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北大竟然有“不追究剽窃”的教授?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05日16:28 人民网

  自今年3月份以来,就看到署名张斌的人士连续在国内外颇有影响的“学术批评网”上披露武汉大学周长城教授“剽窃”的材料,一连四篇,其中有“周长城著《经济社会学》剽窃近10万字”、“周长城的论文剽窃清单”等。材料之详细,情节之严重,为多年来所少见。

  作为学界中人,笔者当然关注此事,然而半年时间过去了,一直未见结果,周长城

教授“剽窃”事实之是否成立,不得而知。不久前,《新京报》于2005年10月27日刊登的一则报道,令笔者为之感叹。

  报道称,记者在深入调查周长城《经济社会学》被指“剽窃”问题过程中,按照检举材料上的线索,记者联系到北大“某教授”。该教授称,几个月前曾收到过张斌装订成册检举《经济社会学》剽窃的材料,大致看了一下。他说,“可能算得上剽窃的部分没有张斌说的8万多字那么多。我没有就张斌在材料中指出剽窃我的作品的章节进行核对,如果周长城剽窃了我的部分段落,我也不会追究,因为我认识他。”

  对于“某教授”的说法,笔者颇为不解。

  这里的问题是,第一,即使“剽窃”的文字没有8万字(张斌材料中说是“近10万字”),但剽窃的严重性质教授不会不清楚,应该重视才是。

  第二,这位教授根本就不予以重视,对于张斌在材料中指出剽窃他的作品的有关章节,压根就“没有进行核对”,这是为什么?如果事情仅仅到此为止,人们或许还可以用该教授时间紧、工作忙,没有来得及核对,或者用漫不经心、重视不够等等设想为该教授开脱。可是,这一切都不对,“某教授”自己就作了非常明确的回答,“如果周长城剽窃了我的部分段落,我也不会追究,因为我认识他。”难道因为“认识他”,就可以“不追究”,试问,这位教授的是非观念和原则立场到哪里去了?面对记者的采访,该教授怎能公开地表达自己如此违背起码学术道德和学术良心的立场呢?

  大概是多少意识到了自己上述言论的荒谬性,所以该教授接下来似乎又为自己的“相识”作了这样的辩解,他说,“学术界现在可能对教材的学术规范化不是太重视,因此,很多教材都有些不太严格的地方。我不是针对周长城这本书来说,但是希望作者在以后撰写教材时能更严谨一些。”——不错,学界中人的确存在“不太重视”、“不太严格”的问题,该教授本身就是一例;不过,必须明确,至少在“剽窃”问题上,学术界一直还是比较重视的,很少有人对于该种严重违背学术道德的恶劣行为抱有“同情”或“掩饰”的态度。必须明确的是,“剽窃”绝对不是治学态度“严谨”与否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该教授是真的不明白还是故意装糊涂?

  事情也许是巧合,2005年10月28日的《新京报》又发表了一篇报道,说的是英国《泰晤士报》的高等教育增刊公布了2005年全球200最佳大学排行榜,其中突出地谈到中国北京大学排名第15,超过日本东京大学成为“亚洲最佳”的大学。这固然可以让许多人们高兴一番。但我要说,在高兴之余,更多的是要冷静与清醒。泰晤士报的排名,科学性和权威性究竟有多大,此其一;其二,北大的地位恐怕与中国整个国际地位的提高有直接关系,并不一定是完全取决于北大自身的状况,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很重要,以免盲目乐观。

  当然了,“排名”靠前总是好事,但我认为,作为一向为国人瞩目的北大,要想名副其实地成为“亚洲第一”、“亚洲最佳”乃至“世界一流”,未来的路恐怕还很长,除了其他方面的努力之外,学风就是一大问题,例如,起码不应该容忍有“不追究剽窃”的教授的存在。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