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要素动 活力涌――感受“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07日04:44 中国青年报

  本报记者 李健

  10月下旬,武汉市经济技术协作办公室副主任徐立万,带着市内9家企业在同属于武汉城市圈的天门、潜江等地考察投资项目。“考察团带来了项目和资金,我们尝到了与整个区域经济‘共振’的甜头。”天门市委书记王建鸣高兴地说,这几天,考察团中的湖北省新一佳超市等企业纷纷到天门选址投资。10月26日,考察团中的武汉潮舟经济发展有限公司,也

与潜江市一家停业多年的酒店达成收购协议。

  武汉市经济技术协作办公室成立于上世纪80年代初,长期负责武汉市的物资调配工作,根据经济发展需要,采购油、电、煤等物资。“随着市场经济进程加速,国家强调区域协调发展,我们有了新的任务”,徐立万说,“办公室现在不仅负责武汉城市圈的区域发展,还负责武汉与长江流域、中南地区省份的区域协调发展,“职能变化让部门工作量大大增加。”

  除了武汉市经济技术协作办公室,还有一个在外人看来并不起眼的部门———广东省政府驻武汉办事处———在关注着武汉城市圈的发展。这个几年前政府机构改革时还在讨论有没有必要存在的部门,如今“身价看涨”。办事处主任郑家强说,以前办事处主要承担接待任务,“迎来送往”,现在成了“推动区域经济合作的桥头堡”。“办事处工作范围辐射湖南、湖北、福建、江西、河南等省,财政拨款从以前的20万元逼近100万元,大部分钱用来搜集中部地区信息,推动广东和中部地区的经济合作。”

  郑家强在最近报给广东省委办公厅的一份“武汉信息”里说,“截至2004年年底,广东在湖北投资项目1278个,投资总额达156亿元。广东企业在湖北投资有了新特点,不仅进驻速度快,投资数额大,而且引领当地市民消费潮流,倡导积极向上的生活理念。广东企业通过在本省多年经营,摸索总结的成功经验引到内地生根、开花,同样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郑家强告诉记者,办事处工作人员每年都要进行大量调研,为广东和中部地区区域协调发展出谋划策,为企业投资牵线搭桥,“东部沿海地区经过长期发展,的确到了支援中西部发展的时候”。据记者了解,广东商人朱鸿昌在武汉投资6000万元成立鸿昌皇冠食品有限公司,就给当地1000多人提供了就业机会。

  要素动,活力涌,资本、技术、观念、人才在区域间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流动,给越来越多的地方带来了发展机遇。2004年,上海与西部地区、东北地区共签订257个合作项目。最近一个月,60多名中国工程院院士深入山东各地,签约项目30余项。

  浙江省台州市最近被纳入长三角区域规划。“最直接的收获是承接以上海为中心的高能级产业辐射,拥有高层次的交流平台;借以分享中国最大的城市经济带内群体增长的要素资源和经济机会。”台州市市长张鸿铭说。

  公安部副部长刘金国最近透露,公安部正在抓紧研究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拟取消农业、非农业户口的界限,探索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管理制度,同时,以具有合法固定住所作为落户的基本条件,逐步放宽大中城市户口迁移限制。他要求各地、各部门把人口流动问题纳入本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认真解决流动人口就业、居住、劳动保障、医疗卫生、义务教育等问题,逐步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制度。

  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要求“形成区域间相互促进、优势互补的互动机制”,“健全市场机制,打破行政区划的局限,促进生产要素在区域间自由流动,引导产业转移”,“健全合作机制,鼓励和支持各地区开展多种形式的区域经济协作和技术、人才合作,形成以东带西、东中西共同发展的格局”,“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出发,统筹城乡区域发展”。

  清华大学经济合作研究所所长于永达说:“以前,各地发展过分强调比较优势,过分开发劳动力、土地、环境、矿产等资源,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环境遭到破坏,土地被廉价使用,社会福利落后,现在到了必须调整发展思路的时候。必须走优势集聚道路,从本地和其他地区集聚各种优势资源,同时也向其他地区输送优势资源,让人才、资本、技术、信息、机制等要素充分流动起来,发挥优势资源的最大效用,实现双赢和多赢,达到区域互助,共同发展。”

  国家发改委主任马凯认为,中央提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不是简单地缩小区域间经济总量上的差距,最终目的是逐步使居住在不同区域的人民,都有接受教育的机会、都有就业和参与发展的机会、都享有均等化的公共服务,都享有大体相当的生活水平”。

  工作重心合上了国家发展战略的节拍,郑家强感觉工作特别有干劲。“我们正积极推进工作范围辐射省份的商会建设,希望在区域协调发展中有更大的作为。”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