靠性方面差了两个档次。”

  “我这个火箭项目总指挥也是管理者,方方面面要把关。单单就电子元器件,我就跑了上百家工厂,后来同事们给我起了个外号叫‘电子元器件副院长’。”

  黄春平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火箭由6万多个零件组成,其中电子元器件占4万多个。没有中国企业的技术进步,我们的“神箭”就飞不起来。

  “少帅”们至少再干20年

  黄春平说,“十年文革”造成了10年的人才断层,在载人航天工程队伍组建时,30岁至40岁之间的科技人员非常少。

  我国开展载人航天工程一开始就定下3个目标:第一是飞天成功,这一目标达到了,载人飞船成功发射,火箭则攻克了55项新技术,其中10项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第二是载人航天达到高可靠、高安全、高质量的要求。第三,出人才。

  黄春平欣慰地说,第三个目标也已达到。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3年底,运载火箭项目培养锻炼出来的技术骨干中,各种型号火箭总指挥和总设计师有6人,副主任以上的设计师30人。最为可喜的是,这些人的年龄都在35岁至40岁之间,年富力强。

  “我们称之为‘少帅军团’。这批人可以为中国载人航天事业工作20年以上,这是中国航天事业最有希望的地方!”

  记者 卢士阳 文/图

  (来源:厦门晚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