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新世俗文化”解构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06日03:30 四川新闻网-成都晚报

  ◎祝勇

  当代批评家中,很少有人能像王干那样敏锐、冷峻和深刻。他不仅在纯文学领域指点江山,而且当代诸多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都成为他解剖室里的标本。他试图透过某些复杂的检测程序,搜寻根植于那些芜杂纷乱的文化肌体深处的精神基因,为各种各样的肉体版本寻找它们的文化依据。

  《赵薇的大眼睛》是这位批评家写的一部关于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众文化的书。在这本书中,许多正襟危坐的正牌作家、深奥难解的文学术语和名目繁多的团体流派让位于司空见惯的文化符号:小燕子、无厘头、春节晚会、美女作家……王干将后者命名为“新世俗文化”。“新世俗文化”很少进入严肃文学的观察视域,尽管文学家们同样离不开“春晚”,而且每次都会奉献上若干精辟的谩骂,但那些显然并非严格意义上的评论,作为一种“垃圾文化”或曰“快餐文化”,它们显然没有资格接受评论家们的礼遇,而最多只能停留在街谈巷议的范围内。对文学界而言,尽管小燕子的大眼睛无孔不入,但它们实际上并不存在,这一点,就像广大群众对纯文学话语视而不见、充耳不闻一样。人民群众并不需要接受再教育,他们需要的只是娱乐和消费。这是一种深刻的隔膜,这一隔膜揭示了两种文化形态间的对立与敌视。

  王干透过这些变幻莫测的文化泡沫,看到了当代人类文化家园的迷失。文化在欲望的勾引下正一步步背离它的本质。叙事,正在这个时代里消失。无厘头、综艺节目、伪悲剧,均是这些“非叙事”的主打形式,它们以赚取观众的笑和泪为目的,但这些笑声与泪水皆来路不明,它们与人们的内心处境无关,没有逻辑性,只是一种即兴式的身体下意识。长期从事小说研究的王干,对于“新世俗文化”这种“非叙事”“反小说”倾向,显然有着敏锐的触觉。文学的精致、巧妙与逻辑性,反衬了“新世俗文化”的逻辑混乱、粗鄙不堪。后者与这个泥沙俱下的时代相勾结,占据了文化传播的有利地形。王干把这个时代称为“微软时代”——“微”,意味着“小”,它不可能大话语,创造大奇迹,中心话语不复存在,宏大叙事已被解构,“九十年代市场经济、商业社会对意识形态的隐形终结,男性话语需到文学以外的领域来运行宏大叙事了,政治、经济、科技成了新的神话,法学也有宏大叙事的可能”,而文化领域,则只能从一些分散的、微不足道的话题中,使人们获得一时的满足;“软”,则意味着软弱,涣散、柔媚、女性化。总之,当文化成为消费品的时候,它显然会令一部分理想主义者失望,它们为大众营造了浮浅的梦境,在时尚的名义下,它用一种虚假生活的范本引诱大众,而它的非逻辑性将使这些所谓的范本无法复制到真实的生活中。

  我们可以把对于“新世俗文化”的观察,视作王干对于纯文学研究的一个补充,两者具有某种互文性,从被文学所不齿和忽略的现象中,我们可以发现当下人们真实的精神处境。“新世俗文化”并不高明,但它们重要,因为它让我们认识到自己是多么容易沉迷于文化的蒙蔽与欺骗。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