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希望城市能接纳我们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04日16:49 滇池晨报

  在昆明人的身边,农民工很重要地存在着,却往往又被这个城市里的人们所忽视。他们不是这个城市的“本地人”,他们不像城里人可以利用自己或家庭的各种各样的“关系”,为自己谋取一份“好工作”;他们也不像大学生那样有知识,不能在为大学生们专门设立的招聘会上展示自己;外来务工人员大都不是“人才”,各种人才交流会上也没有他们的“位置”;他们在城市里只能从事最脏、最苦、最累的工作,他们只有一个愿望,那就是——

  2005年10月29日,星期六。一场不算小的雨自头天晚上开始就一直在下着,昆明的气温也在一夜之间下降了将近10摄氏度。当许多人还赖在自己暖暖的被窝里的时候,25岁的王以辉已经准时在早上的8点钟站到了自己的岗位上。这位云南饭店的保安员来自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大姚县,在昆明工作已经有4个年头了。自2001年退伍的那天起,他就没有打算在老家找工作,第二年春节过后,他就通过朋友的介绍,在昆明某宾馆做起了保安员。现在的这份工作是他在昆明的第二份工作,在这里他已经工作快一年半了。

  “每个月包吃包住,饭店还给买了医疗保险,挺好的。”王以辉笑着说道:“我是朋友介绍来的,这是家国有性质的宾馆,在里边上班比较放心,工资都会按时发下来。上岗前还在昆明市便民服务中心培训过几天,讲的是关于农民工维权的问题,但现在已经忘得差不多了。” 王以辉还说:“我们部门的几个,饭店都给买了医疗保险,大家工作还是比较开心的。”

  在昆明,像王以辉这样,用工单位既按时发工资又办理各项保险的,已经不是什么“特殊待遇”了。近日云南省人大常委会召集有关部门负责人,组成检查组对昆明市《劳动法》执行情况进行了检查。检查结果显示,昆明市执行《劳动法》的情况总体表现为大中型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较高,职工劳动时间基本上能按《劳动法》的规定,劳动者工资基本上无拖欠现象,并能按规定发放加班工资,同时也能按照有关法规为员工办理各项社会保障等。但在一些小企业或个体经营户中,劳动合同的签订几乎成为空谈,许多务工人员连“合同长什么样都不知道”。克扣或延迟发放工资、任意延长工作时间并不按标准或干脆不发加班工资、以及拒绝为员工办理各项保险等情况依然屡见不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仍不时受到不法侵害。

  据有关数据显示,近年来全省劳动争议纠纷案件呈大幅上升的态势,年均增加22%。截至今年上半年,全省各级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在执法监察过程中发现有80多万各类企业员工未与用工单位签订劳动合同,而用人单位拖欠劳动者的工资高达3.57亿元。当然这些违法行为很快便受到查处并及时更正,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也及时得到维护。但这些仅仅是在执法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隐藏在这些问题后面的数字有多大,不容易调查清楚。

  来自昭通的杨小姐,来昆明打工已经4年多了,现在昆都某茶室里打工。到昆明几年来,她换过七八次工作,大都是看到餐馆、茶室老板贴出招工信息以后,自己找上门去问的。“反正都是干粗活,没有必要去职业介绍所。”“基本上都不签合同,这样我们自己也觉得自由点。”在茶室的工作时间是从中午开始一直到午夜,每天的工作时间都超过10小时,一个月下来“不扣工资就算好了,还敢想有加班工资?”谈到社会保障,她更是一脸的茫然……

  27日下午,在昆都一间餐厅门口,有6个人在打牌,他们同是这家餐厅的员工。虽然是下午,一个客人也没有,但他们还穿着统一的白色工作服。在他们当中有来自红河、临沧的,也有来自昭通的。据他们说,工资方面基本上不会拖延,但是如果做错了事,比如打碎碗碟什么的,还是会被扣一点工资。对于要求老板给办理社会保险的问题,其中一个自称姓黄的笑着说:“老板让我们在这儿打工就不错了,还敢要求买什么保险。”说完,便专心致志地打牌去了。

