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芦淞市场群火灾隐患整改既破又立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07日07:21 红网-湖南日报

  本报11月6日讯(记者 刘文韬 通讯员 何超群李莉)“既要坚决整改市场群存在的重大火灾隐患,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又要确保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为了做好安全、发展、稳定这3方面的工作,这些年来,我们是寝食难安,费尽心思。”11月5日,记者在株洲市采访芦淞市场群重大火灾隐患整改情况时,当地政府领导的一番肺腑之言道出了其中艰辛。

  走在被列为株洲市重大火灾隐患单位的芦淞市场群内的芦东、结谷门、南大门、芦

淞等几个紧密相连的市场,记者发现,经过当地政府和消防部门的多年努力,这里的消防安全状况大为改观:消火栓水压充足,自动报警、自动喷淋系统运转正常,日常的消防安全管理比较到位。但也存在着无防火分区、无防排烟系统、疏散通道不畅等问题,这也恰恰是现有条件下最难以整改、最令当地政府和消防部门“头疼”的问题。

  芦淞市场群存在的火灾隐患有其历史原因。据了解,市场群是从80年代开始由一个马路市场,逐渐发展壮大成为今天包括了14个不同产权的专业服饰市场、总建筑面积近17万平方米、摊位达8630多个、从业人员20多万、规模居全国第五的专业服饰市场群。由于发展之初我国的一些法律法规尚不完善,因此部分市场在经营发展过程中,纷纷将原来的住房、办公室、仓库等改造、扩大为市场,而且在新建、改建、扩建过程中,未经规划、建设、消防等职能部门审批、验收便擅自投入使用或改变建筑使用性质,造成市场无序发展,市场的消防安全布局不合理,消防通道堵塞,建筑消防设施缺乏,构成了严重的先天性火灾隐患。

  同时,受经营体制的局限,绝大部分市场的产权被买断或长期租赁,关系错综复杂,致使市场建设过程中遗留下的火灾隐患整改难度大,特别是对于一些先天性的、需要迁出经营户才能对建筑结构进行改造的火灾隐患,当地政府深有“力不从心”之感。

  株洲市副市长郭青告诉记者,作为政府而言,对火灾隐患的整改,既要消除它对人民生命财产的威胁,又不能影响经济发展,同时还必须做到依法行政,尊重经营户的合法利益,考虑到可能带来的社会负面影响。正因为如此,对于这个存在着先天性火灾隐患,同时又为株洲的经济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的市场群,当地政府和消防部门对它的整改作了大量工作。据了解,2003年,市、区两级政府和消防部门经过多方论证,审慎研究,制定了立足实际、着眼发展的方案,又“破”又“立”,即一方面积极整改火灾隐患,并对市场逐步改造;一方面在市场群附近兴建高品位、消防安全条件合格的新市场,并制定一些优惠政策,引导、鼓励老市场的经营户搬迁至新市场经营。目前,当地政府已投入资金20多个亿对隐患进行整改,其中包括兴建了8个新市场。从目前来看,这种做法起到了良好效果。由于新市场购物环境舒适,经营状况蒸蒸日上,已有50%以上的老市场经营户看中了新市场的经营环境,在保留原门面的同时,在新市场也租赁了门面。一位尝到了甜头的经营户告诉记者,一旦老市场合同期满,会考虑完全搬到新市场经营。

  芦淞区区长蔡典维表示,类似芦淞区市场群这样的隐患情况,对政府而言是一个需要认真研究的新课题。从现在来说,虽然市场群的火灾隐患情况得到了极大缓解,但受产权主体复杂、基础设施陈旧等客观因素制约,火灾隐患完全消除还需一段时间,但相信,只要我们继续高度重视,认真对待,积极采取措施,摘掉“重大火灾隐患单位”帽子应当指日可待。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