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精彩的“两行文学”(世说心语)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05日05:25 人民网-人民日报

  申维辰

  与任何事情一样,一项文化活动的成功,也往往离不开这样的环境条件:天时、地利、人和。

  《八路军颂》征联,是由当年八路军总部所在地山西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

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时举办的,《八路军颂》征联的内容广泛,有八路军将士本人当年的对联,又有当年民众歌颂八路军的对联;还有历次纪念抗战胜利活动的对联;宣传《八路军》电视剧的对联,以及民间珍贵的抗日对联资料和对联书法。其中晋冀鲁豫等抗战老根据地来稿占到一半以上,这是以往征联从未有过的。

  某种文学形式为人们所钟爱,往往与其独特的文化功能有关系。像两副一等奖联,在“歌颂八路军、歌颂太行精神、歌颂抗战胜利、歌颂伟大祖国”中的作用,体现得十分显著:抗日以图存,八路英豪,赫赫功垂民族史;救亡何惜死,一腔忠义,斑斑血染太行碑。八年烽火,全民抗战,万里河山存浩气;九域凯歌,十亿兴邦,千秋事业起宏图。

  其实,令人感受更深、更能体现对联艺术文化功能的,还有那些珍贵的抗日对联资料。其中珍藏民间数十年而此次面世的、山西一位叫阎炳章的民间对联艺术家,当年写的“歌颂八路军英勇抗日”的对联,最有典型意义。目睹日寇烧杀抢掠,乡亲流离失所,他写道:何日驱除强虏,大雪国耻:几时光复神州,永安民生。得知平型关、台儿庄大捷,他喜作一联:平型关英豪,真乃神州砥柱;台儿庄壮士,不愧祖国干城。百团大战的胜利和地道战、地雷战大显神威,他作一副长联:喜庆八路英豪,神出鬼没,巧挖地道,巧埋地雷,痛歼东洋倭寇;欣闻百团壮士,昼谋夜击,大拔铁轨,大炸铁路,保卫中华人民。抗战胜利了,他高兴地连作数联:拍手庆我雄狮舞;冷眼嘲他卧蚕僵。可笑三岛倭寇,滚出神州大地;欢庆四亿同胞,光复锦绣河山。还有1938年临县关帝庙的一副对联:跨赤兔马冲锋歼日寇;提青龙刀陷阵斩倭贼。(横批:义不容辞)以及抗战胜利后第一个春节,陵川等地村民的那些春联:老人点头说战果;小孩拍手贺新春。毛主席英明伟大;八路军劳苦功高。

  读着这些精悍、深刻、幽默、充满力量、鼓舞人心的对联,谁都会为中华民族特有的、被誉为“两行文学”的这一艺术瑰宝而骄傲。因为她文字简短,运用便捷;因为她高度概括,画龙点睛;因为她与时俱进,反应迅速。所以,过去对联被称为“文艺大军中流动神速的轻骑兵”,也就是现在现代化条件下的“文化快速反应部队”。

  对联活动多属民间行为,可是往往离不开各方面的支持。《八路军颂》征联就是民间组织发起而由山西省文明办、省军区政治部、省文物局及所属八路军太行纪念馆联合举办的。尤其是随着对联在弘扬民族精神,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的作用,日益引起社会各阶层和各级领导的重视。江西南昌、湖北黄梅等地,都先后举办了规模盛大的国际楹联艺术节;陕西西安根据人大代表提案,政府提出了建设“中国楹联古都”的目标;而建设“楹联文化市”、“楹联文化县”、“楹联一条街”等活动,早在全国各地不断地开展着。太原市对联文化活动甚为活跃。中国楹联学会命名山西运城市为“中国楹联文化城市”。

  《八路军颂》征联活动,弘扬了对联这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民族性、时代性、实用性,积极健全组织,广泛开展活动,逐步发展楹联文化产业,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发挥了“文化快速反应部队”的功能和作用。

  《人民日报》(2005年11月05日第八版)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