  在记者采访的近30名在各种餐厅、茶室和酒吧里工作的外来务工人员中,不少人不仅不知道节假日工作算加班并应该发给加班工资,连签订劳动合同的意义也所知甚少,就更别提办理各类保险的问题。有些务工者,甚至连社会保障为何物都一无所知。“工作难找,不敢提过多的要求”也是许多外来务工人员明知自己的权益已经受到侵害,却不敢站出来与老板理论的一个重要原因。在维护权益和保住饭碗之间,要他们作出选择的话,在他们的心里,只要自己好好干活,老板按时发给预先说好的工资就足够了,什么保险、什么维权,“都是空的”。而所谓的“8小时工作制”,在很多人眼里也是“天方夜谭”。也正因为外来务工人员的维权意识淡漠,使得许多肆意延长工作时间及找出各种理由不为员工办理社会保障的老板因此“省了很多时间和开支”,并避免了很多“麻烦”。

  28日上午,在位于官南路的昆明市劳动力市场,来自贵州凯里的胡兵在这里找到了他今年的第二份工作:私人企业驾驶员,负责给客户送货。自从2002年来到昆明,从朋友那知道这个市场以后,胡兵每次换工作都会来这里,算上这次已经是第四次了。“这里机会多,每次来这里一般都不出两三天就可以找到工作。这里不像有些招聘会要收门票,另外那些就业信息都是免费的。而且还经常办一些免费的培训班,主要是一些在昆明的就业常识、《劳动法》的基本知识。还会教我们农民工怎样维权,并且设了专门的劳务纠纷法律咨询处,举报投诉电话也是公开的。”

  据了解,昆明市劳动力市场是专门针对外来务工人员开办的劳务市场,每年在这个市场招工的企事业单位提供的就业岗位超过10万个,通过市场找到工作的外来务工人员也达4万人次。但实际上目前进入昆明的外来流动人口已超过130万人,除去部分经商做生意的、拥有高等学历的专业人才及通过朋友推荐就业的务工人员,真正进入规范的劳动力市场求职的外来务工人员尚不足总数的10%,更多的外来务工人员还是通过街头巷尾的劳务中介或走街串巷按照路边张贴的“招工信息”寻找工作。但由于劳务中介市场的不规范,从业者良莠不齐,外来务工人员上当受骗的也不胜枚举。

  29岁的罗伟目前是某私营企业的总经理助理,算是外来务工人员中“运气比较好”的。用他的话说这“运气好”也是 “吃一堑,长一智”后才开始的:“刚到昆明时找工作十分困难。眼看着身上带来的钱一天天的减少,我狠了狠心,明知会被宰还是去了一家职业介绍所,交了50元钱。可到了职介所指定的公司后别人却说已经不缺人了。回到职介所跟他们理论了很久,才退还了我20元钱。那时候真的很想回家,但是自尊心迫使我留了下来。后来就来到了现在这个工厂,一步步从最底层走到了现在。”

  仅仅损失30元钱,对上当受骗的外来务工人员来说是很幸运的了。由于人生地不熟,许多外来务工人员在寻找工作的过程中都曾经有过上当受骗的经历,也是因为“人生地不熟”,许多人在上当受骗后或慑于“黑中介”的淫威,或为避免更大的麻烦,或根本不知道该向哪儿举报及投诉而往往选择沉默。但他们选择沉默的结果,就是有越来越多的外来务工人员成为上当受骗的“后继者”,也使得那些“黑中介”在欺诈外来务工人员时更加有恃无恐。因此有外来务工人员在谈到他们找工作的艰辛时表示,希望政府有关部门能更多地关心进城务工人员,采取一些相关的措施让他们能更快地找到更好的工作。“如果能在火车站附近搞个咨询台就好了。”

