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大余以人为本开展新农村建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05日03:20 大江网-江西日报

  本报大余讯大余县黄龙镇旱田村棚下小组共有11户人家,蓝、罗两姓村民之间几百年来素不和睦,为了圈地占田而搭建的围墙把整个村庄分割得七零八落。新农村建设活动开展以来,在驻村干部的动员和帮助下,两姓村民统一思想,拆除26堵围墙,携手浇筑了一条宽6米、长200米的水泥村道。近年来,该县把新农村建设作为科学发展观、小康社会、和谐社会在农村的着力点,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了农村经济和社会和谐、持续、健康发展。

  大余县坚持用统筹发展的理念指导新农村建设,坚持“以人为本”,从广大农民的需求出发,实施结构调整、市场对接、农民知识化和城乡一体化等四项工程。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入手,该县投资3000多万元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在村镇规划上从“点上规划”转入“全面规划”,同时大力开展以“清垃圾、清路障、清淤泥、改水、改厕、改路”为主要内容的“三清三改”工作,使农村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在新城镇周屋村,村民们用自己编写的山歌来描绘村庄的变迁:“路连田两头,清泉水管流,气进农家楼,小康有奔头。”

  “措施千万条,关键依靠农民这一条。”群众是新农村建设的受益主体,也是新农村建设投入的主体、建设的主体。大余县把尊重群众意愿和政府推动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建立健全各项扶持机制和长效管理机制。该县对所有新村镇建设项目都实行申报制,80%以上村民代表签字同意后方可执行;在村镇建设上,由农民成立理事会,对空心房、破旧厕所、猪牛栏的拆除均由农民自主组织实施,改水、改厕、改路均由农民自主商量投资建设。新城村田良下小组是赣南农村改厕最早最成功的典范。在村党支部和农民理事会的组织下,村民们筹资从上海一个工程师手中购买了“三格式无害化户厕”专利,每户村民都在靠院一隅建了这种户厕,粪便经发酵池处理后用于施肥。新农村建设开展以来,全县共投入2710万元建设资金,其中60%以上来自村集体和农民自愿出资,农民投工投劳达140万个工作日。

  在开展新农村建设中,大余县坚持优势资源和优惠政策向农村倾斜、向农民倾斜,使城乡差距逐步缩小。据统计,该县已完成所有圩镇和70个中心村、194个自然村的规划,水泥路通村率达82%,60%的村组达到安全卫生的改水要求,村通有线电视、电话率达80%以上,新建三格式户厕4975个,11个乡镇逐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医疗救助制度。(鄢朝晖 彭承礼)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