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山谷故里 人文修水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07日01:16 大江网-江西日报

  

山谷故里人文修水
许多专家、学者在修水县杭口镇双井村山谷园内,瞻仰黄庭坚雕像。这是一次跨越900年时空的对话,

  这也是一次让100多位研究黄庭坚的专家认识修水、了解江西的文化盛事。

  长长的车队载着200多人向着一个江南小山村——双井挺进,四乡八邻的父老乡亲们

沿着那条千年古道走近“江西诗派”的始祖黄庭坚。

  11月1日至2日,在黄庭坚诞辰960周年纪念活动期间,无论是国内外的专家、主办者,还是山谷故里的百姓,他们都以自己的方式去追忆黄庭坚留下来的那个长长的文化“背影”……

  文化,不是“配角”,它是一个地区的灵魂和动力;举办文化活动,也决不能作为一个“附属品”来运作

  “文化搭台,经贸唱戏”,似乎成了所有举办文化纪念活动的一贯模式。

  然而,修水举办纪念黄庭坚诞辰960周年活动,没有照搬这种模式。

  “作为黄庭坚故里,我们有义务挖掘黄庭坚的文化资源。传承名人风范,构建人文修水,可以增强全县人民的凝聚力和自豪感,可以增加自信心和创造力。”修水县委书记魏宏彬说。

  正是这样的理念,修水纪念黄庭坚,文气十足,显得从从容容。

  修水为了制作黄庭坚这张文化“名片”,在两年内投入600万元,完成黄庭坚纪念馆馆内各项设施的维修;在县城南山崖下竖起黄庭坚雕像;对山谷墓进行整修,将黄庭坚墓园命名为“山谷园”,修复了黄庭坚故里双井村高峰书院;为保护黄庭坚手植的两棵重阳木和黄庭坚石刻,拨款150万元砌河堤和对电站水渠进行改道。

  更多的是对黄庭坚文化资源的挖掘。从1985年起,每隔十年,修水都举办大型的纪念活动暨全国性的黄庭坚学术研讨会,已结集出版《黄庭坚研究论文集》两卷。有政府的引导和组织,修水民间开展黄庭坚研究工作有声有色,徐振华等著的《黄庭坚的传说》、陈跃进著的《黄庭坚》出版发行,黄国柱撰写的《黄庭坚评传》即将付印出版。黄庭坚书画院每年举办1—2次书画大赛,山谷诗词学会经常组织开展诗、词创作活动,涌现了大批诗、词作家。

  而一个更为深远的规划也已形成。以我省五大水系之一的修河为纽带,建设包括黄庭坚故里双井村在内的27公里修河旅游休闲带,双井作为七大旅游景点的第一个启动项目。

  

山谷故里人文修水
新修复的双井高峰书院。梁振堂摄在处理发展经济和繁荣文化两者的关系上,修水坚持这样的观念:百姓的口袋要鼓,脑袋更要“富”

  “流水小桥底,松间竹外墙。客家风俗厚,白屋墨传香。耕者攻诗韵,儿童习古章……”

  当农民诗人欧阳国太把一首首浸润着乡土气息的诗打开在我们眼前时,一个文风鼎盛的修水也展现在我们面前。

  当修水500多位文学爱好者走出山门,在北京创办30多家文化公司,年产值达到了8000万元时,一个锐意进取的修水也呈现在我们面前。

  于是,我们不难理解一次黄庭坚学术活动规格这么高的原因了。中国宋代文学学会、人民美术出版总社、中国社科院《文化遗产》编辑部、南昌大学和华夏翰林文华艺术研究院主持了学术研讨会。包括当代学界泰斗傅璇琮、中国宋代文学研究会会长王水照、著名宋代文学专家陶文鹏等在内的100多位国内外“研黄”专家不远千里来到江南小村——双井。

  “修水自古爱习文,有许多农民白天耕作,晚上写诗。”修水县人民政府县长李晨峰如是说,“扩大修水文化的影响力,深层次提高了修水的知名度。”

  秉承黄庭坚和陈寅恪的文化精神,当代修水人继续书写着“人文修水”这四个大字。近几年来,修水共出版长篇小说8部,发表中短篇小说150余篇。

  已故著名诗人匡一点在全国都有影响,他先后出版了《听涛楼律诗》、《山谷二十家》,主持编辑出版了《中国当代诗家手迹选》等六部国家级诗集。

  走出山门的叶绍荣,创办了北京沧海文化艺术发展中心。他先后创作出版了《苍生野史》、《陈寅恪家世》等著作。今年5月,他又作为中国电视剧创作人才,参加中国高级影视创作培训班学习,并和北京广电集团签订了五年的创作合同。

  首届中国书法理论“兰亭奖”得主黄君,在北京成立华厦翰林文化艺术研究院。

  而这一切都传递出一个信息:修水人,好文化、重文学。(粱红陈景柏本报记者郭力根)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