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我国农民从“土地保障”走向“社会保障”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07日06:43 浙江日报

  包永辉全晓书姜帆

  “土地,既是农民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又是其生存的保障,具有双重功能。”长期从事农村问题研究的经济学家俞敬忠指出:“农民拥有一块属于自己管理的土地,生老病死有所依赖,这就保证了中国在经济社会急剧变革中的基本稳定。”但在今天,千百年来被视为根基所在的“土地保障”,正日益严重地遭受冲击。一方面,高速公路四通八达、各类企

业拔地而起,越来越多的农民正在离开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土地,寻找新的谋生之路;另一方面,城乡差别拉大、收入增长缓慢也使农民难以依靠土地实现保障,他们中的一部分义无反顾地涌向城市。

  俞敬忠说:“把9亿多农民纳入社会保障体系已经成为政府面临的重要课题。”

  统计显示,从1996年到2003年,由于征用土地,全国已有2000多万农民从土地上撤离,我国耕地由19.5亿亩锐减至18.5亿亩,人均耕地只有1.43亩。全国有666个县人均耕地低于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的0.8亩的警戒线。根据国家公布的《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从2000年到2030年,我国计划占用耕地将超过5450万亩,这就意味着有1.1亿以上的农民将要失去土地。

  即使对于仍在土地上劳作的农民,土地带给他们的保障水平也很低下。卫生部的统计显示,至今,我国农村有四到六成农民看不起病,中西部的比例高达六到八成。在城乡差距日益拉大的背景下,同样的医疗价格给城里人和农村人带来了截然不同的压力,前者有相当一部分享受公费医疗,后者只能自己掏腰包。

  此外,我国已有1亿多农民进城务工、经商或从事其他职业,成为增加农民收入并推动城市发展的基本力量。但是,在绝大多数城市,农民工尚未纳入社保体系。

  直面危机,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已经开始行动。

  2003年非典疫情后,我国政府出台了一项宏伟计划,即用8年时间,在全国农村基本建立起新型的合作医疗制度:参保农民以户为单位,每人每年缴纳10元,中央和地方财政各补贴10元,作为合作医疗基金。参保农民生病住院,就可按比例报销部分医药费。

  如今,这一机制已经在东部沿海的江苏、浙江等地农村普遍开展。记者曾在江苏省江阴市利港镇看到,农民黄鞋娣亲手从市农保部门工作人员手中接过了儿子换肾治疗按“大病统筹”规定报销的6万元支票,一家人忍不住热泪盈眶。

  去年3月,北京市大兴区为24.6万农民建立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政府补贴账户,用村集体土地等资产变现收益一次性给农民缴纳了养老保险费。此举一出,反响强烈,被媒体称作“开创了全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社会保障工作的先例”。

  与此同时,不少经济发达地区已将关注的目光投向了农民工这一庞大的群体。北京市已正式将外地农民工纳入本市基本医疗保险的范畴。广东省各地尝试对农民工开展养老、医疗、失业三险捆绑参保。

  目前,我国共有5200万人参加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220万农民领取了养老金,并有6800多万农民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使农民从传统的“土地保障”转向现代的“社会保障”,路途虽艰,但步伐坚定。“国家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已经被写入宪法。中央党校政法部刘素华博士说,广大农民将最终成为“社保入宪”的最大受益者。我国政府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把改革开放后贡献最大、获益最少的9亿农民纳入社会保障体系,将是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不可或缺的关键举措,也是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必由之路。据新华社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