  由国务院颁布,自2004年1月1日起施行的《工伤保险条例》规定:“各类企业、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用人单位)应当依照本条例规定参加工伤保险,为本单位全部职工或者雇工缴纳工伤保险费。”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各类企业的职工和个体工商户的雇工,均有依照本条例的规定享受工伤保险待遇的权利。”

  因为工作性质的特殊,城市里有些工作也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比如高层建筑外墙清洗行业。在国内各地的媒体及互联网上,有关高层建筑清洗工(俗称“蜘蛛人”)坠楼身亡的事件屡见报道。工伤保险及意外险在这类高危行业中显得尤为重要。在对这个行业的调查中记者发现,参保情况似乎与企业的规模“成正比”。

  广州余伸辉清洁服务有限公司,在昆明有3家分公司,总共有120多个员工,在昆明同行中算得上是有一定规模的公司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该公司一位业务主管说:“员工在公司工作一年以后,会给他们买保险。”而至于买的是什么保险,他却始终不肯透露。对于记者“为什么要一年以后才给员工买保险”的疑问,他表示,员工进公司后,一般都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才能开始工作。因为“培训费可不少,如果公司再给他们买保险,那成本就太大了。”而在另外其它几家清洁公司,一听记者提到关于保险的问题,立刻三缄其口,有的甚至直接拒绝接受采访。在伸管清洁公司、天圣清清洁公司、恒杰清洁公司采访时,记者都吃了闭门羹。北翔清洁公司的经理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的过程中,听见记者问到“是否为员工买保险”时,便称有事,让记者5分钟以后再打。当记者再次打去电话时,接电话的工作人员说声“经理不在”便把电话挂了。昆明市高层建筑清洗公司,是云南省首家专业清洗公司,也是在云南清洗行业中规模最大的专业清洗公司。该公司的杨小彪总经理告诉记者:“公司为每个员工都买了大病医疗保险、人身意外保险等。进入公司的员工,只要经过3个月后的试用期就可以享受这项待遇。”

  对于国家明文规定各类企业均应参加的“工伤保险”,记者在调查中发现依然是在大中型企业中执行的状况比较好,而部分中小企业及个体工商户虽然也有为员工办理,但往往只是少数签订了劳动合同的员工,至于更多的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员工,“工伤保险”依然犹如水中月,可望而不可及。导致这种现象普遍的原因除了个私企业主追求短期利益、变相降低员工待遇外,对工伤保险认识的缺失也是其中之一。部分个私业主,特别是小餐馆、小商店老板往往认为员工的工作无非就是端端盘子、招呼客人,“又不是什么危险的工作,不大可能会受伤。”

  其实对于外来务工人员来说,工作的苦和累及待遇差并不是他们不能忍受的,让他们觉得难以忍受的是身为“外地人”所受到的歧视及不公平待遇。在采访中记者还了解到,部分用工单位在对待本地人及“外地人”的态度上有着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不仅表现在工作岗位的安排上,同时还表现在劳动报酬的分配上。来昆明仅三年便换了五次工作的胡兵就这样说道:“其实我也不愿意动不动就辞职换工作,但有些事情实在让人很难接受。我们是农村出来的,在城市里面属于最低层,经常成为被讽刺嘲笑的对象,尽管这些忍一忍也就过了。但这不代表我们没有尊严,我们也想平等,也希望生活的更好一些。”在昆明五华区环卫处工作的王女士也表示“希望城市能接纳我们”。

  2005年10月27日,经过10余次修改后的《昆明市流动人口管理条例》正式公布实施,根据新修《条例》中的有关规定,流动人口在昆明也可以享受“就业或求职,依法参加各项社会保险;申领工商营业执照、驾驶证、边境通行证等有关证照;按规定申办子女入学、入托手续;依照本市户口政策申办常住户口……”等六项与本地居民同等的待遇。这对于外来务工人员来说不失为一个好消息,同时也意味着昆明正在开始接纳那些对这个美丽城市的建设做出巨大贡献的劳动者们。

  高 明甄明星张 荣(滇池晨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