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激活一潭“死水”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07日03:18 安徽在线-安徽日报

  宣州区地处皖南山区与长江中下游冲积平原结合部,丘陵岗地面积占总面积的58.2%%,是长江中下游三大干旱区之一,除季节性河流外,水源主要依靠建于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塘坝和小型水库。但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原有的运行体制逐渐成为制约农村各项事业发展的“瓶颈”。

  “导致小型水利工程‘失效’的原因很多,也带来诸多问题。”宣州区水务局有关

负责人告诉记者。据介绍,该区小型水利工程属村(村民组)集体所有,长期以来都是集体办水、社会用水,产权单一,投入不足,工程建设普遍滞后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同时,由于分布杂乱、体制不顺,致使责权利分离,建管用脱节,出现大批工程老化损毁、效益锐减的现象,数量也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的2.7万座减至2002年不足两万座。余下的大批危坝、筛子坝、碟子塘蓄水能力严重不足,抗灾能力极弱,根本不能满足群众生产生活的需求。

  2003年,该区实施政策支持、典型带动和以奖代补,“三管齐下”,全面推进小型水利工程建管体制改革。根据“谁投资、谁所有,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明确工程所有权,放开经营权,发包使用权,并出台了《加快推进社会办水利的决定》和《农村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实施办法(试行)》等规范性文件,鼓励民间、工商资本和外资投资水利建设,进行综合开发经营;区政府颁发相关证书,依法保护投资人的合法权益。同时,该区还通过以奖代补等形式,充分发挥区乡财政、村集体资金的引导作用。区财政安排专项奖励资金,乡镇出台奖补政策,村委会根据集体经济实情补助,并积极推行“以林养水”、“以水养水”模式,把山场、水塘承包费的收入转用于水利建设。

  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个区曾经濒临废弃的塘坝水库变成了“香饽饽”。黄渡乡柏枧村周小炳夫妇在外打工7年,2004年回乡,取得赚村大塘20年的使用权,他们深挖扩建,使水面达30多亩、库容10万多立方米;同时,二人又买断赚村提水站20年的使用权,挖通渠道,保障大塘供水,工程总投资达9万余元。目前,他们进行的鱼、鸭、猪立体养殖,年收入达3万余元。据统计,2003年以来,该区通过社会办水利、改革工程产权,就吸纳社会资金859.5万元,在体制、机制上保证了工程建管资金投入的连续性。

  改革还提高了水资源的综合利用率,扩大了水利工程的效益,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带动了水产禽畜养殖、经济林业、休闲垂钓等相关产业的兴起。周王镇碧田村张诚木投资2万余元,依据山势修建了上下两座拦水坝,上坝蓄水发展养殖业,下坝承接富余水源用于灌溉。据介绍,2003年以来,该区丘岗地改善、新增灌溉面积5万多亩,养殖、种植直接经济效益逾千万元。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