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落实科学发展观 努力实现新跨越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07日03:20 安徽在线-安徽日报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是指导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是十六届五中全会的基本精神,也是“十一五”规划与时俱进的时代特征。对此,我们应深刻领会,从思想到行动上,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抓住和用好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促进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地发展。

  科学发展观是党中央在十六大以后,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建设的实践密切结合而提出的全新的发展理念。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角度首先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又进一步强调科学发展观,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又明确提出“十一五”期间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三次全会一以贯之,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更加丰富,对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要求更加明确。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一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作为“十一五”期间全部工作的出发点。我们党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党,我们党领导和推进的改革开放事业,就是为了人民的利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现阶段,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就是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保障人民的政治、经济、文化权益。但是,在一部分地区、一部分领导干部的头脑中,“见物不见人”的倾向比较严重,有的时候,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受到忽视,这与我们党的执政理念格格不入,应该加以纠正。正因如此,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对“十一五”规划的建议,特别强调人民群众的利益,对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就业、社会保障、教育、文化、卫生、居住,以及社会治安和安全生产等方面都提出了要求。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创新经济发展模式。发展经济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加快经济发展是“十一五”期间的核心任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连续保持20多年的高速增长,在世界经济发展史上是罕见的,被称为“中国奇迹”。但是,我国的经济增长仍然处于粗放状态,资源消耗数量巨大,耕地、淡水、能源、矿产等经济发展的四大战略性资源已对我国经济发展构成严重制约。在这种情况下加快经济发展,出路只有创新经济发展模式,将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式转变为集约式,走节能、节材、节水、节地的经济发展道路。正因如此,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对“十一五”规划的建议,特别强调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而且具体要求,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的能源要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十六届五中全会对“十一五”规划的建议量化指标很少但却突出了降低能源指标,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应该引起高度关注。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必须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键。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五个统筹”,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的要求,就是统筹兼顾,总揽全局,兼顾各方,协调发展;十六届四中全会把实现“五个统筹”作为增强党的执政能力的基本要求,就是要把统筹兼顾、协调发展落到实处。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看,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已经暴露出一些不协调的问题,而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看,我们已具备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条件,关键是要提高认识、更新观念。所以,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审时度势,明确提出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是非常重要的。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必须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社会建设已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并列,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重视和谐社会建设,为全面发展构建稳定而又充满活力的社会基础。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六个基本特征看,民主法制可以广泛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公平正义会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诚信友爱使得全体人民融洽相处,充满活力可以发挥各种创造才能,安全有序能够保障社会秩序良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可以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所有这些,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问题,又是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条件和保障。所以,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要求,在“十一五”期间强调的和谐社会建设要取得新进步,表达了全国人民的意愿,对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安徽在“十一五”期间奋力崛起,进一步缩小与全国发展水平的差距,必须努力实现新的跨越。而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以人为本,充分调动人民的积极性、创造性;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创新经济发展模式;注重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引导全省人民共同富裕,努力提高城乡人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推进和谐安徽建设,为奋力崛起和跨越式发展构建稳定而又充满活力的社会基础。(作者单位:省社科联)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